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目前在血脂管理上,存在三大認識誤區:一是一味強調降脂,以為血脂越低越好;二是血脂稍微升高,就趕緊進行降脂治療;三是認為高脂血癥患者應“零脂”飲食,油、肉、蛋一概不碰。
高血脂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但血脂同時也是維持機體正常代謝的必需物質,如膽固醇具有形成膽酸、促進脂肪消化、參與細胞膜和神經纖維組成、維持血管壁完整性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低膽固醇攝入水平(每天150毫克~200毫克)人群的心臟病死亡人數,是高膽固醇攝入水平(大于300毫克)的2倍。年齡超過70歲的老年人,膽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爾/升時,其發生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險性與膽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爾/升相當。
我國2000年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推薦膽固醇每日攝入量小于300毫克,2013年版已將每日推薦攝入量提高到300毫克~500毫克。
專家指出,有明確危險因素(如吸煙,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高血脂患者,要積極藥物降脂;沒有危險因素,血脂稍高患者,可暫不用藥,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等降低血脂,并動態檢測血脂水平。
患者在飲食上對膽固醇的攝入要“量出為入”。有危險因素的患者,膽固醇控制要做到“進口”小于“出口”;無危險因素的患者,要做到“進口”與“出口”動態平衡,通過運動消耗等方式,實現“酒肉穿腸過,脂不血中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