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軒(武漢紡織大學,武漢 430200)
?
服裝設計在面料重塑上的表現手法
張赫軒
(武漢紡織大學,武漢430200)
摘 要:現代服裝設計領域,愈加強調時裝的表現力,因此對面料在塑造表現力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面料重塑成為體現服裝設計表達力的一種方式。本文以面料重塑的現狀與發展進行分析,探尋面料重塑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以期為服裝面料和服裝設計的研究與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現代服裝;服裝設計;表現力;面料重塑
面料既是服裝設計的三要素之一,也是服裝設計的載體。在現代時裝領域,服裝的面料不僅可以表現服裝的款式與色彩,更可以詮釋服裝的個性與風格。因此,服裝設計師對于面料的把握和再創造實際上是對服裝表現力的把握與創造。
服裝面料作為服裝設計的載體,是衡量其設計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面料,有著不同的表現力,由此可見,面料的選擇對于工作的開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目前的面料市場琳瑯滿目,但是直接拿為所用的并不多,而是在現有面料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二次設計,在這個設計的過程中,要體現面料的功能性、舒適性和二者的協調性,從而促進服裝設計在藝術領域的價值。
(1)統一性。服裝設計領域,面料的重塑一定是基于服裝的屬性和整體效果而決定的。好的時裝一定是結合了人體構造科學和藝術美學的設計,因此,一定要注意服裝整體的藝術效果與面料的重塑技能的相融合,實現形式與風格的統一。
(2)功能性。面料重塑的重要原則是它的功能性,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受眾對服裝的功能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高級宴會的禮服面料講究垂感好、絲滑的;冬季的面料更強調的是保暖的效果;運動場上,面料的舒適最重要。因此面料的重塑什么情況下都不能脫離功能性進行,必須在功能性上體現其藝術與美感。
(3)藝術性。不同的面料是具有不同的藝術氣質的,面料重塑是對其藝術氣質的深度挖掘,再利用專業性的工藝技巧進行完善和創新,達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使服裝更具美學效果與藝術色彩。
(1)模擬形態。對自然界物質的模擬是一種創作靈感的來源,比如貝殼的紋理、花卉的色澤、山石的質感等等自然特質進入到服裝設計領域進行重塑。可以用具象構成手法進行完全的形態色彩的模擬,也可以從具象中抽取符號化的形態加以設計,對各種自然形態進行抽離或是簡化等等; (2)空間結合。將面料按照同一元素進行歸類,以某些規律進行重塑,這樣產生的效果會更加富于變幻、層次也更加豐富,比如一些元素的虛實對比、起伏呼應都是增加立體感訴求的表達方式;(3)多元化構成。相同的元素占用不同的面積或是相同質地有的被打磨成粗糙的、有的被打磨成光滑的;或是不同特征的元素以無規律規律組合,運用錯視的方法或創作新的單元組合,使面料形態產生不同的紋樣肌理及視覺效果的變化。
(1)染色。對面料、成衣局部或是成衣進行染色。提高平面角度的視覺立體效果。這是一種傳統的工藝,具有濃郁的東方味道。蠟染、扎染、手繪、潑墨等等工藝在現代面料中的大膽運用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增加了視覺沖擊力。
(2)刺繡。又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的重塑工藝,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沒有出其右者。通過絲線的軌跡進行色彩和密度的改變,展現以小博大的精致美感。常見的刺繡手法有彩繡、鏤空繡、珠繡、網眼布繡、抽紗繡、貼布繡、拼貼裝飾等。
(3)破壞。人為地對時裝面料進行撕裂、打毛等具有破壞性的處理,使面料有一種滄桑感、陳舊感。給人與傳統背道而馳的叛逆感。常用的破壞方法有撕破、磨毛、鏤空、剪切、抽絲、燒花、爛花、脫色等。
(4)綜合。將面料重塑的設計方法多重結合,比如說刺繡與破壞的聯合使用,拼綴與鏤空的聯合使用,使面料產生新的形態,激發更多的靈感與創造空間,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使面料的表情更加豐富,更具有表現張力。
(1)整體設計中的運用。設計師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對面料進行的二次創造是對面料特有的屬性進行深度加工,體現的是設計師對服裝面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一般來說,這樣的設計,服裝的款式都相對簡單,重點放在面料的變化上。比如三宅一生的服裝,樣式簡單,面料看上去也非常普通,但他之所以做成世界一線品牌,是因為設計師對面料透徹的理解與極強的協調能力,可以將本身平淡無奇的面料經過工藝處理后徹底改變形態,變成更具動感的立體形式,增強了面料的肌理效果; (2)局部設計中的運用。根據服裝的設計理念和品牌定位,強調設計中的局部,使其在整個面料中更加突出。把局部面料的再設計作為整件服裝設計的亮點,可增強整體面料與局部面料對比性。比如紐扣、衣領、腰部等部位采用刺繡、鏤空、磨白等,使服裝的語言更加豐富,與整體單一性的服裝形成鮮明對比,有利于服裝欣賞性的增強。大部分面料比較疏離,局部就緊實、大部分面料素雅,個別部位就艷麗,此種反差對視覺效果是非常有沖擊力的,其服裝的賣點與看點就是這些細節設計。
服裝設計是一個美學與科技相結合的范疇,它的進程表達的是科技的進步,落腳點在人們日常生活的美中,受眾多樣的要求,逐步提高的審美水平為時裝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對于面料的重塑是創意性與創造性的集中體現,為時裝設計賦予了新的靈魂,其靈活的多變性成為時裝設計師新的靈感源泉,成為設計師發揮其巨大創造性的新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珊珊.創新服裝面料再造技術[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5).
[2]靳丹丹,林琳.面料二次設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紡織科技進展,2008(03).
[3]王諍.面料再創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上半月), 2008(03).
[4]徐強,甘應進.基于面料二次設計的服裝設計[J].國際紡織導報, 2008(01).
[5]盧慧娜.論面料再造與家紡設計的契合[J].山東紡織經濟, 2007(06).
[6]韓云霞.面料再造在服裝設計中的研究應用[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7(04).
[7]吳曉菁,溫金.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J].紡織科技進展,2007(01).
DOI :10.16640/j.cnki.37-1222/t.2016.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