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我們所說的“元旦”指的是公歷1月1日,而北宋的“元旦”則是農歷正月初一,和我們現在的春節是同一天。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初一),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這也就是一年之始,又稱元日、正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北宋的“元旦”這天,熱鬧非凡,下面我們就穿越回去看一看。
北宋時期,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把“元旦”視為一個重大節日,《野客叢書》中記載:“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為大節日,七日假。”也就是說,北宋時期的 “假日辦”要發出通知,給“上班族”放假七天。
“元旦”這天的清晨,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親訪友,相互祝福,把酒相慶。京城的許多繁華街道上都要結彩棚,擺放梳子、首飾、衣帽、鞋靴、玩具之類的商品,舞場歌館里傳出優美的樂聲,道路上車馬來往,絡繹不絕。
當時的一些飲食習俗和我們今天不同,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餅,并喝一種有保健功效的湯。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說:“(元旦的開封)皆煎術湯以飲之,并燒蒼術,又辟除疫癘之氣。”
在“元旦”期間,宮廷里要舉行大規模的朝會,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賀,人們稱之為“排正仗”。此時,常有遼、高麗、西夏、于闐、回紇等地的外交官前來朝賀。這在《東京夢華錄》中也有詳細描述。
有些使臣朝見完畢,第二天要到相國寺燒香,還要到南御苑射箭。朝廷的相應部門會選拔善射的武臣陪伴。百姓們往往會在路上迎接得勝的射手,一時間道路都擁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