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著窗外的蕭索景象,君不見每逢冬季悲寂寥,日落西山心情糟……初冬來臨,草葉飄零,我們的情緒與精神狀態受到影響,“心理亞健康”一觸即發,人們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患上季節綜合癥。如何破?先從衣食住行的調配入手。
尋根篇:多種因素容易引發“情緒感冒”
三大罪魁禍首
1.陽光照射少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造成秋冬季抑郁癥病因主要是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而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狀態的改變。
人腦里有一種腺體叫松果體,對陽光十分敏感,能分泌松果體素(也稱褪黑素)和5-羥色胺。松果體通過神經纖維與眼睛聯系,當陽光強烈時,松果體受到陽光的抑制,分泌激素減少;當陽光強度降低時,松果體興奮,分泌出的激素就多。當它分泌多的時候,人體內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人體便會處于抑郁狀態,容易感覺到疲憊。在日短夜長的秋冬季患上抑郁癥的人,其體內的松果體分泌的激素往往過多。
2.生活節律差
吃過午飯,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園跳跳集體舞等。登山擴胸襟也是抵抗冬季抑郁癥最有趣的辦法。中醫早就認識到,登山是治療抑郁癥之良方。中國歷來的九九重陽登高的習慣就是給冬季抑郁癥打一劑預防針。
3.生活壓力大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再加上冬季氣候的變化無常,人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越來越煩躁,有的人甚至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這種心理上的問題還是要靠自己調節,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放輕松,學會自我滿足。
高發人群
現實生活中患上抑郁癥的,往往是一些平素比較敏感的人群,常年在室內工作、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女性等,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之間。
后果: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據介紹,根據現代醫學理論,長期情緒不良并不是文人墨客的無病呻吟,而是一種源自身體的精神情緒問題。倘若對其放任不管,將導致心情長期壓抑,進而引發其他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健康自測:
1.做事沒有興趣或缺乏快感。
2.感覺失望、抑郁或沒有希望。
3.入睡困難或早醒,或者睡眠過多。
4.感覺疲憊或者沒有能量。
5.食欲差或者過度飲食。
6.自我感覺差,是個失敗者,讓自己和家族失望。
7.做事不能集中精力。
8.活動或說話太慢或太少。
9.認為自己死掉會更好或者產生傷害自己的想法。
以上有3項或以上符合者,表示患抑郁癥風險很大,建議去醫院做正式診斷。
預防篇:工作慢一點,喝口潤肺湯
冬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人很容易觸景生情,往往會出現凄涼、憂郁等傷感情緒,因此在冬季要特別注意心理養生。
事實上,冬季是一年中最好的養生時節,因此要打起精神,多運動,將工作慢下來的同時好好調理自己。這樣才能打一場有準備的持久戰,讓糟糕心情無處藏身。
多聚會,多曬太陽
首先要加強日照和光照。在晴朗的日子里,應多做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沐浴。另外,冬天要多走走、多聊聊。一旦有消極情緒,要和親朋好友多交流,及時宣泄,以免將不良情緒郁結在心,日久誘發抑郁。如果出現了冬季抑郁癥狀,一定要及時尋求心理治療。
去困乏,多運動
告別了夏秋,終于將迎來天清氣爽的初冬,體感比夏天舒服得多。可是,一些白領朋友常常在上班時會有困倦疲乏的感覺。
困乏是補償夏秋季節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困乏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專家建議,初冬季節里,白領要學會適當慢下腳步,減少工作壓力,盡可能充足睡眠。建議每天盡量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中午適當小睡10到20分鐘。另外,還可以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抗疲乏,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疲憊感,反而不利于身體恢復。
少辛辣,多湯水
冬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發生燥咳,又因肺與大腸相表里,還易出現大便燥結。此外,冬季還可導致口唇干燥、皮膚干裂以及毛發脫落。
所以防止干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8杯溫水或養生茶。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要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肝。根據中醫學“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可多食用一些蜂蜜、芝麻、乳品之類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魚類富含大量的營養,令人大腦活躍,被譽為天然“腦白金”,其中DHA、抗抑郁劑元素更可以抵抗抑郁,可謂食療治抑郁之佳品。中醫對抑郁癥的治療觀點認為,抑郁癥主要和肝、脾、心三者有關。肝氣郁結、心神失養、脾失健運等原因都是導致抑郁癥發作的主要原因。
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不妨多吃巧克力來緩解不良情緒。因為巧克力具有抑制憂郁、使人產生愉悅感,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它含有豐富的苯乙胺,一種能對人的情緒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物質。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吃巧克力時,會感到幸福。
調理篇:總有一種“心情配方”適合你
收養神氣可預防抑郁
中醫認為“秋主收”、“冬主藏”,秋天收獲,冬季斂藏,在這樣的季節,世間萬物都呈現出從容安定,進入收斂、收藏的狀態。人的生命活動也應適應季節變化,與大自然保持一致,故在精神情志上應注意收斂神氣,保持平和心態有助于預防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此外,還可以多培養一些興趣,如音樂、繪畫、養花等,讓自己在這些活動中怡情養性。
提高心理承受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人總要面臨諸多壓力,如家庭關系、親友故去、升學、升職等,只有在面對各種挫折時不斷提高心理承受力,才能讓自己更加強大,避免受到不良情緒的侵擾。除了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建議還要不斷充實自己,培養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穴位按摩除抑郁
中醫認為,人體肺臟和季節變化相對應,是表達憂愁、悲傷情志活動的主要器官。可以通過一些中醫的按摩保健手法,緩解季節對情緒帶來的影響。
內關穴 :屬手厥陰心包經,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兩寸,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當我們用力握拳時,這個地方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凹陷。此穴位可以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對情緒調節有很好的作用,方法是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揉,以微有酸脹為度,每次可按摩2~3分鐘,每天3次。
足三里穴:大家熟知的足三里穴對改善情緒也很有效。該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由輕到重,感覺力量深入到肌肉層。再由重到輕,如此重復10遍,每天按摩3次左右。
跟老外學習管理情緒
“如果你想保持身體健康,一定要時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處于快樂狀態。”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咨詢專家約翰·辛德勒博士的觀點。他率先倡導出“情緒健康”這一理念,并通過自己的臨床咨詢,研究和總結出一系列預防和醫治“情緒誘發病(EII病)”的實用方法。他在美國的各大媒體中開辟“快樂度過每一日”的健康專題,指導人們如何控制情緒,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據統計,50%以上的病皆因自己的情緒所誘發,辛德勒博士將這種病叫做情緒誘發病(EII病)。當你產生負面的思想時,你的身體就會通過神經系統、肌肉、關節、腺體以及器官而產生許多負面的反應,繼而產生相應的不良情緒,最終破壞我們的生理肌體與健康。
辛德勒博士提出了12個保持情緒健康的方法:保持生活簡單;說話令人愉快;不要杞人憂天;學會反敗為勝;學會熱愛工作;遇事決定果斷;具有良好嗜好;懂得珍惜今日;懂得知足常樂;學會計劃行事;學會喜歡他人;遠離負能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