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傳染病防治運行機制及監督管理對策探討
計彥華
(河北省平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平泉067500)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大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治現狀,制定有效的運行機制及監督管理對策。方法:制定調查表,對本縣298所大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及監督管理進行調研,對大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各調研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調查所有學校的組織機構、工作預案、專人負責、缺勤登記、晨檢制度、學生健康檔案完善率分別為76.513%、83.89%、80.87%、90.60%、90.60%、71.14%,所有學校的疫情登記報告、接種證查驗登記率、醫務室設立率、針對疫情的消毒隔離制度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制度的完善率分別為91.61%、91.95%、90.94%、94.63%、91.95%。大中專院校的傳染病防治管理機制的完善率明顯低于中學、小學及托幼機構,大中專院校的傳染病疫情管理及處置制度的完善率明顯低于中學、小學及托幼機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建立完善的學校傳染病防治機制及處置預案,加強校區管理,降低疫情的風險,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關鍵詞:學校;傳染病防治;管理對策
文章編號:1006-6233(2015)10-1753-03
文獻標識碼:B
青少年是傳染病的多發人群,學校更是社會的一個特殊場所,人員密集程度高、人口流動量大。不同的生活環境匯聚一處,各個個體的機體免疫力水平不同,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也就較差,一旦暴發傳染病,傳播速度較快,極易傳播至家庭、社會等學校外的環境,造成更大的傳染面[1]。本次調研對本縣對298所大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進行調查,取得了滿意的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調研包含中小學校級托幼機構共計298所。其中職業高中1所,高中3所,初中11所,小學51所,幼兒園232所。按照年齡構成劃分為A、B、C三組,分別為A組:職業高中、高中及初中,共計15所;B組:小學,共計51所;C組:托幼機構,共計232所。
1.2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的內容設計制作調查表,采用現場調查及咨詢的方式收集資料。對各學校的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組織管理、制度落實、疫情登記、接種情況及衛生情況等進行統計記錄。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傳染病防治管理機制:調查所有學校的組織機構、工作預案、專人負責、缺勤登記、晨檢制度、學生健康檔案完善率分別為76.513%、83.89%、80.87%、90.60%、90.60%、71.14%,大中專院校的傳染病防治管理機制的完善率明顯低于中學、小學及托幼機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學與小學及托幼機構的各項目完善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傳染病防治管理機制 n(%)
2.2疫情管理及處置:調查所有學校的疫情登記報告、接種證查驗登記率分別為91.61%、91.95%,醫務室設立率為90.94%,針對疫情的消毒隔離制度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制度的完善率為94.63%、91.95%。大中專院校的疫情管理及處置制度的完善率明顯低于中學、小學及托幼機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學與小學及托幼機構的各項目完善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疫情管理及處置 n(%)
3討論
3.1學校所存在的問題:①學校尚缺乏明確、有效的依據來監管傳染病,相關規定都較為籠統,也無相應的懲罰措施。另外,對于違反規定者,衛生行政部門無權對其處罰,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門對其進行警告、責令改正等[2]。②學校傳染病監管工作力度不夠?!胺堑洹焙汀扒萘鞲小逼陂g,相關措施的建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事后未能得到長效落實,監管力度有所放松。另外學生、家長及社會也未充分意識到學校傳染病監管工作的重要性,未真正參與并發揮社會監督作用[3]。③學校傳染病監管工作尚不規范,缺乏明確、詳細、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或規章依據,監管內容、方式和查處手段等都處在探索階段,監管工作還不十分規范,長效監管機制尚未建立[4]。
3.2應對策略:①建議制定學校傳染病監督管理規章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并明確法律責任,加大對學校傳染病監管的力度。②結合傳染病發病的季節特點組織開展相應的防治管理工作,同時要通過廣播、報紙、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對學校傳染病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③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并經常就工作情況進行溝通,確保設施、人員以及資金等到位,逐步形成全員的長效監管模式。
學校作為傳染病疫情高危場所,嚴格的管理機制及疫情的處置預案非常必要。對本市學校的調研中發現大中專院校的機構設立、查對制度、處置制度等均不夠完善,有待改進,可能由于大中專院校學生人數眾多、管理較難造成各項傳染病工作運行的疏漏及不完善,但學校作為主體的管理監督機構應當進行改善,建立全面以應對隨時的疫情暴發。中學與小學及托幼機構的整體管理體系及處置預案較為完善,但也存在學校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忽視,學生年齡較小,自主認知、行為能力差,對于中小學及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學校應當占主導地位,完善的管理宣教體系及與青少年家長的及時溝通,建立完善的衛生系統,給青少年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玉成,玄立印,張麗娟,等.寬城滿族自治縣2004年至2009年法定傳染病疫情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7):980~982.
[2]慶.海口市2007年至2011年學校傳染病暴發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海南醫學,2012,23(22):132~133.
[3]李珊.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做法和體會[J].中國校醫,2012,26(11):542~544.
[4]郭欣,劉亨輝,崔馨月,等.北京市2011年至2013年學校傳染病防治管理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5):717~720.
藥物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