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發展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把主流媒體內容權威優勢和新興媒體傳播平臺優勢結合起來,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主流媒體集團。要加強融媒體中心建設,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培養全媒記者、全媒編輯,生產全媒產品。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要統一導向要求和內容標準,使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通過科學融合后繼續成為主流媒體。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云南調研。
演員自身修為很重要,讀書賞畫也好,旅游也好,或者是去修身養性,這些東西都是養分。當你站在臺上那一瞬間,這些養分都會散發并產生作用的。
——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史依弘談演員的修養。
夢想是自由的、獨立的,不是攤派、強制的。它取決于你內心的馬力。我想強調的是,年輕人不要懼怕夢想,不要被夢想的瑰麗和巍峨嚇破了膽,勇敢而長久地正視自己的夢想,那才叫善待自己。
——作家畢飛宇寄語學子:學會生活的關鍵是善待自己。
不管技術多先進,演唱者都要用最好的狀態演唱,這樣唱出來的歌才是熱的,才能溫暖人心,將所有中華兒女的心融在一起,鑄成我們的中國心。
——中國廣播藝術團電聲樂團團長魏金棟對聲樂領域技術設備進步作如是觀。
看慣好萊塢快速剪接的觀眾可能不習慣侯孝賢的鏡頭。《刺客聶隱娘》鏡頭都比一般商業片長,你以為訊息已給完了,該剪走了,是因為你只習慣追情節。請靜下心觀看,浸泡在每個鏡頭拉長的時間內,你就會進到奇妙的世界中,一切會擴大,很多東西會開始說話,你會享受到,電影不只是劇情。
——導演賴聲川評電影《刺客聶隱娘》。
到生活中去,那些感受和積累不斷發酵后就會從量變到質變,在創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很多藝術上的化學反應。
——作曲家趙季平談采風。
真誠比所有的品質更重要,哪怕你不太敏感或者你的技術不夠好。一幅油畫再漂亮、寫實,只能說明技術好;而一幅以笨拙的技術表現的作品,它如果能打動人,它就是更好的。
——藝術家張大力如是說。
在我演歌劇時,我總覺得我的聲音包含、融合著各種信息。嗓音像一種材料,被一個人使用的時候,能在其他人心中產生出不一樣的東西。嗓音再好,使用的人如果沒有表達很好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話,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歌劇演員何塞·庫拉說。
中國不缺技巧嫻熟的舞蹈人才,但缺乏會思考的舞者,而思考對于舞者十分重要。
——舞蹈家金星說。
每當失敗與挫折來臨,你應該懷著好奇心去看待它,試圖弄明白它的目的:難道這是一次提醒?難道我應該做出一個更有利的決定?
——白巖松認為,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
小說閱讀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也是閱讀者自我觀照的一個過程。見佛見魔,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如果閱讀者在小說中看不到千層塔一樣的人心糾結,看不到幽微曲折的關系與張力,看不到潛藏在世相人心中的悲劇性內核。那么,這是小說的遺憾,也是閱讀者的遺憾,當然,更是小說的悲哀。
——電影《烈日灼心》原著作者須一瓜談小說閱讀。
我覺得每個人做好每個人本分的事情,不怨天尤人,種好一畝三分地,多長糧食,就對得起這個時代了。
——閻肅談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舞臺對于我而言只是一個很小的空間。身體是有極限的,正如再美的花也會凋謝。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播下種子,讓它們重新發芽。
——楊麗萍首部轉型之作《十面埋伏》亮相上海。
談到一部作品最好的社會價值和效應,我認為是能夠用文學去影響世道人心,提高國民的文學素養與文明程度,形成一種愛讀書、多讀文學作品的社會氛圍,通過這些名家名作讓讀者感受到,一個人的生命中是否有文學,其生命質量是不一樣的。
——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川鄂認為,文學是通達美麗人生的重要橋梁。
網絡文學不是傳統文學的敵人,雖然網絡文學的質量參差不齊,但也不乏優秀作家以及優秀作品,對于年輕的文學作者,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加入主流文學大軍,我對他們挺期待的。
——著名作家麥家談網絡文學。
用各種經典作品中透徹的人性表達,拓展當代觀眾對人生的思考,在觀看角色中反省、反觀、豐富、提升自己人性的真善美。這是經典劇目賦予我們的最好禮物——超越了舞臺藝術本身的禮物。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說,經典是一份禮物。
在采風的過程中,一定要走到老百姓之中,和他們大碗喝酒,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在自然的交談之中,他們才有可能講出真實的情況。如果你像一個記者一樣,有板有眼地提問,他們一緊張就有可能說不出有用的細節。
——貴州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說,要始終堅持植根于現實生活,到生活的第一現場尋找素材。
兒童文學不僅僅是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文學,也是給孩子帶來快感的文學,這里的快感包括喜劇快感和悲劇快感。
——作家曹文軒認為,沒有憂傷,一味地快樂,不是健康成長。
(劉建蕊/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