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鄧恒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
?
“航天+創客”打造廣覆蓋多場景低軌衛星通信系統
彭菲 鄧恒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
當我們在紛繁復雜的城市中被4G大數據侵襲時,你可能遺忘了在長途航班上,或者是乘坐輪船時沒有數據網絡的遺憾,你或許更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為人們提供大數據服務的有可能是劃過天際的衛星星座。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下多媒體業務,乃至未來3D全息數據的高速、寬帶傳輸要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的創客們設想通過部署不低于600顆Ka頻段低軌衛星,建設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實現全球全天候100%無縫覆蓋,構建起一張能夠覆蓋全球的信息通信網絡,拓展全球服務能力。
低軌衛星星座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應用段構成,主要通信頻段為Ka頻段。空間段由不低于600顆低地球軌道(LEO)衛星組成,采用極軌星座設計,共分12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不低于50顆衛星,軌道高度1200km。通過超多星構成空間無縫信息層,利用超高增益自跟蹤點波束天線覆蓋用戶,采用多星協同提升用戶業務速率。
地面段通過國土關口站實現與地面數據網、通信網及互聯網連接;通過境外中繼站輔助實現網絡的互聯互通,完成對衛星/星座的控制、系統的維護管理,并實現業務功能。
應用段包括各種類型的用戶終端,如手持/便攜終端、其他移動載體終端(如車載、艦載、機載等)、固定終端等。手持/便攜終端下行峰值速率分別為10Mbit/s、20Mbit/s,移動載體終端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it/s,滿足不同類型的應用需求。
每顆衛星采用一體化設計,以載荷控制器為核心,對載荷系統進行電子系統集成和功能擴展,并圍繞有效載荷進行整星結構、布局、熱控的一體化設計和系統資源配置,在軌壽命5年。衛星主要性能指標優于國際上現有的低軌通信衛星最好水平。
衛星平臺結構采用框架式層板結構,按系統集成分解封裝,形成不同的功能“層”,采用統一結構尺寸的框架結構進行連接。有效載荷分系統包括了Ka頻段相控陣天線、通信處理器等,并可按需擴展導航增強、數據采集、WiFi廣播和對地觀測功能等。
Space+Maker Create Wide Coverage and Multi-scene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