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5年發展的藍圖,明確了改革的推進路徑,奏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強音。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最后沖刺在這五年,關鍵也在這五年。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五中全會公報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會首次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實際上回答了五個問題:創新發展是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是強調發展過程中間如何協調好“四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綠色發展是突出在發展過程中間如何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實現生態文明的問題;開放發展是強調中國的發展如何和世界的發展對接;共享發展是強調全體人民要共同邁向全面小康。這五大發展理念深刻總結了中國實踐的寶貴經驗,充分體現了時代的新趨勢、新特點,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各個方面的協調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就在“全面”。到2020年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問題不在城市,關鍵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少數農村地區的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貧困地區,難點也在貧困地區,這是“十三五”時期要啃掉的硬骨頭,要實現的一個艱巨任務。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落實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小康不小康,人民群眾的幸福是一把衡量的標尺。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堅持共享發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何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從公報中能看到更豐富、更具體的制度安排。如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等等,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關。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把很多和民生相關的發展的具體指標、具體措施都放到共享這個發展概念中,把整個改革開放成果讓普通老百姓共享,這樣的小康社會才是真正有質量的小康社會,也是普惠的小康社會,也是所有老百姓內心認可的小康社會。
藍圖繪就,號角吹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凝心聚力,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