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那是我剛當老師的第一年,認識了一個好朋友 " " "人大經濟系讀大一的學生。我一直覺得,人大經濟系是超級牛的專業,因為很難考,加上我很渴望知道一些經濟學的知識,就一直巴結著她,好讓她給我講一些東西。我們總是在咖啡廳約著喝兩杯咖啡,因為我已經開始工作,所以大多數都是我出錢。直到有一天……
她跟我說,龍哥,你能不能在什么英語培訓機構介紹一個兼職給我?
我說,為什么。
她說,因為我最近很缺錢,老讓你請我也挺過意不去的。
我說,那你考過什么四六級、雅思托福的嗎?
她說,我才大一啊,必然都沒考啊。
我說,是啊,你才大一,著什么急賺錢啊。
她停留五秒鐘說,你丫簡直不是好朋友。
后來在她軟磨硬泡中,我介紹她教少兒英語。她的學生,幾乎都是四年級左右。她上課,跟她們講著字母表,說著father,mother,然后玩兒著老鷹捉小雞。
第一個月,她賺了四千多塊。
接著她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個大一下學期。她存了一些錢,所有人都為她叫好。認為她真勵志。
可是,我發現一些東西不對。因為如果你從一個公司拿走四千塊,你至少應該給他賺到兩萬。而你給它賺到兩萬,你至少應該每天搭進去八個小時。而這些時間,才值四千塊?
后來我才知道,她每天備課上課的時間高達十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的八個小時,她只剩下六個小時。就算這六個小時全部拿去學習,都已經不再是學生,而是一個兼職學生,她的輸出大于輸入,在最該學習的時候選擇輸出,你有想過大學四年的意義嗎?
那天我和她深聊了一次,她感謝了我,說,龍哥你說的對,我寫辭職吧。
接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主管跟她談話,因為她表現優異,她的工資提升了一倍。誘惑擺在面前,于是她繼續干了一年。
那一年,我不忍心打擾她,只是跟她吃飯的時候發現她跟我聊的經濟知識越來越少,而英語培訓方面的越來越多。我弱弱的問她,你以后是想成為英語老師嗎?
她說,不啊,我學經濟的,以后當然會成為經濟學家,像郎咸平那樣。
我愣在那里,說,可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會讓你成為經濟學家,你雖然沒有感覺,但是這些東西就隱隱約約的決定著你的未來。
她說,不可能,我賺完這筆錢就停下來。比較物質基礎很重要嘛。
大二那年暑假,很多銀行來他們專業提供實習機會,她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得到了offer,而她,因為忙于工作,竟然連四級也沒過,更別說跟經濟學有關的證書了,連文化課都掛了兩科。而她獲得的唯一兩項技能,就是怎么逗孩子開心和如何同家長交流。
這個故事的結果還好,因為這個孩子今年畢業已經去米國深造了。但是每次聊到這個話題,她都會告訴我,那段時間她賺著一份不錯的工資,但是感覺像溫水煮青蛙。一不留神就死去了,而且還以為自己很努力,其實是努力的走向一個深淵,卻什么也沒學到。
你以為大學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全可以浪費,心想,我不就兼職一下嗎,我比在宿舍玩游戲睡覺好多了。我告訴你,你的認為的這些雞肋時間渡過的同時,有無數的學子正在努力的背單詞準備出國,也有無數的學生在圖書館讀著自己喜歡的書,他們畢業后,會把這些知識和一技之長全部變成工作的高度,賺到更多的錢。
大學四年,是吸收知識最密集的四年,時間如此寶貴,為什么要去賺錢呢?以后有的是時間去賺錢,卻再也沒有時間精力去學習了。學生期間,窮很正常,它更能給你保存志氣和戰斗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并且有挑戰的事情,而有些兼職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剝奪著你這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