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廣東誠譽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解析紅外檢測技術在電力線路運行中的應用
高 飛 廣東誠譽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紅外檢測是一種無需接觸即可實現診斷的新型技術,應用于電力線路運行中,可有效提高設備檢測效率。但是,此種技術的應用效果卻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要想保證檢測結果的準度,實際檢測時就必須將這些影響因素納入考慮范圍。本文結合紅外檢測技術的特點,對其在電力線路運行中的應用作了闡述。
紅外檢測技術;電力線路運行;影響因素;具體應用
在電力系統運行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線路設備升級改造的步伐在逐漸加快,但是,與設備運行狀況緊密相關的檢測工作卻明顯滯后,其中,尤以檢測效率低下問題最為突出。為了保證檢測工作和設備更新的速度保持協調,現實中就必須要積極應用以紅外檢測為代表的新型檢測技術,進而改變檢測工作現狀。
1.1 紅外檢測技術的優勢與局限性
此項技術的優勢體現在:首先,操作安全。紅外檢測與傳統檢測方式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其無需接觸設備即可實現科學檢測,這樣一來,操作風險將顯著降低。上述優勢的存在,使得紅外檢測技術在各類高風險設備的檢測工作中極受歡迎,大大減輕了設備檢測工作的危險性。其次,結果準度高。紅外檢測技術在電力線路運行中的應用依賴于先進儀器來實現,此類儀器的特點在于靈敏度高、可實現細微變化的準確識別,所以,紅外檢測結果的準度要遠遠高于一般的檢測方法。盡管紅外檢測優勢顯著,但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其中比較突出的兩點主要是:第一,其只能用于表面檢測,無法深入設備內部。第二,所用儀器價格昂貴,使得紅外檢測成本偏高。
1.2 應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在借助紅外檢測技術實施設備診斷的過程中,診斷結果極易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出現偏離實際的問題。所以,要想保證診斷結果真實可信,現場檢測時就必須要針對影響結果準度的因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通常來講,影響紅外檢測結果準度的因素主要有三項:其一,檢測位置。在實際檢測時,若檢測位置和檢測對象的位置存在偏差,那么,受到影響的除了儀器視角之外,還包括投影面積,最終得出的結果必然不會與實際情況完全一致。所以,在實施檢測之前,相關人員必須要合理選定檢測位置。其二,環境溫度。在環境溫度偏高的情況下,線路設備也會受到影響,即使對不工作時的正常設備進行檢測,結果也會顯示其處于熱故障狀態。反之,在溫度偏低的情況下,設備故障點與正常部位的溫度差異就會縮小,檢測時很可能出現“無法識別故障”的問題。因而,考慮環境溫度的影響作用是檢測工作中必須重視的一點。其三,太陽輻射。在太陽輻射的影響下,設備運行溫度將被拉大10-15℃,檢測準度也會因此偏離實際。
1.3 具體應用
作為一項積極作用得到普遍認同的檢測技術,紅外檢測在實踐中的應用對于檢測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來講,此項技術在電力線路運行中的應用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3.1 電力系統方面
在紅外檢測技術應用于電力線路運行中時,企業可借由自動化系統實現檢測數據傳送,進而建立專業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可用于匯總數據,為信息共享提供渠道,有助于企業科學利用數據信息。比如,這個數據庫的存在,使得生產部門及時獲取信息成為了可能,可起到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的作用。同時,其還為管理人員獲取準確信息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信息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若企業能夠實現紅外檢測結果和運行資料的綜合利用,對于一體化管理局面的形成將是極為有利的。
1.3.2 缺陷管理方面
在應用紅外檢測技術的前提下,現實中可借助系統化管理,實現對診斷報告與檢測記錄的統一管理,這一點對于檢測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此舉可為專家數據庫的建立奠定基礎,有助于缺陷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這是因為:在應用紅外檢測技術的情況下,故障從被發現到被處理這一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將形成相應的標準,管理的規范化程度將因此明顯提高。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只要對比線路設備在不同狀況下的溫度情況,并對紅外檢測信息進行分析,即可明確缺陷的嚴重程度。
1.3.3 實際檢測方面
紅外檢測技術在實際檢測工作中的應用,主要是針對隔離開關刀口以及線夾而言。隔離開關刀口一般均是裸露在外的,工作過程中極易出現氧化反應,再加上應力作用的影響,電流經常出現“難以正常流通”的情況,進而引起電阻堆積問題,最終造成溫度偏高。借助紅外檢測技術對其實施檢測,有助于溫度異常情況被及時發現和處理,可避免嚴重事故的形成。線夾出現故障隱患的原因與其長期裸露在外有密切聯系,一旦出現松動現象和接觸不良現象,便可能會因為電阻增大出現發熱問題,借助紅外檢測,相關人員可及時發現異常,進而通過檢修來排除異常。
1.3.4 實例分析
以某段10kV線路為例,相關人員發現:紅外檢測進行至T字結處時,紅外熱圖紅相安普線夾位置出現亮光。考慮到檢測進行環境溫度維持在14℃左右,但T字結處卻是23.5℃,說明此處出現了發熱問題。為了明確發熱原因,專業人員開展了帶電檢查,后發現線夾處于燒壞狀態,接觸導線的位置還留有燒灼痕跡。作為一種致熱設備,安普線夾的允許溫升在10K左右,但在此次檢測中,專業人員卻發現其最高值達到了31.1℃,且發熱部分占比約43%。而對于燒灼痕跡,相關人員分析認為應是接觸不良導致的。總而言之,此次檢測中發現的問題與安裝不規范、線夾質量存在隱患等因素均有關聯。
總而言之,紅外檢測應用于電力線路運行中的優勢在于操作安全、結果可信度高,對于檢測工作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但是,此項技術本身存在一些局限性,且應用效果也會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因而,現實中有必要在明確此項技術應用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將其科學應用于檢測實踐中,使其為改變檢測工作面貌做出應有的貢獻。
[1]張健能,何宇琪,胡曉萌.絕緣管型母線絕緣缺陷紅外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電線電纜,2015,(06):17-20.
[2]孫澤理.紅外檢測技術在變電站電氣設備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2):250-250.
[3]楊毅東.淺析紅外檢測技術在輸電線路狀態化檢修及運行中的應用[J].水電與抽水蓄能,2015,(1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