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行的房產交易政策,二手房交易需要交納差額20%的個稅,這讓不少交易者覺得壓力很大。為了避稅,網上出現了不少“高招”。但這些網上流傳的“高招”是否可行呢?又可能存在什么法律風險呢?上海市律師協會房地產委員會委員張黔林對此作了詳細解讀。
一、通過虛假訴訟避稅
網上流傳的做法:“買方先把房款給賣方,賣方按房款打欠條給買方,以房產做抵押。然后買方以賣方欠款不還起訴到法院,賣方承認欠款,表示無力償還,愿意以房產抵償,最后買方拿著法院判決書去房產中心過戶。而且不論是否限購,都可以過戶!”
律師觀點:不可行,甚至觸犯刑法。
首先,法院訴訟要按照欠款金額交納訴訟費用,雖然這個費用比稅收少很多,但是也并非沒有成本。
其次,是否應當繳納20%的個稅,關鍵要看其中是不是有交易行為。就算雙方協商以房抵債,其實質也是產權人把房屋出售給買方,仍然是一種交易行為。所以即使有判決書,稅務機關還是要征稅。例如:兩人共有產權房產,訴至法院要求分割,法院判產權給甲,甲向乙支付一部分房屋補償款,稅務機關仍將認為這相當于是乙將自己的那部分份額出售給了甲,乙還是要按補償款的金額來交稅。
再次,虛假訴訟是一種妨礙民事訴訟的行為,還可能被法院罰款甚至拘留,最長拘留時間是15天,同時還涉嫌刑法上的逃稅罪。
二、通過假離婚避稅
網上流傳的做法:“第一步,上家離婚,準備出售的房產歸于上家男;第二步,下家離婚,房產歸于下家男(如果有房產的話);第三步,上家男攜房產和下家女結婚,房產共有;第四步,上家男和下家女離婚,房產歸下家女;第五步,各自復婚!”
律師觀點:姑且不論其中的道德風險,法律上的確可行,但風險實在太大。
首先,目前對夫妻間房屋過戶的確不征稅。但有兩個問題無法回避:一是弄假成真,雖然是“假”離婚,但一旦領取了離婚證,法律上也成了“真”離婚。如果一方離婚后不愿復婚,那另一方也只能無可奈何。
其次,復婚后將來如再離婚,會發生財產糾紛。離婚登記時,離婚協議上子女、財產歸誰都要寫清楚,不管寫上財產歸哪一方,將來復婚的話,法律上講這些財產就是這一方的婚前財產。將來即使再離婚,也不能分割這部分財產。當然,另有約定除外,不過誰能百密無一疏,寫得這么清楚呢?
三、通過陰陽合同避稅
網上流傳的做法:把實際的成交價做低,按做低的價格去過戶。

律師觀點:避稅作用有限。
當稅務部門認為成交價過低時,可以直接核定價格。所以,即使做低成交價,也不能低于稅務部門的核定價。低于核定價則以核定價計算稅款,所以這樣做的作用有限。
如果做低,即使買賣雙方不發生糾紛,也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稅務部門可能會對這種逃稅行為進行處罰;二是買方將來再出售的時候,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由于買價較低,個人所得稅會較高。
為此,張黔林律師特地提醒市民,這些網上流傳的“高招”看上去很“高”,但均存在法律等方面風險。買賣雙方切勿為了避稅耍小聰明,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