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微企業在國禮設計角逐中,與實力雄厚的工藝美術大型企業同臺競技
在2014年APEC國禮的設計角逐中,馬小申有兩件作品沖入領導人禮及配偶禮的最后一個環節,她的公司——小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為入選的唯一一個小微企業。而且,由于是當年4月才接到任務,她僅設計了3件作品。“能憑設計圖走到最后一個環節,她也是唯一了。”一位了解內情的業界前輩說。
馬小申說:“交了3個設計圖,中了倆。而且,我們一直是提交的設計圖,直到最后才打樣兒。沒辦法,對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打一個樣兒就要好幾萬元,是個大數。”而同臺競技的,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工藝美術大型企業。雖然最終選定的國禮“花落他家”,但一家2013年才成立的小微企業,能接到北京市政府的委托,已經說明了實力。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馬小申是輸在了資金實力上。如果有實力,能同時多打幾個樣兒,早打樣,誰勝就難說了。”
2014年11月12日,馬小申接到了APEC會議北京市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的感謝信,感謝她和她的公司“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了禮品的設計制造工作,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
事后,馬小申說:“參加國禮設計還證明了一點——我的理念是沒有錯的。”在官方給出的《2014年APEC會議禮品、紀念品研發需求》中,指導原則之一就是“緊扣2014年APEC會議主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馬小申說,她的設計始終都緊扣此主題。入選的領導人禮,是雕漆工藝的“四海揚帆鼎”;配偶禮設計的是“有鳳來儀捧盒”。首先是選材料,馬小申挑的是“燕京八絕”(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中的景泰藍和雕漆。然后是定題材。領導人禮,她想了很久,決定做船,既是表現合作、同舟共濟的關系,又有大海,代表環太平洋。“這樣,我們國家的傳統紋飾都能用上。在器型上,選了鼎。這份國禮雖小但是要有分量,要響當當的,所以就想用鼎加上對觀念的詮釋。至于有鳳來儀捧盒,取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義。不霸氣又很大氣,作為女性禮品,既要表現出大國的威儀來,又要有女性的柔美在里面,以一種包容的心態,給他們一種美好的愿望和寓意。”



追求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結合的年輕工藝美術大師
外表文弱、性格安靜的馬小申,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她2005年畢業于北京城市學院廣告設計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后,她在一家電訊公司任職兩年,此后,去了一家廣告公司。
2008年10月,馬小申進入北京前門文化有限公司,任首席設計師,并于2009年跟陶瓷結緣。2010年,她憑借“漆彩北京螺鈿文化辦公套裝”榮獲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青韻茶具”、“墨韻茶具”等3項榮獲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印象北京”系列產品榮獲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2011年,她設計的前門氧化鋯筷子系列榮獲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2012年12月11日,馬小申被授予“北京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3年,她創辦了“小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馬小申說,剛開始,她對瓷器是門外漢,相關知識全靠惡補。“現在對瓷器的窯口、歷史我都會看,雖然這些對設計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在單一類型的產品上如果要有提升,還是要對整個瓷器的形成歷史、發展有了解。”
為了追求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的結合,馬小申刻苦讀書不斷充實自己,每到一地必去博物館開闊視野汲取營養。她說,越掉到藝術這個堆兒里,越覺得自己特渺小,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懂的。“比如說做著做著就沒感覺了,那就是自己的一個瓶頸,要想辦法去突破。感覺自己空了,就必須馬上去讀書,不管讀什么書,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安靜下來。”
從初中開始,馬小申的父母就經常帶她去旅游,“到了大學,我沒有一個假期是在家里待著的,一年到頭只要有假就在外面。學生時代優惠多,我基本上把中國走得差不多了,上班以后就開始走世界。”每到一個地方,她必去博物館。“有的人比較費解,我為什么在博物館待這么長時間?我覺得,不能每一個人都像我一樣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因為不可能培養所有的人都當設計師。但是如果通過我設計的產品,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藝術,那簡直是太好了。”
在馬小申的理念中,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應該是美的,因為美的東西會使人身心愉悅,而這種愉悅會傳遞給他人,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環境。“把過去高高在上的皇家工藝、傳統工藝美術品帶入生活中來,我不希望這些東西到最后只是一個物件兒。我希望它是一個能與你交流的東西,一個能傳達出一種感情的東西。我總想,能不能從我開始,建造這樣一種環境,借助傳統美術來打造提升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美感,這樣才是真正把傳統的工藝美術與現代結合。我希望今后大家生活在一個充滿美的環境里。”馬小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