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礦產地質的勘查工作是我國礦業經營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是,由于礦床形成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得礦產地質的勘查工作的難度增加的同時,也加大了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文章以礦產地質勘查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勘查的特點,并對礦產地質勘查中產生風險的成因和降低風險的對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關鍵詞:礦產地質勘查;風險;規避策略
1 礦產地質勘查的概述
作為我國礦業投資經營中的重點工作,礦產的地質勘查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進行礦產勘查工作,需要詳細了解礦產勘查工作的含義以及其勘查特點。
1.1 礦產地質勘查的含義
礦產地質的勘查是一種礦產地質的普查和勘探活動,是通過一定的地質地圖為依據,通過對地圖上所顯示的區域,在全國的范圍內找出有可能存在礦床的位置。礦產的勘查工作需要從事勘查工作的人員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比如,了解圍巖、風化、地貌、碎屑等與礦產有關的地質特征知識。
1.2 礦產地質勘查的特點
礦產勘查具有高效率性和預測性等兩個方面的特征,具體如下所示。
1.2.1 具有高效率性的特點
礦產地質勘查的高效性主要體現在勘查設備和技術上的高效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國家礦業的快速發展,其勘查技術和設備都具有了鮮明的科技性和技術性。在我國,礦產總儲備量極大,但由于國土面積大,地理環境復雜使得礦產分布呈現不均勻及礦產種類眾多的特征。這在為我國的礦業提供了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加大了礦產勘查的難度。高新技術引進到礦產行業中,為礦產勘查帶來了新的設備和技術。在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有效減少了用于礦產勘查的時間,降低了礦產勘查的難度。這也使得礦產勘查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尋找到更多的礦產,進一步提高了礦產勘查的效率。
1.2.2 具有預測性的特點
礦產勘查的預測性主要體現在勘查礦產之前均需要對所要勘查的地區進行評估,通過先進的勘查技術手段對所要勘查區域的地質情況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與評估,提前把握該區域內礦產的相關情況,了解預測礦床的地理位置,并根據預測結果制定出有效的勘查方案,確保礦產開采順利進行。
2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成因及對策
風險一般指不幸的、不愿意、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概率。對礦產行業來說,主要是指勘查工作中因項目的投入而產生失敗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通過勘查風險的三個因素,即市場風險要素、技術風險要素和經濟風險要素等,研究礦產地質勘查的風險成因。
2.1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成因
第一,市場風險要素。市場風險要素主要是指礦產價格因市場需求的波動而產生的與預測不相符合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礦產地質勘查經濟效益的影響。第二,技術風險要素。技術風險要素主要體現在尋找礦床時產生的風險。我國礦產分布較廣,地貌頗為復雜,而隨著多年的開采導致某些礦產儲量的降低,這些均導致了勘查的風險。第三,經濟風險要素。經濟風險要素多指最終受益和預期不同,使得經濟受到損失而產生的風險。
2.2 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對策
主要表現為:第一,培養高素質的地質勘查人才。人才是順利開展地質勘查工作的基礎,尤其是與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更加需要擁有高素質人才的隊伍。同時,工作人員也是勘查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是風險的主要面對者。因此,加強高素質的人才建設是有效減少風險的前提。比如,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相較于無經驗的人員更具有規避風險的意識,降低風險的效率也越高。另外,除了掌握勘查的相關工作經驗外,還需要了解有關礦產行業經濟走向的人才。這樣人才的儲備可使得通過團隊的協助對礦業市場的需求走向、礦產價格、資金籌備等進行研究,實現礦產地質勘查風險的分析,確保投資的回報降低風險。第二,隨時關注科技發展,將最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勘查工作中,形成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有效規避風險。地質勘查項目研判,是根據成礦地質條件、礦化地質特征的分析,在現有地質工作程度上對礦床的礦化強度、規模控制和各種示礦要素進行綜合提取,對找礦前景作出科學預測,對礦床的潛在經濟價值作出評價。地質勘查項目的準確研判能夠決定項目是否值得投資以及進一步勘查開發的計劃。其次是地質勘查技術規程的創新與應用。礦產地質勘查只有嚴格遵照各環節工作的量化標準,盡量避免因為人為而產生的風險,才能進一步抑制風險的延展。因此嚴格按照國家勘查技術規程施工,對規避各種風險有重要意義。最后是安全操作技術流程的創新與應用。實踐證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發生進而控制成本,對規避經濟風險效果顯著。第三,以市場經濟制度為基準,將礦產行業的發展與市場相結合,根據市場對礦產需求波動調整礦產勘查計劃。與此同時,礦產行業市場化也體現在礦產信息資源的公開性、共享性,要配套建立風險信息共享、地質資料共享、技術成果共享平臺以規避風險。目前地質勘探單位還是以國家撥款事業單位性質存在居多,這就造成勘查行業市場化不足,大量地質資料、技術成果、地質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數單位手中,技術、信息、資料的壟斷,不利于勘查行業資源共享和風險規避。實際上,建立國家級省級資料、技術、信息共享平臺既可以避免行業重復投資,亦可以為新上項目獲得規避風險的大量資源。同時,應積極探索建立專門服務于勘查業的資本市場、規范的礦產交易市場,盡可能降低礦產品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和長期走勢預測的不準確性。第四,加強對礦產行業的監管力度。在政策方面,應規范礦業權出讓和礦業開采審批制度,謹慎監管礦業投資者礦業開采進度,設置更嚴格的資質和行業準入門檻,同時進一步加大財政投資勘查力度并鼓勵和拉動社會投人。避免地質勘查項目盲目上馬,就要從提高礦業開采門檻和地質勘查資質門檻上下功夫。風險的源頭是利益的驅動,國家應對礦業開發執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加強礦產開發的宏觀管理,提高礦業集中度及礦業產值。還要對地質勘查隊伍資質進行嚴格審定,保存實力雄厚的力量,杜絕不具備資質的單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風險。另外,還應通過政策的推行以及資源宏觀管理去除市場泡沫,避免礦產地質勘查盲目投資,促進礦產地質勘查行業的健康發展。
3 結束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體制。礦產地質勘查部門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單位體制上的改革已經成為礦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了確保礦產地質勘查部門順利進行改革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降低勘查部門在進行勘查時的風險。主要包括:第一,體現做好風險評估,有效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圍內。第二,建立有利于勘查部門發展的風險利益機制,使部門能有科學的面對風險的發展。第三,充分研究各種勘查風險情況,做到遇到風險能夠快速解決。
參考文獻
[1]商業性礦產勘查政策研究課題組.商業性礦產勘查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
[2]刑新田.國有地勘單位與礦業權[J].資源產業,2003(5):3-5.
[3]全國地質勘查規劃編制研究組.中國地質勘查工作現狀分析與發展規劃研究[M].地質出版社,2009.
[4]李建華,唐荊元.試論礦產地質勘查的基本特點[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6(3):36-38.
[5]賀冰清,王軍.地質勘查行業管理與行業發展研究[M].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6]劉益康.神眼之光[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7]郭遠生.礦業權經營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