盡管李躍春與王長梅在創業的路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但遇到薇妮后,一切卻像是剛剛開始。只是,這個“開始”的勢頭不僅后勁十足,還有點猛。
自2011年8月開辦薇妮Vinistyle第一家加盟店,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內,這對毫無化妝品銷售經驗的夫妻,就從0開始做到了24家店面。不僅如此,從2013年10月開始,還幾乎一口氣拿下薇妮品牌在揚州、鎮江、泰州的代理權,拋出2000萬元的年銷售目標。
可大將風范不只在勇猛,李躍春與王長梅對自身的“轉型換代”,將薇妮這條路鋪得比想象更為長遠。
相信“草莽”的眼光
“通體搶眼粉色裝修、選址萊迪廣場中心、單品牌專賣店……好,就是它了。”走在大街上“晃”了一眼,李躍春就把這事給定了。當天就找到這家單品牌化妝品薇妮專賣店的代理商,簽下加盟合同。
草率?他說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誰讓他為得到揚州時代廣場上的那間鋪面,滿口答應對方的“奇葩”要求——這間鋪面必須做化妝品,而且三天內就要把品牌選好。
事后,妻子王長梅對這件事回應的語氣,幾乎與丈夫如出一轍:“當然支持,我相信他的判斷。”
但了解他們的朋友知道,這不是“秀恩愛”。
2003年時,李躍春還是鄭州一家服裝公司的員工,王長梅在老家揚州擔任老師。新婚不久,王長梅工作不好調度,李躍春主動辭職回到揚州。
一次去南京夫子廟游玩,兩人一下就被琳瑯滿目的飾品店吸引。當時正值女性飾品市場在國內大行其道。看到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家的火爆場面,正苦尋出路的李躍春一把拉住王長梅:“我不會再做其他選擇,我一定要做飾品店!”
這是他們第一次創業,卻瞄得準、打得響。半年后,一間只有2.6米窄的飾品店開了張,但用李躍春的一句話來形容:“這家店面從早到晚都是在掙錢。”加盟薇妮時,他們已經開了五家飾品店。
看似加盟薇妮與那次創業的經過一樣,都像“一拍大腿”就定板了。但王長梅“信”的,不是這引人盲目崇拜的案例。
“他有信自己的底氣,確定薇妮前,他拿了一個厚厚的本子,全是調查的品牌陳列,品牌名稱、商業模式、主要產品等,無數個用鋼筆標記的圈圈點點。”一串問題明晰后,薇妮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所以選中薇妮后,李躍春還有些自謙地說道:“做了這么多年生意,眼光應該不會太差吧。”
不是判斷的問題
可李躍春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差”的不只是眼光。
從簽約到開業,包括店面裝修,前后一共用了25天。除了保持以往的快節奏,開薇妮加盟店,李躍春還延續了以往開飾品店的老板作派。
2011年8月25日開業當天,他從以前的飾品店叫來兩個店員,分配的任務很簡單,像在飾品店那樣,看著貨品不丟失就好。他也熟練地在人群外圍找到自己的位置,插手、側立。眼前來來往往的人群,讓心中那份自信更加沉淀:“店面形象好、位置好、有人提供品牌、開業初期有專業營銷老師帶隊、還有自己信得過的員工,這樣的店有什么理由做不好。”
新店開業當天賣到3000元,8天銷售額上了兩萬元。李躍春對這份成績很滿足,“剛接觸的一個新行業就能做到兩萬元,自我感覺還不錯。”
之后的大半年時間,他都沒再插手管理這份“令人放心”的買賣。也是在這半年時間里,這筆“放心”的買賣卻用另一種方式回饋了他——月銷售額出奇穩定地維持在兩萬元關卡。這就意味著除去房租、水電、人工、稅費等,店面每個月都在虧錢。
直到一天照例按月查看賬單,在“溫水”里泡了這么久的李躍春才猛然察覺,“如果這家店做其他生意肯定能做得好。”思來想去,他用高執行力表達了得出的結論。當即打電話給薇妮總部:“你們公司就是不行、品牌不好,我不做了!”發泄完就把電話掛了。
