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豬龍、勾云形玉佩、馬蹄形玉箍、方形玉璧……涵蓋了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的1168件(套)文物,經專家估算,價值逾5億元。截至2015年5月,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端掉由100多人組成的10個盜墓團伙之后,將這些珍貴文物悉數追回。
這些盜墓團伙的犯罪手段,從最開始的看風水星象傳統方式,向智能化方式發展,犯罪足跡遍布7省區10個市。記者從公安部獲悉,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歷時9個月破獲的這起盜墓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涉文物案。
出動78個抓捕組,抓獲嫌疑人175人
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早在1988年就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的現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被考古界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
2014年6月22日,民警巡邏時發現,牛河梁遺址外圍有被探挖痕跡。初步斷定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外圍區域被盜掘后,朝陽市公安局組織文物保衛分局相關警種等19名骨干民警成立專案組,展開秘密布控偵查。5個月時間里,專案組民警輾轉調查走訪群眾上萬人,行程10萬多公里,獲取線索數千條。至此,一個全國最大的盜墓團伙浮出水面。
“出現探挖痕跡的地方,都在遺址的外圍,地處深山老林,平時人跡罕至。”朝陽市公安局文物保衛分局局長王紅巖說,涉文物類犯罪普遍存在無人報案,線索難覓、盜墓分子四處流竄,難以抓捕、團伙聚散無常等特點。朝陽警方憑借多種高科技手段和技術力量,先期掌握了以嫌疑人姚某、馮某、王某等人為首的9個盜墓團伙共80多人的作案軌跡,摸清了他們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倒賣文物的犯罪脈絡、團伙架構及相關證據。
經過偵查,警方掌握到,嫌疑人姚某為盜墓團伙核心人物。浸淫于盜墓30多年的姚某,被稱為“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自稱會“看山”以及通過看風水星象來“鎖定”盜墓地點。2009年以前,姚某對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實施了多年盜掘。2009年之后,姚某盤踞在遼寧省朝陽市、河北省及內蒙古相鄰地帶,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從2012年開始,他更是變本加厲實施破壞性的盜掘。

2014年11月底,此案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
“姚某行蹤不定,常年不在家,我們分析案情之后,在內蒙赤峰部署多組民警進行蹲守。”遼寧朝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有組織犯罪案件偵查大隊大隊長張金寶回憶,根據姚某的動態軌跡,警方鎖定了他可能出現的多個區域。
2014年12月7日凌晨2點,距離集中抓捕行動還有3小時,姚某現身內蒙古赤峰市某賓館;凌晨4點,民警將其控制住,并當場查獲部分作案工具。
當天的首次抓捕行動中,朝陽市公安局出動785名民警、78個抓捕組,會同其他省市配合抓捕的警力,在遼寧、內蒙古、黑龍江、河南等7省區10市同步行動,在6小時內抓獲78名嫌疑人,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此后的第二次收網行動,共29人落網。
截至2015年5月底,已抓獲175名嫌疑人。從公安部門掌握的情況看,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涉文物案中,此案抓捕嫌疑人數量全國第一。追繳的涉案文物,總數達1168件(套),其中包括大量國家一、二、三級珍貴文物。“追繳回來的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都有。其中,尤以玉豬龍、勾云形玉佩、馬蹄形玉箍等紅山時代的玉器、陶器,遼代的陶瓷器及金元時期的鐵器、金銀器最為珍貴。”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遼寧管理處處長張桂蓮表示,很多文物是首次發現,填補了考古發現的空白。

