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一直強調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革的內生動力從頂層設計已經吹響了號角。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專業的社會機構蓬勃發展,社會智庫發展也非常活躍,這為政府部分職能向社會轉移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環境。以筆者掛職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例,政府向社會轉移部分職能,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向社會購買服務,實現簡政放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明確職能邊界,轉移政府部分職能
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是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發展的核心區,總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集教育科研、新興產業、生活配套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有創新型企業2170家,各類研發機構201個,國家級孵化器5個,省級孵化器4個,有25所高等科研院所和1所國家級研究所,僅學生人數就有8萬余人,各類長住和暫住人口14萬余人。
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的派出機構,設立一正四副的領導職數,主要領導為工業園區工委常委兼任,不常駐。下設綜合處、教育處、科技處、規劃處4個科室,領導職數與科室人員共16人。為什么那么大的區域,那么多的企業,那么多事務,而作為政府的營理機構只有16人4個科室,其工作卻有條不紊,社會繁榮穩定,經濟蓬勃發展,寬廣的街道整潔有序?這引發了筆者深深的思考。
在近一年的掛職工作中,筆者對小政府大社會格局進行專門的課題調研,梳理各種原因的背后,結論是政府轉移部分職能,廣泛向市場購買服務,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政府可轉移職能產業化
以國有公司的形式培育服務主體,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一共有各類研發機構和平臺201個,區內各種平臺、載體的建設,一律以公司化運作的模式進行,各種平臺、載體的建設實行自負盈虧,政府只做引導,提供支持,下達考核指標,不干涉管理和經營。如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園是園區的科技企業服務平臺公司,該公司投資各類配套完成后,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創新企業進行招商,并對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政策咨詢、知識產權申報、項目資金支持等服務。搭建公用的共享平臺,促進企業同行交流和跨界交流,各行業實現融合式滲透式發展。該公司下轄企業產值達125億,從業人員3萬多余人。這樣一個平臺公司,政府沒有出資,完全以國有投資公司的形式管理經營,每年還向政府交錢納稅。同時,該公司還承擔著宣傳、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等任務。再如:物業小區的管理,園區內住宅小區、人才公寓,基本上都實行國有公司化運作,自負盈虧。同時也承擔了政府引導、社會管理、政策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等職能。
(二)部分管理職能社會化轉移
傳統的觀點認為政府的職能就是管理,但是政府的管理其實需要有明確的邊界,政府大包大攬可能會導致效益低下、人浮于事的現象,也可能導致衙門作風。比如城市管理,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的做法是:把環衛、綠化、市政管理與維護、機電照明維護全部面向市場,以招標形式向有資質的公司購買服務,制定嚴格的管理考核制度加以約束。同時,聘用第三方機構加強監督。比如聘用城管作為第三方巡查隊伍,每天穿行于自己“領地”的大街小巷,尋找城市環境“瑕疵”,并拍照取證,監督承包方的工作情況。實現承包方與第三方責任、績效捆綁,形成一套互相監督的完整管理生態鏈。
(三)咨詢服務社會購買
讓專業的機構和人做專業的事,其事可成。隨著社會化程度加深,市場化帶來專業化程度不斷發展,各種社會專業機構包括智庫不斷建立起來,為政府在職能回歸、面向社會購買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面向社會購買咨詢服務,如請蘇州大學組成專家團隊,成立專門課題組,就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查找,并分析原因,尋找解決方案。另外,區域品牌策劃面向社會,政府只提要求,推向市場進行公開招投標,最后把關執行。這些看似政府的本職工作,交給市場專業化的團隊去做,避免了政府想當然施政,立場的改變轉換了執政思維,得出來的結果更加接地氣。專業化的團隊從理論和系統化的思維查找問題,為政府提供服務,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讓市場承擔著政府可以轉移的部分職能,也是改革的紅利。政府只要放手引導、監管好,市場會更加有活力。對政府而言,精簡機構,減少人員.節約行政成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謀大事上。
二、推動政府部分職能向社會轉移,助力欠發達地區后發趕超
(一)節約成本
政府的一些服務向社會轉移后,通過編制調整可以精簡機構,減少行政事業人員。通過“費隨事轉”,可節約行政成本,還可以減少社會矛盾。市場的活力之所以高效,在于它首先考慮的是利潤,以致既講效益又講節約。政府向市場購買可買的服務,既可提高效率也可以節約成本。如科教創新區招商引銀工作,就是交由載體平臺公司負責,每年下達任務量,按照“費隨事轉”的規定,劃撥一定的資金進行招商引銀工作。政府負責監督管理,根據產業結構的要求和行業管理規定履行職能負責審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開放營造軟環境
“放”也可以帶來改革紅利。一個地方越是開放,市場就越有活力。中央取消了各種優惠政策,對欠發達地區也是一種機遇。通過轉移政府部分職能,可以培育新的市場,也可以激發市場的活力。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市場的服務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人文環境和發展環境,以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良好的環境、更加巨大的發展空間贏取改革的紅利,助推欠發達地區后發趕超。
(三)引進發達地區資源,吸收后發追趕紅利
欠發達地區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土地使用優勢以及人文優勢。政府向社會轉移部分職能,可直接購買先進的服務,可以大量利用發達地區咨詢機構進行咨詢服務,從而規避發達地區發展過程中失敗的教訓,吸收發展的先進經驗,引進發展先進理念,助力于欠發達地區可持續健康發展,還可以搭建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融合發展。發達地區的咨詢機構,背后擁有大量社會資源和信息資源。通過發達地區的咨詢機構,也可以引進大量的社會資本,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從而帶來后發追趕的發展紅利。
政府向社會轉移部分職能,向社會購買服務所帶來的行政成本節約顯而易見,它還可以釋放改革的紅利。轉移政府部分職能意味著放權,這需要政府有市場化的理念,準確界定轉移過程中的權力邊界。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有開放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