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翠池 陳 靜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272000
?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職軟件測試專業建設探索
任翠池 陳 靜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272000
【文章摘要】
通過分析高職軟件測試專業建設的現狀,闡述了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的重要性,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師資等五個方面闡述了濟寧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測試專業與企業共建專業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的情況,對其他院校開展軟件測試專業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校企合作;軟件測試;高職
隨著中國軟件業的迅猛發展,軟件產品的質量成為制約軟件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我國軟件業對軟件測試的重要作用認識得較晚,加之社會上對軟件測試工作的一些非專業認識或偏見,目前國內軟件測試人才極度缺乏。隨著我國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軟件測試也越來越受軟件企業重視,軟件測試正在逐步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而目前高等教育中專業的軟件測試教育近于空白,獨立開設軟件測試專業的高校非常少,這就形成測試人才緊缺、需求不斷增大的現象。
軟件企業對于軟件測試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能夠從根本上確保專業學生具備相應的實踐技能,進而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企業本身的資金與資源基礎比較雄厚,其能夠為在校生提供最為直接且真實的實踐場地與任務,這就有效的彌補了當前高校軟件測試專業學科建設水平低、發展受阻等難題。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進而真正的具備相應的技能,這樣才能夠確保高校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迅速融入企業,符合企業的需求,校企合作無疑是目前最佳的選擇,是我國當前嚴峻就業形式的迫切需要,是學校培養專業人才提高自身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更是企業開發人力資源與學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層次合作可以緩解“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與“學校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這對矛盾,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社會的共贏。
2.1確定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目標
濟寧市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指出:圍繞打造“魯西科學發展高地”的目標,抓住全球信息產業發展機遇,以惠普、中興通訊、甲骨文等大項目落地為契機,放大輻射帶動作用,發揮比較優勢,依托大項目帶來的人才、技術、品牌和載體效應,著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和質量,拓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應用,加速推進智慧城市應用、北斗、物聯網、云計算等融合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完善產業發展的軟硬件環境,加速體制機制創新,用3—5年時間打造千億級信息產業基地,形成全省乃全國的“硅谷”。
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應服務于地方經濟,充分考慮地方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適時地更新專業設置,合理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因此學院于2014年開設了軟件測試專業。綜合企業調研的情況及對山東省高職院校相關專業辦學情況的調研,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并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商討,依據軟件測試工程師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最終將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為:面向濟寧及魯西地區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第一線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思想政治、文化及職業道德、心理素質,掌握軟件測試領域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核心知識,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軟件開發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遵循軟件測試規范,掌握軟件缺陷管理、測試工具及測試技術,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軟件測試專業高技能人才。
2.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強化實訓、實習,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建立“課堂實訓、項目實訓、企業實訓”三個層次的實訓方案。實現實訓公司實體化運營,與濟寧軟件園加強合作,承接軟件測試項目,成立軟件公司測試部,按照軟件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技術規范建立企業化的全部流程,學生在教師的領導下進行流程化作業,完成企業項目。建立全面的軟件公司績效考評體系,學生接受公司的全面管理。導入公司企業文化,制定員工守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規范。學生通過參與公司的業務過程得到全面的職業素質訓練,項目經理(教師)在領導員工(學生)工作的同時指導學生測試崗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并教授工作過程中幫助文檔的使用,形成員工(學生)在真正崗位的自學能力,從而打造學生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能力。
2.3提高專業師資的教學、科研水平
目前,高職院校從事軟件測試教學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較少具有軟件測試工程的實踐經驗,這對于軟件測試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利。基于這種情況,建設一支既能滿足專業教學需要、又具有工程實戰經驗的師資隊伍,成為制約軟件測試專業發展的關鍵。從2010年起,學院多批次的選派教師參加惠普、甲骨文、聯想等業內知名企業或行業舉辦的軟件技術培訓。鼓勵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輪流到軟件企業參加幾個月至一年的下企業鍛煉,學習企業先進的技術和項目管理經驗,并參加企業的項目研發及測試,從而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聘請來自合作企業的一線工程師和培訓講師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實驗實訓、畢業實習等環節的教學工作,并對兼職教師加強高職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從而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具有較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學院軟件測試專業的校企合作事業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和初步資源積累,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理事會、軟件測試專業教師團隊,明確了校企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科學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與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了穩定的就業渠道。通過各級各類軟件測試項目的開展,學生職業素養已基本具備軟件測試人員的要求,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得到企業、學校領導及廣大師生的高度認可。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測試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人才的培養模式、管理方式、師資建設、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吳伶琳.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嵌入高職《軟件測試》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計算機,2014(11).
[2]張清華.高職軟件測試人才能力與素質培養研究[J].企業導報,2014年第2O期.
[3]豐明聰.高職軟件測試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新[J].職業教育研究,2012(1).
[4]吳伶琳.校企共建高職軟件測試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2).
[5]饒雨泰、楊凡、陳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職軟件測試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探索[J].科學大眾,2015(2).
任翠池,女,1981.07,講師,教師,研究方向:軟件開發,
陳靜,女,1977.講師,教師,研究方向:軟件開發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