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來
著眼兵之初塑好兵樣子
唐秀來
新形勢下,改革強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特別呼喚強軍興軍人才方陣,特別需要代代軍人接力奮斗、薪火相傳。新兵新一代,他們既是軍隊事業“接班人”,又是軍人成長“源頭水”,他們是什么樣子直接影響軍人一生、關系軍隊未來。入伍訓練,是新兵起航第一站、淬火第一爐,是軍人樣子鍛造定型的關鍵所在,必須著眼強軍、抓住契機,啟蒙引領新兵圍繞“四有”生長變化,在兵之初就塑好兵樣子。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常為國家憂”,軍人的赤膽忠心是最珍貴的心靈圖騰和精神力量。新兵從五湖四海而來,都是青春年華,一樣熱血兒郎,他們有著多元的思想、純真的心靈、美好的憧憬,是“為著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的強軍興軍火種,但他們的初心之中對于“為誰當兵、為誰扛槍、為誰打仗”這一核心問題還只是各自靈魂的輕輕拷問,沒有與軍魂深深對接。必須一開始就深扎忠誠這顆“思想種”。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引航向,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使新兵時刻牢記我軍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軍的唯一宗旨。必須一開始就讀好歷史這本“教科書”。深入開展黨史軍史部隊史教育,營養空白心靈、厚植紅色基因,使新兵心中有歷史、有英雄、有信仰,將對黨的直覺判斷和樸素感情升華為信黨愛黨跟黨走的崇高價值追求。必須一開始就豎起夢想這面“行軍旗”。扎實開展“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系列教育,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圍繞“改革必成、強軍可期”唱響追夢主旋律,使新兵感受黨的偉大、光榮、正確,自覺走好兵之初、夢之旅。
戰場是軍人最大的舞臺,勝利是軍人最好的褒獎。和平時期軍人不打仗,而一朝踏上戰場必須打勝仗,這其中軍事訓練水平是勝戰的關鍵門檻。新兵初入行伍,還不太懂得戰爭的殘酷,不太明白勝利的意義,不太適應人生職業的轉換。首先要給他一個“理”。大力開展軍事職業教育,端正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扎實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斗隊的思想,牢記軍人的天職是打仗和準備打仗,選擇了從軍報國就要下決心練就過硬本領、下氣力變成戰斗勇士。其次要給他一個“練”。借新兵實戰化訓練東風,開展全天候、多科目、高強度、對抗式軍事訓練,組織競賽性考核、綜合性演練,使其在近似實戰的訓練中摔打磨練、淬火成長,練好打仗本領、練成制勝絕招。再次要給他一個“型”。通過反復養成,鍛造優良作風,使戰士本色、戰備意識、戰斗姿態成為心中永恒信條,始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他日一旦祖國需要,能夠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堅決完成任務。
習主席說,威武之師還是要威武,軍人還是要有血性。血性是軍隊的脊梁,是軍人勝利的刀鋒。新兵從家門、校門到營門,住慣溫柔鄉,只知軍裝帥,難懂奮斗美,“驕嬌”二氣還很盛。要快速點燃血性。用軍史戰史教育、戰斗文化熏陶、英模英雄講演等方式,渲染戰斗魅力、傳揚血色浪漫、激發巍巍豪情,使新兵胸膛燃起熊熊火焰,“敢問天下誰是英雄”。要常態錘煉血性。把營區尚武味、行軍練武味、駐訓精武味濃起來,開展長征式拉練、對壘式競技,培養“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精神境界,開啟“戰斗到最后一個人,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訓練模式,用“刺刀見紅,你怕了嗎?”叩問士兵心靈,激發男兒野性。要引導釋放血性。注重在艱苦環境、重大任務中給他們平臺機會,摔打戰斗意志作風,在從嚴治軍、執行鐵律中養成他們的“機器人”意識,使其動若風發、靜如處子,執行命令不含
糊,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中感召帶動,激發他們使出洪荒之力,爭先入黨立功創模、沖鋒陷陣,做頂天立地、忠肝義膽的血性軍人。
人民解放軍是文明之師,軍民血濃于水,造就了人民子弟兵陷敵于汪洋大海的深厚潛能和無窮偉力。新兵遠離家鄉,渴望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接受教育熏陶,成為“最可愛的人”。要點亮道德之光。開展立身做人、過關正觀教育,講清是非榮辱、人生取舍,克服和糾正不良習氣,扣好堂堂正正做人當兵的第一粒紐扣,引導新兵始終保持報國的情懷、超然的心態、質樸的本色。要劃設品行之軌。外化于行,細化“四有”踐行標準,設置條條框框,在“行與不行”“可不可以”間給予嚴格紀律約束;內化于心,開展弘揚傳統品德主題團日活動,用好入伍宣誓、授銜、授槍、升旗、誓師大會等儀式熏陶,點滴養成新兵德行。要正大禮義形象。注重團隊式管理、任務式錘煉,組織集體游戲、集體競賽、集體演藝、集體拉歌等活動,唱起“團結就是力量”之歌,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精神內涵升華品德層次,把新兵推到前臺,用媒體網絡、“兩微一端”展示新兵訓練生活,砥礪“仁、智、禮、義、信”的坦蕩胸襟和有血有肉、有取有舍的道德品質。
【作者系91040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