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紀念館內,有一塊展板,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楊尚昆回憶,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場最初懸掛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朱德的畫像。
1949年3月5日那天,毛澤東一進會場便提出批評:“開會不要掛我們的畫像,這樣不好,應該掛馬恩列斯的照片?!笨纱蠹易h論紛紛,說法不一,又將毛澤東和朱德的畫像掛在兩旁,結果再次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就這樣,毛澤東提出了“六不”規矩。
毛澤東對自己也立下不少規矩。他曾說自己的“親情規矩”有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毛澤東興趣廣泛,還是詩人、書法家,他收到過許多書畫家、收藏家、藝術家朋友饋贈的詩書畫印等文玩禮物,但他并未將這些珍玩國寶歸為己有。他自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收禮品,一律繳公。
1950年,毛澤東親筆致信當時的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將友人姚虞琴先生贈送的王夫之手跡《雙鶴瑞舞賦》轉交國家。他在信中強調:據云此種手跡甚為稀有,今送至兄處,請為保存為盼。獲悉墨跡交至故宮博物院后,毛澤東甚為欣慰,但不欲將自己捐獻之事過分張揚,便批復: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陳列展覽。
1956年,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將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陽臺帖》贈送給他,毛澤東對李白詩詞頗為推崇,面對這件可能是唯一的李白傳世墨跡,自然愛不釋手,但仍按規定將《上陽臺帖》轉贈故宮博物院收藏。
(摘自《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