靠看風水星象和使用探測儀尋找目標,文物販子坐地收贓迅速轉手倒賣
10個犯罪團伙,分別以姚某、馮某、王某、馬某等人為核心。自稱能根據風水星象“看山”的姚某,通過這一方式來鎖定盜掘地點,并先期進行踩點,然后再帶領團伙進行盜掘。而且,姚某的這手“絕招”并不外傳,除了他弟弟跟著他學到些“皮毛”,后來“單飛”自己組織團伙實施盜掘外,其余團伙主要還是跟隨姚某,通過傳統方式尋找“目標”來盜挖文物。
此外,盜墓團伙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手法。走在“升級”前列的,是以張某為核心的團伙。在到處流竄作案的過程中,張某結識了經營探測儀的黑龍江人李某,兩人一拍即合,開始采用探測儀實施“智能化”盜掘。
“所謂探測儀,也就是探礦儀器。這些儀器對于盜墓分子來說,攜帶十分方便。”辦案民警告訴記者。
“盜墓的作案現場,都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作案時間都在深夜。這類犯罪很難被人發現,更別提有人報案、提供線索了。”辦案民警王紅巖說,嫌疑人還通過各種手段來掩飾犯罪痕跡,比如將盜墓現場回填恢復原狀。
10個盜墓團伙,主要盜掘的是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文物、遼金時代的錢幣,還有元代到清代的文物。在盜挖文物后,盜墓團伙會將文物出售變現。因此,在盜墓團伙的背后,還有一伙擁有文物收藏證、經營文物店鋪的出土文物販子。
文物販子李某經營著兩家古玩店,他借著自己“喀左縣文博協會會長”的身份從事非法文物交易。李某并不滿足在店里等著收贓,而是常常第一時間趕到盜掘現場坐地收贓。李某等文物販子的存在,使得盜墓團伙盜挖到的文物出手速度非常快。文物出手的價格以數十萬元居多,價格最高的一個玉豬龍,達320萬元。
“文物出手的速度不但快,還往往短時間內就被多次轉手。”負責追贓辦案的民警蔡炳輝告訴記者,比如一個有雙龍圖案的金簪子,就被從阜新賣到了撫順,又從撫順賣到了太原。據蔡炳輝介紹,這個金簪子是國家一級文物,警方順著這個金簪子的銷贓軌跡,追回了45件文物。
盜墓“祖師爺”嗜賭如命,4名考古人員涉案
今年53歲的姚某,是內蒙古赤峰市人,在家排行老三,中等個兒,平時“話不是很多”,在圈內有“祖師爺”“老古董”“關外第一高手”之稱。姚某從小就聰明,他小時候,父親本來要教他二哥盜墓手藝,可二哥沒學會,他卻學會了。姚某學會后,一干30年。其間,他曾被警方刑拘過。
姚某的盜墓團伙共有28人,追隨他的骨干成員董某是其心腹。作為團伙的“總指揮”,姚某白天獨自踩點,晚間帶領團伙成員實施盜掘。只要是姚某認準的地兒,他一定要挖到東西才肯罷手。一次沒挖到,下一次再來挖,所以他常常會對同一個地兒多次挖掘,“絕不走空”。盜墓過程中,被他信任的成員可跟隨一起挖掘,不受信任的只能負責望風、開車。
除了“祖師爺”的名號外,姚某還有個外號叫“老敗家”,這是因為他賭錢輸掉的身家已經上億。姚某的同案犯說,姚某到處賭錢,不管到哪,只要看見賭桌,哪怕是村頭的小賭桌,姚某也坐下來就賭。輸到分文不剩時,他還曾用盜得的文物作抵押脫身。“一手盜墓獲利,一手賭錢輸掉。”辦案民警說,姚某被抓后,警方發現他的賬戶里沒有錢。此外,姚某有妻有子,家在赤峰市,不過他常年不在家,其兒子也涉案。
姚某團伙專門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從事非法盜掘多年。經警方核實,姚某團伙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古墓葬22起,涉及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古文化遺址1處。警方追繳各類文物263件,其中一級文物64件、二級文物33件、三級文物78件。
在被抓獲的嫌疑人中,有4人是考古人員。其中,鄧某是遼寧某考古研究所技工;劉某是赤峰市敖漢旗博物館業務骨干、資深考古人員。
2010年9月,鄧某在搶救性挖掘工程現場監守自盜,私藏價值高昂的玉豬龍。他藏匿一段時間后,于2012年年初通過早前相識的劉某,找到買家張某,以320萬元的價格將玉豬龍售出。鄧某說,在對挖掘到的玉豬龍下手之前,他一直想的是要好好看住工地,但是一念間干了這么一件后悔不已的事情。劉某則稱,自己平時最痛心的就是珍貴文物流失,結果這次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珍貴文物流失到了私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