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就是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環境因子所產生的反應,環境因子包括壓力、生活形態、病原菌的感染,也包括毒素,像是環境污染物、重金屬、化學藥物,甚至是食物過敏源。這些不良環境因子都會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反應。
很多重病都是長期發炎所引起
早在2003年,美國就有一些醫學報道指出,人類最原始的免疫系統,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甚至老年癡呆癥等嚴重疾病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當時,這樣的醫學新概念,很多人都沒聽過。
2004年3月,時代雜志封面故事也以此為專題報道,科學家發現發炎跟心肌梗死、癌癥和阿爾茲海默癥有很強的關聯性。作者把發炎比喻為“身體里面的火”,就像中國人講的“上火、火氣大”。這個火通常會發在身體最虛弱之處,而最虛弱之處常常跟基因有關,所以常見有家族性關節炎、鼻竇炎、動脈硬化、腦部退化等。
身體弱點除了基因,另外也跟曾受過傷有關,就像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因為肝臟受傷,只要一上火一發炎就會發在肝臟。肝臟反復發炎、結疤,慢慢肝臟就會硬化,長期發炎就會造成肝癌。另外,像女性的子宮頸若感染了HPV,子宮頸就會變成虛弱器官,只要一上火就容易發炎,常發炎就容易得子宮頸癌。
其實,很多慢性退化性疾病,包括老化、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老年癡呆、關節病變、憂郁癥、癌癥等,都是長期發炎所引起的。
發炎的兩個指標:膽固醇升高或血糖升高
當身體發炎時,并不是毫無征兆的。身體總會透過一些癥狀和指標,向你發出警告。以此前提到的“紅、腫、熱、痛”來看,如果身體常出現頭痛、偏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嘴巴破、牙齦紅腫、皮膚起疹子、消化不良等,就表示身體在發炎。
發炎的指標,第一個就是膽固醇。當身體發炎時,就需要類固醇對抗發炎,類固醇的原料是膽固醇。所以當發現膽固醇升高,并不代表你一定攝入了過量的膽固醇,也需要想想,是不是身體發炎了。
發炎的第二個指標就是血糖異常。假如身體發炎,身體就像是要打仗,原本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的肝糖就會釋放到血液里,所以血糖會升高。其他像C反應蛋白、鐵蛋白、腫瘤標記物等,也都是發炎指標。
合理飲食避免發炎
輪替飲食 平均來說,每一種食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是4天。所以4天內盡量不要吃同樣的食物,這樣就能避免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身體就不會發炎、不會過敏。
健康飲食1:3:3 在用餐時把淀粉和糖、蔬菜和水果以及蛋白質的分量,調整成1:3:3。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后吃淀粉;飯后可以吃一點水果,但盡量少吃甜點。
這樣的用餐順序,可以讓身體在吃淀粉類食物前,就開始產生飽足感,接下來就不會吃下過多的淀粉或甜點。但也要記得凡事不能做過頭,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肉,這似乎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減肥方式。這種飲食方式雖然可以快速燃燒脂肪,但如果長期采用,容易造成酮酸中毒,嚴重時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