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機械產品的一種,汽車的生產與制造工藝十分復雜,相關技術要求較高。尤其是對于汽車總裝生產線的設計與布置,更是需要進行精密的計算,并且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才能夠有效保障汽車生產與制造的順利進行。鑒于此,文章對汽車總裝生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汽車總裝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闡述汽車總裝生產線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并對汽車總裝生產線技術參數的計算與確定提出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總裝;生產線;裝配
對于一般的機械產品與電器產品的生產而言,往往裝配是最后一道工序,而這道工序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對產品的檢測與調整,一旦這一環節出現問題,那么就無法實現各零件集結并向一個整體的轉換,產品的功能就無法發揮。而總裝就是指將零件、部件以及合件的裝配,并嚴格根據一定的技術要求與質量要求,實現完整產品的聯結—組合的過程。
1 汽車總裝生產概述
汽車作為機械產品的一種,其生產工藝與流程十分復雜,根據其構造,可以將汽車的組成分為四項,即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電器設備。其中底盤又涉及到多個系統,例如行駛系統、操縱系統、轉向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以及燃油供給系統等等。根據汽車的大總成,又可將其拆分為發動機、變速器、離合器、車架、前橋、后橋、車輪、懸架以及駕駛室車廂等。對于汽車制造廠而言,如果其規模較大,綜合性較強,那么通常情況下這些總成都是由不同獨立的專業工廠來完成生產,并且將生產完成的部件向總裝配車間運送并完成總裝,或者總裝的工作直接由總裝配廠來承擔。一般一輛大中型汽車的總裝配零件可達到數百種,共計數千余件。隨著現階段汽車制造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汽車制造尤其是轎車的制造工藝的精密度要求越來越高,相關電器輔助設備的完善程度也隨之提升,零部件與總成數量不斷增加。因此,汽車總裝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汽車的總裝指的是改變與調整生產對象的數量與外觀的工藝過程。就數量的調整而言,具體表現在裝配過程中零部件、總成數量的增加,同時這些零部件與總成會根據一定的要求進行聯結,最后形成一個整體,進而完成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而對于外觀的改變來講,具體表現為產品裝配過程中,零部件與總成根據一定的位置關系進行結合,其外形也隨之變化,最后實現一部整車的生產。由此可見,汽車的裝配十分復雜,需要我們對汽車的零部件與總成進行聯結最終實現一部整車的組成的工藝工程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并提出有效的方式方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并以此進行相關文件的編制,而這一過程中就是汽車總裝的工藝設計。
2 汽車總裝的特點
汽車總裝的特點主要有:首先,汽車總裝的聯結方式具有多樣性。除了焊接以外,汽車總裝基本上應用了所有的聯結方式;其次,汽車總裝的裝配件在數量與種類上比較繁雜。對于汽車總裝而言,由于裝配的工作量與復雜程度極高。因此,裝配的位置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多樣性;再者,汽車總裝生產具有規模較大。現階段,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廠都屬于資金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企業,其生產規模大,采用的是大批量生產的方式,這就對管理與技術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將人與機械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才能夠高效地完成整部汽車的生產。
對于汽車總裝的工藝設計而言,通常情況下,其主要參考汽車的產品資料與生產綱領。生產資料主要包括相關圖紙,其中包括汽車總成與不同系統之間的裝置圖、與汽車總裝相關的零部件與總成的圖紙、相關工藝流程的分工明細表還有就是一些產品的技術要求,具體涉及到汽車零部件清單、技術規定等等。對于汽車生產的綱領,其主要是指工程建設的預期年產量,對于不同品種的汽車,其年產量應做成表格,并以此進行生產活動。產品及其生產綱領明確規定了了汽車制造廠產品生產的范圍與能力,即對汽車制造廠的建設規模做出了要求。
3 汽車總裝生產線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確保綜合效果的最優化,汽車總裝生產線的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合理性、經濟性、可靠性以及先進性。在汽車總裝生產線的設計當中,具體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為以下幾點:
首先,應確保產品結構要求與整車的技術要求得到滿足;其次,對于生產工藝方法與設備的選用而言,應確保其先進性與成熟性,并且要匹配產量,進而為生產綱領的順利完成提供強有力地保障,以此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使投入得以減少、產出得以增加,為汽車制造廠的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再者,汽車總裝生產應確保能夠與產品變化以及產品變化的情況相適應,以此保障由于生產變化而導致生產難以順利開展的情況得以避免。此外,應對相關因素進行充分考慮與分析,包括總裝生產線、相關空間布置的合理性等等,以此實現對車間工藝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為工人的順利操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此外,還要實現不同工作崗位操作人員工作量的平衡性,避免生產結拍時間不符合正常生產流程;最后,還要對安全與衛生因素加以考慮,避免工人高強度作業,提高生產效率。
4 汽車總裝生產線技術參數的計算與確定
在計算與確定汽車總裝生產線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以下流程:
首先,應以生產綱領與生產班制為主要參考依據,對生產節拍進行計算與確定。在設計階段就要通過生產班制與生產綱領來確定生產節拍;其次,計算裝配線上的裝配工位數。在裝配過程中,應做好相應工作量的裝配工位數的配置,應確保裝配線上的一個班次的操作工人數量與裝配工位數一致;再者,對工位密度加以明確,對總裝配線的裝配車位數進行計算。在總裝配生產線上,每個車位長度可以安排的平均裝配工位數即工位密度。工位密度應遵循產品裝配中相關操作人員不存在干涉與影響的原則。在總裝配生產線上,能夠同時擺放的共裝配用的車體數量,即裝配車位數;最后,還要對車位長度加以確定,對裝配生產線的有效長度進行計算。車位長度取決于車體長度與兩車的間距。通常情況下,車體長度的選取以汽車的最大外輪廓長度為主。而操作人員在兩車體的前端與后端同時作業的情況下,雙方互不干擾,這一距離則可以取作兩車體間的距離。
總而言之,在設計總裝配車間工藝平面布置圖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對相關數據進行表示,并嚴格按照圖紙進行布置,以此保障汽車生產與制造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楊宜,白如玉.汽車總裝生產線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6):213.
[2]陳邦述.汽車總裝生產線的設計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1(14):2.
[3]李向兵.汽車總裝線設計步驟和方法[J].現代零部件,2014(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