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已達4000萬,發病率僅次于感冒,但公眾關于腰突癥防治的認識尚有很多誤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總結了有關腰突癥最常見的4種誤區。
誤區一:腰痛等于腰突癥
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就是把腰痛和腰突癥畫上等號。其實,腰痛雖然是大多數腰突癥患者最先出現的癥狀,卻不是唯一癥狀。約有10%的患者會僅僅表現為腿痛,而沒有腰痛;還有患者會感到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經痛,甚至頸部不適、下腹不適等。那些只有腿疼而沒有腰痛癥狀的患者,最容易被誤診,腿痛只醫腿,往往會耽誤了正確的治療。
誤區二:年輕人不會得腰突癥
董健主任指出,老年人和年輕人,成了腰突癥患者中最常見的兩類人。老年患者大多是由于腰椎自然退化而引起病變,有些病人還會合并有其他腰椎疾病,而年輕患者則大多是“坐”出的腰突癥。董健解釋說,如果說人站立時腰椎間盤的受力是100%,那挺胸坐著時腰椎承受的重量就是140%;而保持過度前傾的姿勢坐著,比如趴著寫字時,腰椎受力就會達到200%。這就是為什么年輕人尤其是學生族,會早早“坐”出腰突癥的主要原因。
董健的建議是,首先要有一把好的椅子。好椅子的標準是:扶手加腰托。尤其是一個合適的腰托,能幫助腰部維持正常的生理前曲狀態,減輕受力。當然,椅子再好,也不能忘了每45分鐘左右起來活動一下腰部。
誤區三:只有手術才能根治
目前,過度治療在腰突癥領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其實,約85%的腰突癥以及腰椎管狹窄癥患者,都可以經過正規的保守治療,得到緩解和治愈。只有15%左右的病人經過保守治療無效,或是癥狀極為嚴重才需要手術治療。
在醫學上,腰突癥的手術治療有以下適應證:經正規保守治療6個月無效者;反復發作癥狀嚴重者;突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導致根性痛劇烈無法緩解,并持續加劇者;腰椎間盤突出合并神經根功能喪失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同時合并有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的疾病需要手術治療的腰突癥患者。
誤區四:聽信“祖傳秘方”
有關保守治療最常見的誤區,就是盲目聽信一些不正規的所謂的特效療法或者祖傳秘方,特別是有些老年患者容易輕信商業廣告。事實上,那些所謂的“祖傳秘方”,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改善部分癥狀或暫時起到止痛的作用,但多是治標不治本,并且對癥狀較重的患者很難奏效。董健主任特別提醒,對于市場上各種推拿按摩也要慎之又慎,腰突癥患者推得不好可能會引發失禁甚至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