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民國女子,對于分手的處理方式卻大為不同。
最重情重義的莫過于張愛玲,決定和胡蘭成分手時,她給他寫了一封訣別信,隨信還附了30萬元錢,那是她新寫的電視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稿費。
到底是張愛玲,縱然分手也絕不出惡語。
最激烈的莫過于蔣碧薇,她和徐悲鴻曾經是一對佳偶,最后因為離婚鬧到了打官司的份上。打官司雖不是什么好事,好在蔣碧薇大獲全勝,獲得了一雙兒女的撫養權,并從徐悲鴻那兒得到了100萬的贍養費和100幅畫。
蔣碧薇心里相當拎得清,如果沒有很多很多的愛,那么有很多很多的錢也好啊。
最戲劇性的莫過于楊之華。這要拜她有個好前夫所賜。楊之華在嫁給瞿秋白之前,是沈劍龍的妻子。她有了婚外情后,三個人會面談判,談判的過程很友好,結果更奇妙。三人一起在報紙上各發了一則啟事,內容如下:
楊之華沈劍龍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脫離戀愛的關系。
瞿秋白楊之華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結合戀愛的關系。
沈劍龍瞿秋白啟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們正式結合朋友的關系。
這才是真正的“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瞿秋白和沈劍龍,之后還真的成了至交好友,不知道是由于他太有魅力,還是沈劍龍心太大。
分手分得最磊落明快、不留一絲余地的,當屬孟小冬。
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報》第一版上,孟小冬連登了三天啟事:“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系。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寥寥八字,沉郁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里吞的“冬皇”氣派。
見過真人版孟小冬的照片,才知道什么叫做“艷若桃李、冷若冰霜”。在流傳下來的幾張照片中,這位姑娘一律繃著臉,留著清湯掛面式的發型,臉上一絲兒笑容也沒有,氣質清冽,寒星似的一雙眼睛,似要看進人的心里去。她出生于臘月,天寒地凍的季節,身上像是也沾染了冬天寒冷的氣息。
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故事,是典型的“游龍戲鳳”。
她出生于梨園世家,5歲學藝,7歲登臺,14歲的時候就在上海大世界登臺,并且成為十分有影響力的角兒。扮相、作派極帥氣,根本看不出少女模樣,聲音也沒有一點尖窄雌音,天生唱老生的料。
認識梅蘭芳時,她只有18歲,已經是須生之皇,而他,則是更為著名的旦角之王。
1925年,孟小冬和梅蘭芳在舞臺上相遇了。
他們共演的那一出《游龍戲鳳》,至今仍然是梨園佳話。在臺上,孟小冬扮演的是微服私巡的正德皇帝,梅蘭芳則扮演天真活潑的李鳳姐。真正是顛鸞倒鳳、陰陽顛倒。他們又一同出演了《四郎探母》《二進宮》,每一出都是戲逢對手,十分叫座。
18歲的孟小冬在32歲的大名角梅蘭芳面前并不膽怯,演來落落大方,非常瀟灑,臺下不斷地拍手叫好。許多梅迷和孟迷更是希望二人能就此假戲真做,成就一段傳奇姻緣。
戲臺上的兩個人,也弄假成真,因戲生情。
當時梅蘭芳家中已有兩房妻子,分別是元配王明華和續娶的福芝芳。以孟小冬之心高氣傲只怕難以接受,好在媒人解釋說,王明華重病在醫院,實際上只有一房夫人,而小冬過去也是兩頭大,不算偏房。
福芝芳是個厲害角色,死活不肯讓孟小冬進門。梅蘭芳無奈之下,只好在外面找了一處四合院與孟小冬住,起名為綴玉軒。
照這個情形看起來,孟小冬嫁過去,實際上還是側室,而且是不能登堂入室、只能在外面金屋藏嬌的側室。
以小冬之聰敏,如何察覺不到媒人說辭中的漏洞呢?我寧愿相信,她只是當時已對梅蘭芳情根深種,不愿意去計較名分罷了。有句詩說“薄命憐卿甘作妾”,事實上如果甘心做人的妾,那一定是因為很愛很愛這個人,求仁得仁,談不上薄命。
孟小冬,就是抱著滿心的歡喜,和舞臺上的梅郎做了真夫妻。她不求名分,放棄了演出,只希望能夠和意中人朝夕相守。直到多年以后,她痛定思痛,才悔覺當初“年歲幼稚,世故不熟”,這八個字真是血淚之言。
他們間是有過好日子的。且不說舞臺上的儷影雙雙,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曾經如膠似漆。
可是好景不長,這時出現了一樁槍擊事件,迅速打斷了他們的恩愛。
孟小冬嫁給梅蘭芳后不再登臺,急壞了一個叫李志剛的忠實粉絲。為了聽孟小冬的戲,他曾經天天曠課,得知心中的女神居然嫁了人,他比楊麗娟還要瘋狂,拿著手槍就跑到綴玉軒要和梅蘭芳火拼。混亂之中,李志剛擊斃了調解人張漢舉,自己也被軍警亂槍擊斃,梟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