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安

從法國巴黎北行,我們進入“科學西游記”的第八站——比利時.
比利時隔海西望英國、愛爾蘭,北方是荷蘭,東部是德國,東南是盧森堡,因此,比利時被稱為西歐的心臟與十字路口.其首都布魯塞爾是早前的歐共體和現在歐盟的總部,也是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不是“大國”,名人也不太多,《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影片中的大偵探波洛和電影《羅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是最著名的兩位.
比利時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度.最能代表比利時“和平大使”形象的是丁丁——來自畫家埃爾熱的著名長篇漫畫《丁丁歷險記》(見圖1).《丁丁歷險記》以冒險為主,富含科學幻想內容,風趣幽默。倡導反戰、和平和人道主義思想.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漫畫博物館入口處就站著丁丁和他那條可愛的小狗——白雪.埃爾熱對中國懷有友好感情.他在創作《丁丁歷險記》分冊《藍蓮花》時,為收集中國材料而結識了中國學生張充仁.張充仁當時是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的油畫和雕塑系學生。充滿了愛國情操和人文主義精神.張充仁向埃爾熱詳細介紹了中國,為埃爾熱創作《藍蓮花》提供了很多幫助,兩人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兩人失去了聯系.埃爾熱非常想念他的中國朋友。特地在1970年創作了《丁丁在西藏》,描述了丁丁尋找張充仁的故事.1975年,兩人重新建立了聯系.1981年,張充仁接受埃爾熱的邀請訪問歐洲.寓居埃爾熱家三個月.成就了一段中比兩國友好交往的佳話.
比利時與中國發生聯系的還有兩個著名人物.一位是傳教士南懷仁.另一位是“純堿大王”索爾維.
1659年,南懷仁從澳門進入中國內地傳教,由于在天文學上的專長。得以入朝為官.1669年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欽天監監副.工作地點就在北京古觀象臺.1688年南懷仁去世,康熙帝追贈他為工部右侍郎。謚為勤敏。與利馬竇、湯若望一起安葬在北京阜成門外的滕公柵欄馬尾溝教堂.遺跡在北京市委黨校內.
索爾維(1838-1922)是比利時最著名的科學人物,化工世家出身,父親經營一家制作精鹽的工廠,叔父則經營煤氣廠.索爾維成人后自己制造純堿.最終成為“純堿大王”.純堿也稱蘇打,就是碳酸鈉,常應用于玻璃制造、冶金、紡織、肥皂、造紙、制革等行業。消費量巨大.自然界中有天然的純堿.貧瘠的土地往往是鹽堿地.干旱少雨的地區往往產堿.自然界中有咸水湖.也就有堿水湖.把堿水湖中的堿晶體溶解。除去泥沙后再蒸發結晶就可以得到比較純凈的碳酸鈉.隨著工業的發展。天然堿越來越不夠使用,天然堿的純度也達不到要求.于是工業制堿應運而生.
索爾維成為“純堿大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最終發明的“索爾維制堿法”(也稱“氨堿法”)所使用的食鹽、氨水、二氧化碳都是他非常熟悉的東西.食鹽是他父親工廠的主打產品.他從小就是在鹽水中泡大的,氨水是他叔父煤氣工廠的副產品,而二氧化碳是石灰窯的副產品.三種物質都來源豐富.而且不是氣體就是液體.可以巧妙地把管道和反應器連接起來.進行連續生產.索爾維的工廠設備主要是吸收塔和合成塔.把食鹽溶液從吸收塔頂噴下.從塔底吹入氨氣.即自動生成食鹽氨溶液.食鹽氨溶液進入合成塔后下噴。再從合成塔下面吹入二氧化碳,就生成了碳酸氫鈉和氯化銨.氯化銨熱分解產生的氨可以再通往吸收塔形成內循環.碳酸氫鈉熱分解生成的碳酸鈉即為主打產品純堿.另一產物二氧化碳可以再經合成塔循環利用.這是一套完美的生產線.體現了索爾維的非凡智慧.索爾維很快獲得了發明專利權.并實現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1876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索爾維提供的純堿產品質地純凈。獲得銅質獎章.
索爾維和諾貝爾一樣感恩科學.也贊助科學.索爾維本想和諾貝爾一樣設立科學獎項.后來在友人的建議下,換了一種方式,改為贊助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學會議——索爾維會議.第一屆索爾維會議于1911年舉行.以后每三年舉辦一次.最著名的一次是1927年10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此次會議主題為“電子和光子”,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聚在一起討論量子理論,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玻爾等悉數與會.參加這次會議的29人中有17人已經或之后獲得了諾貝爾獎.
提起索爾維,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侯德榜.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的化工專家.曾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他在1924年創立了“聯合制堿法”(也稱“侯氏制堿法”),對“索爾維制堿法”作出重大改進.侯德榜所在的“永利制堿公司”出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侯德榜及“侯氏制堿法”是我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素材.高中化學教材中有專門介紹.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著名的景點是撒尿男孩小于廉雕塑.其次是“原子球塔”.“原子球塔”是科學形象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結晶.是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主體建筑,博覽會的主題是“科學、文明和人性”.“原子球塔”相當于放大1.65×1012倍的僅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每個圓球都象征著一個鐵原子.9個圓球組成一個體心立方結構(8個球位于立方體的8個頂點,第9個球處于立方體的中心),這是金屬鐵的微觀結構寫照.鐵原子按體心立方的結構聚集成品體.聯系北京著名的奧運建筑“水立方”.我們不妨把它命名為“鐵立方”.這一建筑是向科學致敬的杰作.表達了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美好愿望.
責任編輯 彭德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