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云



紅樹林不是紅色的
如果你以為紅樹林是紅色的樹林,那你就錯了,其實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潮間帶的高大喬木,它們擁有著奇特的呼吸根和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樹干的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沖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衛士”。這些張牙舞爪地裸露在海平面以上的根,讓人誤認為是樹的枝杈,它們看起來就像是上帝在海岸線上布下的籬笆牢籠,不過這“牢籠”卻是一個特別優良的生態系統,不但樹冠上生活著各種鳥類,它們耐鹽的根系下還生活著各種海里的小魚和貝殼類生物,對了,在這個神秘的“樹根網絡中”還蹦跳著一群孩子,一群撿拾黑色蚌殼的孩子們……
這是—片世界上最大最高的紅樹林,它們當中的一部分可以有二三十米高,當然,這么高大的身材只會出現在赤道周圍,而這個在西班牙語中代表著“赤道”的國家,才可能擁有這么繁茂和高聳的紅樹林。對,這里就是南美洲的西北部印加帝國的后裔生存的神奇土地一一厄瓜多爾。在這里,紅樹林不但能給各種鳥類和魚類以及貝殼類生物提供了優良的生活和環境,同時,生活在這里的印加后裔們還可以獲得一筆意外的收入,那就是紅樹林腳下泥濘中的黑貝殼,這是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紅樹林中撿拾黑蚌的孩子們
厄瓜多爾攝影師FelipeJacome,他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的工作人員,長期專注于國際人權問題。2010年初,海地遭遇里氏7.0級地震后,整個社會陷入_片動蕩之中。FelipeJacome前往海地,記錄了20名勇敢的婦女始終戰斗在反對海地社會性暴力和不公正現象的前線,支持KOFAVIA組織幫助海地社會性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他記錄過墨西哥“移民路”上的移民們,他也前往過哥倫比亞深受暴力、毒品侵犯的社區,而這一次,他將鏡頭聚焦在了家鄉,他多次深入厄瓜多爾的紅樹林地區,用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來熟悉和拍攝那些在紅樹林里“成長”的孩子們。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根系交叉的世界是外人難以想象的神秘領地,但是這并不美好,這里充滿了泥濘、蚊蟲、蛇和各種危險。以前,在紅樹林里工作的人都是赤腳勞作的,但是最近幾年,大多數人使用橡膠靴和手套,以保護自己免受生活在紅樹林的泥漿中的蟾魚和水蛇的騷擾。
實際上,按照攝影師Felipe的構想,這組厄瓜多爾紅樹林的作品的主角是老年人和婦女,但是當他真的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并且開始記錄時才發現,成年人的工作太多太復雜而且非常分散,通常情況下,他們一天只能給你三十秒的時間用來拍照,于是,Felipe便把自己的鏡頭轉向了和大人在一起協同工作的孩子們,他發現這里的孩子們動作敏捷,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在紅樹林里面嬉鬧,于是,拍攝的“B計劃”被付諸實施,未成年人成了照片的主角,盡管如此,攝影師并不局限于此,紅樹林中勞作的成年人也以“群像”的方式呈現在照片中。他們戴著膠皮手套穿著雨靴攀附在紅樹林巨大龐雜的根系上,直面鏡頭,沒有表情,看起來帶著一種“這就是我們的樣子,我們無話可說”的表情,不諂媚,也不冷淡,但是相比之下,孩子們的照片就呈現出另外一種狀態:他們在紅樹林中勞作、嬉笑:在海灘邊倒扣的小船旁邊玩兒翻繩游戲;在滿是積水的灘涂上踢球;泥濘中他們雙手插在黝黑的泥漿中翻找蚌類;臉上帶著收獲“獵物”的欣喜……
