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 223003
摘要:在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本文試圖從國家政策、經濟發展趨勢以及新技術的應用幾個方面來分析城市規劃的新動向。并且在中小城市建設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市病;國家政策;經濟發展;科技水平;城鎮體系;就業崗位
從深層次來看,城市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政治、經濟意圖的延伸,所以國家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會對城市規劃與建設產生較大的影響。下面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目前我國城市規劃發展的動向。
首先是國家政策,2013年4月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于下達<2013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的通知》,要求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防止大城市的過度擴張;2014年6月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提出了嚴控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對此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通過“產業調整”、“以房管人”等手段,從源頭上控制人口規模;2015年初國土部和農業部聯合發文要求在北京、沈陽、上海等14個大城市周邊劃定永久性農田,規定未來城市建設要跳出已劃定的基本農田,實現組團式、串聯式的發展,從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的無序蔓延。從國家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我國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將會邁進一個嶄新的時代,像以前那種攤大餅式的擴張將被有效遏制。
其次是經濟發展水平,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單列為5個主要任務之一。經濟學家分析新的增長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高消費比重,包括服務性消費和生產性消費;二是企業轉型,將從原來的內銷為主轉向加大出口;三是增加公共服務投資,比如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保障房建設等等[1]。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房地產業的轉型勢在必然,像以前主要投資大城市,以住宅項目為主的方式將不復存在。大城市的建設速度必然有所下降,讓位于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第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云技術這些高科技的推廣與應用,對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進而對于城市規劃與布局也產了一定的影響[2]。與之相比高鐵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則必然會對城市規劃產生特別深遠的影響,因為它大大縮短了兩個城市間的距離。可以想象的是隨著高鐵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工作和生活分開在兩個城市的情況將變得更加現實,將來類似衛星城甚至臥城的形式會更多的出現。這樣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為大城市疏散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其實“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這個口號我們已經喊了幾十年,但由于當時政策、經濟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一直成效不大。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目前這幾方面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了,所以我們的城市規劃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加大對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研究。關于如何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我認為主要應該從政策和技術兩個層面入手。目前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過大,導致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市病嚴重,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了發展中小城市的重要性[3]。在這里簡單闡述一下我對中小城市發展的幾點建議。
第一,在建設過程中應強調科學規劃,建立等級合理、側重點不同,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大城市應首先解決和防治城市病,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產出,改善生存環境;中等城市主要的任務是提高承載力,提升產業輔射能力發揮帶動作用;小城鎮則主要解決好居民生產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社保和生活環境。這樣大、中、小城市差別化發展,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又能充分利用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特長,形成共同發展的和諧局面。
第二,各城鎮的規劃建設必須根據各自特點因地制宜,傳承文脈,尊重環境,保留獨特的風貌特色。在城鎮規劃建設時,必須避免以往大城市那樣簡單的拆遷圈地、蓋高樓、含大求洋,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現[4]。這樣才能保持整體結構的均衡性,防止建設的無序蔓延,破壞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城市病的產生。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入,打造良好便捷的生活環境。這樣可以提高城鎮對人才的吸引和人口承載力。我們必須加強給排水系統、垃圾處理、道路交通以及醫療、學校等設施的建設。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重視良好生活環境的打造,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斷改善和提高城鎮功能。
第四,要落實好住房和社會保障。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速,大城市的住房短缺,承載力下降日益明顯。所以我們在中小城市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應結合高鐵技術的推廣,建設環境良好的住區,健全相應的社保體系。這樣就能夠加大中小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為城市發展提供動力。
第五,要多方位入手,增加居民的就業崗位。人才與就業崗位一直是中小城市發展的短項,只有吸引到一定數量的人才,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中小城市的發展才不致于陷入困境。我們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提供創業引導金、打造優良的創業平臺,來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入駐,這樣既可以響應國家號召提高創新能力,又可以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進一步吸引人口的入住。二是要加大職業教育、失業者轉崗培訓以及城鎮化過程中失業農民的就業培訓三方面可投資,提高這些人的就業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合格的勞動力。
解決好中小城市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是我們規劃師所面臨首要任務。以上只是初淺對我國城市發展動向和相應對策的拋磚引玉,遠遠不能滿足“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的現實要求。我相信在廣大規劃同仁齊心努力下,肯定能在實踐工作中提出更適合我國現狀國情的建設規劃理念,為小城鎮的建設發展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賀鏗.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與關注點[J] .中國市場,2014(11).
[2]張占斌 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01)
[3]陳華文 反思發展中的“城市病”[J] .建筑與文化,2014(02)
[4]王方 發展中小城市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J] .城鄉建設,2014(01)
作者簡介:
張軒(1977),男,淮陰工學院,高級規劃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郭東東(1987),女,哈爾濱方舟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