當初看著好,一悶頭地扎進來,如今業績差,一摔電話就要跳出去。按照李躍春的創業經驗,生意經應這么念。
褪去草莽
開薇妮加盟店時,王長梅還在擔任教師職業。教了二十多年的書,知守知進的含義再熟悉不過。她掌握丈夫李躍春的生活習慣,幾點出門、幾點回家;她更明白,在恰當的時候給出自己的意見。
看著氣鼓鼓的李躍春,王長梅依舊選擇了支持,只是這次她還多說了一句話:“這次你太悠閑了。”
自己?第一次將問題引申到個人身上。妻子的話從不無理由,李躍春剛要張開的嘴又閉了回去。
那通電話對薇妮總部的蘇美化妝品連鎖公司從不意味著放棄。之后薇妮總部的培訓總監、營運部部長等幾經周折聯系到李躍春,幾次都吃了閉門羹。最后,當時的培訓總監、現在的招商總監韓鵬跟他說了一句:“希望你能在放棄之前,來總部聽一場培訓課,之后你再想放棄,我們都不會勸你。”
王長梅的一番話,加上薇妮總部的不放棄,認死理的李躍春動搖了:“去就去,死馬就當活馬醫。”
而這次培訓之行,讓李躍春與王長梅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十幾年的打拼只能叫做創業,與管理企業相差甚遠。
第一堂店長培訓課李躍春就聽蒙了。“營運流程?我們從來都沒有啊!會員制度?不就是用來積分打折的嗎?”細聽進去,醍醐灌頂。“顧客在時,銷售人員要做什么,沒有顧客在時做什么,顧客進店時做什么,服務的標準又是怎樣,這是將店面做活最基本的營運流程。”相對以前“把人看住”的服務、從不維系會員的會員卡,這是另一個高度的天花板。
為期七天的培訓,仿佛是一個魔咒。“原來這才是薇妮運營模式的精髓。”照搬打天下時的三板斧,將放養式的管理嫁接到薇妮身上,現在看來實在欠缺考驗。
培訓之后,這個從未近距離接觸顧客的38歲大男人,專門學習了皮膚護理知識,親自給顧客上妝,嚴格保證每一款妝容從清潔、護理到彩妝的時間達到40分鐘以上。
一個星期之后,薇妮店的月銷售額漲到了5萬元,8個月后,月銷售業績就突破了10萬元。
改變的不只是業績。李躍春與王長梅最深的感觸還是來自自身。每月的定期培訓改變了不成路數的銷售招式。2013年對韓國明洞街頭的探訪帶來的則是從眼光到眼界的變化:0.44平方公里的商業街,聚集著上百家化妝品單品牌專賣店,擁簇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但與當年夫子廟門挨門的飾品店不同,夫妻倆看到的是一個剛剛打開的局勢——品類營銷時代的到來。
再相識
李躍春與王長梅的薇妮店經過兩年的積蓄,在2014年全面鋪開,從0 一下做到24家店面(9家直營店,15家加盟店),到這年年初,還一舉拿下薇妮品牌在揚州、鎮江、泰州的代理權。也是在這一年,李躍春重新認識了妻子王長梅。
2013年開始李躍春逐漸關掉了連鎖飾品店,專注薇妮。但突飛猛進的發展、尚不完善的團隊建設,讓李躍春有些吃力。之前王長梅尚未辭職,只是經常來公司幫忙處理事務,卻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幫助。基于此,去年8月李躍春開始向妻子尋求幫助:“來幫我吧? ”
王長梅沒猶豫就答應了。她放棄20年來一直從事的工作,徹底加入到丈夫的陣營來。她說這是發展中該走的那一步,不舍哪來的得。
高中那會兒,王長梅吸引李躍春的是她羞澀、文靜的樣子,李躍春一暗戀就是幾年。做了十幾年的夫妻,他一直得意于自己的這位賢內助。可來公司上班這件事,讓他發現妻子還有魄力的一面。
在公司王長梅主要負責庫管和財務工作,財務報表與工作計劃做得一絲不茍。重要的是不論新舊員工,情面是情面,做錯了事情照章處理,最后還讓大家心服口服。
愛意里多了一層欣賞的眼光,王長梅的到來給公司的正規化發展帶來了新氣息。妻子在背后如炬的眼光,得益于薇妮模式的指引,李躍春現在精準的眼光與對市場的敏銳度依然存在:“如果給我一個鋪面,我基本上一眼就知道能不能做,該不該拿。”不同的是,他變得更為沉穩、有責任感:“我身上背負著的還有我們的家庭、80個員工的事業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