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15載,一對中年夫妻的婚姻之舟,在揚帆前行中危機悄然降臨。丈夫的家庭暴力,使妻子黃婕墜入痛苦深淵。在她看來,要想逃離家暴,唯一的辦法便是離婚。然而,對這個家庭,對乖巧可愛的女兒,她還有著無限的眷念;而且,對攜手步入婚姻殿堂15年的丈夫,她一時也無法下定徹底放手的決心……
面對家暴,沖出圍城是唯一的選擇嗎?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良策?2015年5月初,湖南長沙市望城縣,一場特殊的婚姻保衛戰拉開序幕……
丈夫醉酒后經常對妻子使用暴力,原本幸福的婚姻打了折扣
時間回溯到1998年年初,度過30歲生日的黃婕,眼看就要成為“剩女”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大事兒女不急父母急,黃婕的父母不停地托親告友,操持著為女兒介紹對象。拗不過親朋的關心勸說,黃婕經過多次相親,一個叫劉育林的男人走進了她的視線。
劉育林比黃婕大6歲,長相和家庭條件一般。這談婚論嫁,多多少少講點“門當戶對”,不是高富帥的劉育林與同樣不是白富美的黃婕走到一起,倒是十分般配。第一次見面,彼此都給對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有了眼緣,兩人感情發展駛入快車道。劉育林沒有正式工作,除了干農活,閑時外出務工,人很勤快,就是喜歡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好在,這不良嗜好沒有影響到他和黃婕的戀情。
1999年年底,黃婕和劉育林相戀一年多后,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結婚后不久,黃婕懷孕了,就要當爸爸的劉育林很興奮,每天忙完地里忙家里,對妻子百般呵護。黃婕享受著丈夫的關愛,感受著腹中胎兒一天天長大,她覺得日子過得蜜一般甜。2000年11月,剛過結婚一周年紀念日,他們的女兒降生了。
孩子給全家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在日復一日的操勞中,新婚的激情和孩子帶來的歡樂都在消退,日子更多地沉浸到柴米油鹽中。黃婕發現,丈夫逐漸變得更愛喝酒了,醉酒成為家常便飯。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丈夫酒后還經常對她使用暴力。

第一次遭遇丈夫暴力的具體日子,黃婕已經記不起來了。她只記得,她第一次被打發生在一天晚飯時,女兒還不到3歲。“育林,你少喝一點,沒人勸你喝,自己把自己灌醉,不怕人家笑話?”那天傍晚,黃婕自己吃完飯后開始喂女兒。劉育林呢,一個人獨斟獨飲,米酒一杯又一杯下肚。丈夫靠外出打小工掙錢,十分辛苦,喝點酒解乏,黃婕并不反對,可喝多了,對身體沒有一點好處。看到丈夫又沒有了節制,黃婕忍不住勸了幾句。
“喝杯酒,你也要管?我愛喝多少就喝多少,你甭管。”也許劉育林白天在外面受了氣,心情很不好,妻子雖是好言相勸,他卻惡語回應。“喝,喝,喝,看這馬尿喝不死你。”黃婕氣上來了,聲音提高了好幾度。“啪!”妻子竟然頂嘴,這還了得,劉育林打了妻子一巴掌。黃婕完全沒有防備,結結實實地挨了這一巴掌,痛得咧嘴大哭。這還沒完,劉育林揚起手,又一巴掌要扇過來,黃婕見情況不妙,趕緊抱起女兒跑開了。
第二天,酒醒的劉育林后悔不已,不停地給妻子道歉,請求妻子寬恕。畢竟是初犯,黃婕原諒了丈夫。她想,丈夫是家里的頂梁柱,這日子得有丈夫才能過下去啊。黃婕希望,自己的大度能夠換回家庭的安寧。然而,她想錯了,自此之后,劉育林對她開始了經常性的家暴行為。
婚姻遭遇家暴,黃婕的幸福感一點點地被蠶食。
妻子糾結痛苦:如何既能遠離家暴,又能挽救婚姻
除了飲酒后對妻子實施家庭暴力外,劉育林作為一個丈夫,作為一個父親,表現還是不錯的。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建筑工地上,總能看到他勤快忙碌的身影。雖然他掙的錢不是很多,但是一家三口過日子,經濟上倒也不拮據。正因為這樣,盡管丈夫酒后施暴成為習慣,黃婕對家庭、對婚姻、對孩子,卻總是不舍。
可無休止的家庭暴力沒有個盡頭,只要飲酒過量,劉育林對妻子輕則惡語相向,重則拳腳相加。黃婕的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還多次不得不到醫院治療。酒后施暴,劉育林是一副面孔;次日酒醒,他又是另一副面孔,對妻子充滿愧疚,不停地乞求妻子原諒,還信誓旦旦地保證改正錯誤。然而,丈夫的話只有幾天、至多幾周的自我約束力。在周而復始中,黃婕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著丈夫的言語暴力、身體暴力。
有時,鄉鄰們聽到動靜,會主動過來勸阻,可只治標不治本,這一次保護了黃婕,不能保證每一次都及時出現啊。黃婕也多次到社區反映,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出面調解。當著社區工作人員的面,劉育林是一副立馬改正的態度;可回到家里,他對妻子仍是惡習不改。
