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榮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參加“江蘇省書壇新人新作展”、“福字杯·全國書法展”、“全國作家書法邀請展”(獲榮譽獎)、“迎青奧·中國書畫藝術展”和“全國文人書畫展”等。出版書法專著《讀碑帖》。
在漢語詞匯中,“歌”或“唱”之藝術曰“歌唱”,“舞”或“蹈”之藝術曰“舞蹈”, “畫”或“繪”之藝術曰“繪畫”……若按此構詞規律,“書”或“寫”之藝術該稱之為“書寫”,然而事實上卻是“書法”。
當然,漢語詞匯中也有“書寫”一詞,但其義只是指一般寫字和寫一般的字,藝術層面上則稱之“書法”或“法書”。
那么“書法”之“法”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般人最容易理解為“方法”和“法則”。而照此理解,“書法”的意思便是“書寫的法則和方法”了;再照此理解下去,所謂“書法藝術”,不就是“書寫法則和方法的藝術”嗎?這顯然很令人費解,還不如叫“書寫的藝術”來得簡潔明了——至少與“歌唱的藝術”“舞蹈的藝術”“繪畫的藝術”在一個語匯層次。
那么“書法”之“法”,是不是就是與“書”或“寫”同義并列的一個語素,就如同“歌”與“唱”、“舞”與“蹈”、“繪”與“畫”各自都是兩個同義并列的語素一樣呢?其實在漢語和漢字中,“法”從來就沒有過“書”或“寫”的義項,且至今也沒有。
古人既在漢語中于“書寫”之外又另造出一個“書法”的詞,那一定是另有所指的意思!
漢語詞匯從古至今,是一個從單音節到雙章節和多章節的發展過程。古代無論是表示“書寫”還是“書法”的意思,只一個單音節詞“書”(后世“書”之義多指名詞性的“書”,即“書本”,那是另一回事,這里暫不論);這也如同“歌唱”、“舞蹈”、“繪畫”也都只是單音節的“歌”或“唱”、“舞”或“蹈”、“繪”或“畫”一樣。所以說,作為藝術的書法或許很早就有,但是書法作為一個詞匯,卻是后起的、年輕的。
我們今天在總結中國歷代書法的總體風格時常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清人尚碑。”由此可知,唐人之“書”所崇尚的是“法”,所以我一直很懷疑“書法”一詞該產生于唐代。只是即使如此,唐人所尚之“法”又是什么呢?是否僅指某種書寫“法則”和“方法”?
在以學習唐代文化而發展起來的日本文化中,“書法”則被稱之為“書道”。這一字之差,或許倒對我們理解書法之“法”的真正含義是一種提示:“法”即“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道”——唐代除了尚法,還尚道。唐代皇帝不是曾把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李耳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嗎?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