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年獸有關
春節的時候,人們要放鞭炮,貼春聯,剪窗花,甚至要敲鑼打鼓,好好熱鬧一番,這都是和年獸的傳說分不開的。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
“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我搖頭晃腦地誦讀著,看著大門兩旁,紅色的對聯,燙金的字體,一種幸福祥和的感覺涌上心頭。
“噼噼啪啪……”一陣突如其來的鞭炮聲把我嚇了一跳,我轉頭一看,原來是爸爸把鞭炮掛在晾衣桿上點燃了。呀!這聲音足夠把年獸都嚇跑了,我被嚇著也不是什么糗事。
看著對聯,感受著幸福祥和的感覺的時候,被鞭炮的聲音嚇了一跳,多么有意思呀!更有意思的是,小作者在這個時候想起了年獸被鞭炮聲嚇跑的傳說故事,讓文章顯得更有韻味呢。
2.與成長有關
“爆竹聲中一歲除。”過了春節又長一歲了,這個時候我們總有一種長大的感覺,成長給了我們快樂,也給了我們責任。這位同學寫道:
拜年是最快樂的事情了。“外公外婆新年快樂!”“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舅舅舅媽新年快樂!”……于是人民幣就化身為一張張“壓歲錢”流進了我的口袋。
媽媽說:“你長大了,懂得理財了,這壓歲錢怎么花,你自己計劃著吧。”
我的壓歲錢我做主?這還是第一次,該怎么合理花費壓歲錢呢?我陷入了沉思中……
以前收獲的壓歲錢可是要“上繳”給媽媽的,現在媽媽突然放權讓小作者自己計劃花費壓歲錢了。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富”,小作者突然有了一種長大的責任感。
3.與除夕有關
最能夠代表春節喜氣洋洋的氣氛的,當然是除夕的年夜飯啦。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是“回家過年”,在一起吃頓年夜飯,其樂融融。一位同學在文章中這樣寫:
糖醋排骨、紅燒豬蹄、油燜大蝦……年夜飯的菜肴是最最豐富的了。看,小弟弟吃得滿嘴流油,撐圓了肚子還是停不下筷子。可惜擺在大圓桌最中間的那盤“年年有魚”是只能看不能吃的,因為媽媽早就說過了,這個是“年年有余”,預示來年有個好彩頭哦,吃掉就不靈了。
除夕的年夜飯當然要放開肚子大吃特吃啦。尤其是“小吃貨”弟弟,面對美食更加不能自已。只是大家都遵守規矩,要把中間那道“年年有魚”的大菜給留著呢!
4.與煙花有關
春節的煙花綻放,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當湛藍的夜空綻放一朵朵璀璨的煙花時,伙伴們都忍不住要歡呼雀躍了。一位同學在文章中這樣寫:
“火樹銀花不夜天。”這是誰寫的詩句來著,想不起來了。只聽“嘩”“嘭”“啪”,一束束的煙花飛向了夜空,把湛藍的夜幕裝扮得異常美麗。
“好美啊!”看著遠處騰飛的煙花,我瞇著眼發出了感嘆。“誰說春天最先開放的是迎春花,春天最先開放的是這美麗的煙花吧。”
夜空中的煙花看上去千姿百態,有的像“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的像一朵朵盛開的牡丹,五彩繽紛;有的像天上數也數不完的星星……此花謝了彼花開!五光十色,那么燦爛,那么耀眼,真是美不勝收。
春節了,春天的百花還沒有齊放,然而春的氣息卻催開了一朵朵的煙花。煙花的綻放只是一剎那,然而這一剎那的美麗,留在小伙伴們的眼里卻是一種永恒,用文字的形式記錄這種美,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