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孫憶鴻
打造一流標準接軌國際服務—2016年中國小衛星技術與標準化論壇在京召開
本刊記者孫憶鴻
2016年8月31日,中國小衛星技術與標準化論壇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技術及應用標準化協會(籌)主辦,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承辦。本次論壇以“標準引領小衛星產業健康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我國小衛星技術及應用的發展,鼓勵創新思維,活躍學術氣氛,加強標準化在小衛星設計、制造與應用領域的引領及帶領作用,推動小衛星產業自主化、體系化、多元化和商業化發展。論壇由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航天技術及應用標準化協會(籌)秘書長魏永剛和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兼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共同主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質量技術部副部長楊多和強調,小衛星技術因其成本低廉、技術門檻低、部署快速等特點,其技術和產品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有責任、有義務提升標準化信息服務能力。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院長卿壽松指出,標準是為滿足市場及科技快速變化與需求設立的。此次論壇是行業標準化向產業化、市場化拓展的積極嘗試,是為小衛星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觀點碰撞搭建的平臺。魏永剛副院長認為,當前,小衛星在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雙重推動下,已經從試驗驗證進入商業運行階段,為星上設備和有效載荷批量化、低成本制造提供了可能,也為發射服務標準化創造了條件。
本次會議吸引了小衛星產學研各界百余位代表參會,并邀請多位嘉賓做主題報告。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敏介紹了小衛星標準體系的建立和現狀;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標準所副總師周玉霞指出,微納衛星性能快速提升,成為小衛星領域發展最為活躍的組成部分;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空間碎片首席研究員劉靜指出,小衛星立法已成為國際外空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有關標準正在加速制定中;清華大學宇航中心副主任匡麟玲介紹了小衛星通信發展的三次浪潮與典型系統應用情況,點明小衛星通信面臨的“能量的高效獲取與使用難題”;金仲和教授指出,皮納衛星可靠性及壽命要求與工程研制投入密切相關;北京郵電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中亮認為,小衛星標準化是實現小衛星實時、快速“即插即用”等任務的基礎;陜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軍著重介紹了“翱翔”系列立方星及標準化設計;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楊勇博士提議建立試驗準入制,由通過資質認證的第三方試驗單位進行試驗,提高小衛星試驗有效性和可信度;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CTO任維佳介紹了瀟湘-1衛星的相關情況,并表達了對商業航天標準化的思考;南京世域天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CEO郭正標認為,未來衛星通信將逐漸融入“5G通信”。
同時,在本次論壇上,中國航天技術及應用標準化協會籌備成立。
祁首冰/本文編輯
2016 China Forum of Technologies & Standardization of Small Satellites Convened in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