2012年12月的一天中午,黃婕和劉育林吃午飯。這一次,劉育林像平常一樣,也端起了酒杯。兩人一邊吃一邊聊,開始還很融洽,不知怎么的,突然起了爭執。“咣當”一聲,黃婕把碗狠狠地往桌上一丟,響聲有點大。妻子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耍態度,喝了點酒的劉育林氣血上沖,一下子就火了,高高地揚起手,一巴掌重重地打在妻子臉上。他還不解氣,拳腳又相繼落在了妻子身上……與以往有所不同,這一次夫妻倆的爭執似乎沒有停止的跡象。鄰居有人打“110”報警,當地派出所民警趕到了現場。劉育林漸漸平靜下來,在民警和鄉鄰勸說下,黃婕也表態愿意原諒丈夫。這次,劉育林下手格外重,黃婕的頭皮上一條3厘米長的傷口清晰可見,花費了好幾百元醫療費才痊愈。
這次家暴事件之后,留在黃婕心里的傷痛難以撫平。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她看不到希望。結婚以來,面對丈夫的暴力,黃婕逆來順受,想以退讓換取安寧,把希望寄托在丈夫改過自新的承諾里。可丈夫對承諾一次又一次地食言,她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次又一次地破滅。這樣的生活,她不想過下去了。她要逃離,可怎樣才能逃離呢?“離婚”這兩個字,第一次從她內心深處蹦出來。說實話,這么多年來,對于離婚,黃婕不是沒想過,可一想到年幼的女兒,她始終無法下定決心。而且,丈夫也不是一無是處,對家庭,丈夫還是負責任的;對妻子和女兒,丈夫還是深愛著的。這也是以前,黃婕下不了離婚決心的原因。
以離婚來對抗家暴,這是唯一的選項嗎?還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既能遠離家暴,又能挽救婚姻。黃婕糾結著、痛苦著……
妻子起訴離婚,丈夫懇求和解,法院亮出人身安全保護令
2015年4月,在遭遇丈夫又一次家暴后,黃婕終于下定離婚的決心,她一紙訴狀將丈夫告上法庭。
黃婕訴稱,她與劉育林經人介紹認識不久即登記結婚,婚前缺乏了解,婚后難以溝通,加之性格不合,導致夫妻感情完全破裂。而且,自結婚后,劉育林經常對她惡語相向,并對她實施暴力致其受傷多次到醫院治療。現在夫妻關系已無和好可能,因此訴請法院判決離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雙方的女兒,已年滿14歲,正在讀初中,離婚后女兒歸誰撫養,黃婕在訴狀中并未提及。黃婕想,離婚最對不起的就是女兒,所以她不忍提及。而且,對這樁婚姻,她其實并沒有完全喪失信心。
起訴狀遞到法院,承辦法官在與黃婕的交談中,看出了她對婚姻和家庭的不舍。于是,法官根據案件的特殊性,展開了外圍調查。通過與黃婕所在社區工作人員聯系,法官從側面全方位地了解了黃婕的婚姻狀況,在向劉育林送達起訴狀副本時,又聽取了劉育林的意見。劉育林得知被妻子告上法院很緊張,對于離婚,他堅決不同意,并請求法院再給他一次機會。綜合各方的意見,承辦法官定下了處理方案。
5月7日,法官實行巡回審判,這起特殊的離婚糾紛案件,在黃婕和劉育林住地附近開庭審理。
在法庭上,黃婕宣讀起訴狀后,法官讓劉育林針對原告的起訴進行答辯。“我不同意離婚。有時候我喝了酒,脾氣會有點大,才打了她,我不是故意打她。”劉育林闡述了自己的答辯意見。
經過法庭調查,當庭舉證、質證,庭審進入法庭辯論。劉育林說:“我不同意離婚,希望黃婕再給我最后一次機會,我不想把這個家散了。”黃婕說:“現在我可以給劉育林最后一次機會,如果還有下一次的家庭暴力,我就堅決離婚。”妻子的態度有了回旋余地,劉育林連忙承諾:“我可以當庭保證,以后絕不再打她,如果還打她,她說離婚就離婚。”“口頭講的我不信,你要當庭簽署保證書。”黃婕不依不饒。
對于簽訂保證書,劉育林馬上應允。可多年以來,他都是當面悔改易,信守承諾難,這保證該如何作出,里面可有學問。法官早有應對之策,建議黃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法官告訴黃婕,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方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民事裁定。較之于被告自行簽訂保證書,這種措施作用更大,一旦違反,將受法律懲戒,能夠給家暴者更大的威懾力。
“有了這個保護令,他劉育林就不敢打我了,一旦違反禁令,法院就會懲罰他。是這樣的嗎?”黃婕問道。黃婕得到法官肯定的答復后,馬上向法庭提出人身安全保護申請。
“被申請人劉育林,本院向你送達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禁止你打罵申請人黃婕。如你違反禁令,本院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之規定,視情節輕重處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本裁定即時生效。”法官當庭向劉育林發出人身安全保護裁定。在得到人身安全保護裁定這張“護身符”后,黃婕同意與劉育林調解和好,雙方都表示要努力把日子過好。
和解后的黃婕和劉育林一起回了家。閉庭后,法官向社區和派出所送達了協助執行通知書,請他們監督劉育林不要再做出家暴行為。
人身安全保護令開啟了婚姻保護新模式,一場特殊的婚姻保衛戰終于降下了帷幕……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