這群生長在西北部海線周圍的人們通常9歲左右開始挖貝殼,一個8美分,一天可以賣50到100個,盡管孩子們為他們的家庭收入做出了貢獻,但這種貢獻卻不是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的。厄瓜多爾不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教育卻是全民免費,即便在幾年前,這個赤道國家的文盲率就已經下降到百分之十左右,這也同時意味著,在家庭中撿拾黑蚌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必須去上學,甚至去住在城里完成高中學業,即便最接近的城市也要花費40分鐘在船上,盡管很多人不能完成學業,但是他們為家庭撿拾貝殼的工作還是會受到影響。
今日的客觀記錄明日的熱忱追隨
縱觀整組作品,我們并沒有看到被夸張的喜悅或者苦難,在聯合國難民署擔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的時候,他與保護區的難民一起工作了18個月,就是在那個時候知道了撿黑貝殼的人。但直到從聯合國離職,他才能回到保護區,和當地人_起體驗撿黑貝殼。那是2010年時候的事,自那之后他回去了好多次。FelipeJacome花時間和孩子們在紅樹林里相處,Felipe鏡頭下的人們很陜就接受了他,對他的到來和拍攝都很歡迎?!八麄兒苄腋#荛_心,也很活潑,喜歡組織聚會”,Felipe說。但他們的生活并不容易,“他們知道生活艱難,成年人告訴我:‘有你在這里真好,這樣人們就會知道我們有多不容易。”他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通過紅樹林這一特殊環境所展現出來的真實的生活場景,密布的根系在畫面中形成了并不凌亂的網狀背景,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圖片中人物的形象,相反,他們仿佛更加清晰了,因為擁有大量有機而關聯的斜向線條,所以攝影師在拍攝這組環境肖像的時候大都把人物以直線條的形態放置在畫面中央,這讓畫面雖然布滿了樹根但是看起來并不雜亂。
同時,在光線的處理上,攝影師沒有刻意地去營造特別的光效,沒有強化除了紅樹林樹根之外的過多的元素,在幾乎相同的幾個景別里,漫射光很平均地分布在人物和景物之上,似乎除了“使得被攝物清晰”這個功能之外,不帶任何一點情緒,是的,不帶著主觀的情緒刻意去強化某種氣氛或許就是紀實攝影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吧。就像FelipeJacome自己說的:“我沒有試圖判斷這是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對我來說這只是發生了什么,我不想把它浪漫化,連這里的孩子們都知道,這樣的生活是艱難的?!?/p>
攝影師摒棄了豐富的熱帶色彩而專心地用低調子的黑白來展現紅樹林里面的生活,黑白攝影是一種過濾,能突出精髓,讓人一眼進入你的氛圍、你的主題。黑白攝影的魅力在于,從客觀世界中剝離出最重要的骨骼,按照創作者的意圖來重新組合表現,而將多余、無關緊要的東西藏匿起來,使畫面更加精簡洗練,即,把現實抽象化、符號化。它并非將色彩丟失,而是以不同的灰度層次再現景物的色彩和深淺。
紀實攝影師天生有一種與世界和公眾息息相通的需要,他們用相機來告訴公眾一些故事,他們運用視覺影像的巨大力量撞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意識到人類面臨的困境,不論這種困境出現在街頭巷尾還是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他們必須熟練地運用手中的相機深刻了解人類行為的動因,他們既是偵探又是心理學家,他們必須既是今天的客觀記錄者,又是明日真理的熱忱追尋者。但是這并不代表紀實攝影本身看起來會平淡無奇,攝影師FelipeJacome的作品在飽滿的構圖下有著明確的主題和故事性,同時也沒有過多雜亂的東西來打擾人們的視線,這就像一個講故事的人,也許并非那么抑揚頓挫咋咋呼呼,但是卻能把故事講得生動而感人,難怪不少看了他作品的人紛紛留言給他說謝謝他讓他們認識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是的,神奇并不僅僅是因為那片世界上最高的紅樹林和它們發達且韌性十足的根系,更重要的是在那里生活的人們,它們所面臨的真實的生活。讓人客觀地思考和認識這個世界,這就是紀實攝影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