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鵬
薛岳的麥城
□唐元鵬
1944年春天’由于海戰的節節失利’日軍制訂了“一號作戰”計劃:動員超過50萬在華日軍由南到北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
早在3月21日’國民黨軍軍令部長徐永昌就綜合各方情報’判斷出日軍有很大可能發動粵漢線作戰。此后’第九戰區前線部隊不斷傳來鄂南日軍積極征集民夫、運屯糧彈的消息’日軍南犯企圖已明。
5月6日’蔣介石致電駐守長沙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岳’提醒他注意修筑工事’防范可能到來的進攻。7日’軍令部獲悉’此次日軍南犯部隊’前后共準備10個師團。14日’蔣再次致電薛:“務希積極準備。”
面對雪片一般的情報與上峰的指示’因指揮過萬家嶺戰役和三次長沙會戰而聲震三湘的抗日名將薛岳’卻執拗地認為:“現在是雨季’湖南地勢不利于敵機械化部隊作戰’其次是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兵力分散’海空軍力量薄弱’無力南侵。”
直到5月下旬’薛岳仍沒有命令全軍作迎擊準備。5月27日’日軍一線5個師團4個支隊在東起崇陽、西到洞庭湖的廣大戰線上發起了進攻。
此前’連續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讓薛岳的信心達到了頂峰’他認為“放開大路’占領兩廂”的“天爐戰法”’足以應付這樣的局面。但此一時彼一時’他已經無法再如過去那樣游刃有余地全權指揮。這次’一位大神站到了他身后——5月下旬’重慶把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派到了桂林行營’統一指導第四、六、七、九戰區作戰事宜。對于心高氣傲的薛岳來說’這不啻于在他頭上又加了一個“欽差大臣”。雙方首先就在作戰計劃上發生了齟齬。
為應付即將到來的大會戰’白崇禧提出將主戰場放在廣西’他認為日軍兵力過大’即使在衡陽’也搞不定’要把戰線拉得更長’放在廣西境內的黃沙河。但薛岳認為白崇禧把主戰場放在廣西’是因為他自己是廣西人’想把兵力集中去保衛廣西’同時也覺得如果戰場放到了廣西’他這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將失去權柄。薛岳甚至在電話里與白崇禧發生了爭執’扔下電話后大罵:“我就不去給廣西看大門’不在湖南打’把部隊都拉到廣西——他家里去’可惡!”
鑒于第九戰區還是主戰場’薛岳的意見占了上風’軍委會最終只有同意仍然在長沙決戰。
第二、三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兵力不過30~40個大隊’而這次日軍兵力超過100個大隊’兵分三路’中路主攻的有四五個師團’兩翼還有四五個師團護衛掃蕩’長沙版的“天爐戰法”顯然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消耗日軍進攻勢頭的。但當時薛岳對敵情判斷不明’加上某些看不見的私心’大的戰役策略就這么定了。
結果戰役開始20天’日軍便兵臨長沙城下’如此快速的進逼’外圍作戰的不力’加上第4軍本身士氣低迷’指揮不力’導致僅僅四五天時間’長沙便陷落。
接下來’決戰在衡陽附近展開。軍委會一再超越九戰區長官部’直接指揮衡陽戰事’這又引發了薛岳極大的不滿。但引起薛岳與重慶關系惡化的直接導火索是九戰區長官部去留的問題。
7月16日’讓薛岳很不爽的“欽差大臣”白崇禧抵達祁陽’其此行的目的是向薛轉達軍委會的意見’勸薛將第九戰區主力集結于湘桂線兩側’將長官部移駐粵漢線以西的邵陽洞口。
薛岳對軍委會的一再干涉繼續用腳表明態度’再度將長官部撤往郴州’按照他的話說’這樣的舉動相當于跑到一個蔣介石找不到的地方。
9月’隨著衡陽陷落’日軍兵鋒已經指向廣西’軍委會抽調20、44、26、37軍加入湘桂線作戰。薛岳則頂著干’只許37軍、20軍西移。
薛岳認為長衡會戰的失利是由于多頭指揮造成的惡果’前線部隊面臨令出多門、無所適從的窘況。對此’直到戰后他依然耿耿于懷。
隨后’薛岳的第九戰區長官部再度遷移到桂東’一座湘贛邊境的小縣城’此時這位抗戰名將手下只剩下6個軍、5個師’而且這只是賬面數目’實際上迭經苦戰的部隊比長衡會戰期間減少了一半以上。
此時’轟轟烈烈的桂柳會戰已經展開’薛岳率領著九戰區殘部’只能琢磨著如何開展游擊戰。在他叱咤風云了5年的三湘大地’薛岳徹底成為邊緣化的人物’那抗日名將的聲威就如他的長官部一般’越走越遠’直至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