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運用“軍營網絡+”推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
李鋒
習主席強調,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隨著信息時代“互聯網+”平臺的飛速發展,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大力推動了各產業的轉型升級。“軍營網絡+”作為“互聯網+”在軍隊中的拓展,對創新開展政治工作帶來了深刻啟示,必須深入研究,著力創新發展。
“軍營網絡+”推動軍營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與政治工作相結合,對軍隊政治工作來說充滿了挑戰,我們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時代背景下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
“軍營網絡+”是讓生命線煥發生命力的有力載體。青年官兵日益依賴和熱衷信息網絡,必須緊貼網絡一代官兵思想行為新特點,積極適應信息時代社會環境新變化,研究把握推進政治工作“三化”建設新要求,重新審視籌劃、組織和開展政治工作的思維方式和理念,加強軍營網絡建設,加大數據采集運用,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政治工作傳統優勢高度融合,讓“數據鏈”加固“生命線”。
“軍營網絡+”是用信息化助推戰斗力的重要支撐。必須深入研究把握推進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實戰化的特點規律,把政治工作觸角延伸到遂行軍事任務各個環節,通過深化發掘和有效運用信息系統功能,把諸多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作戰要素融合集成為整體作戰體系,實現由單純數據存儲向高效智能分析轉變、一般技術應用向輔助科學決策轉變、各自獨立研發向全面互聯互通轉變,使政治工作平時與戰時相對接、崗位與戰時相銜接。
“軍營網絡+”是以時代性強化感召力的實踐平臺。面對網絡時代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時代元素,必須積極創造軍營網絡文化新形態,著力打造網絡文化新品牌,廣泛運用新興信息載體,融入手機短信、軍營DV、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時尚元素,推動政治工作由平面向立體、由靜態向動態、由單一向多維轉變,真正發揮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倍增器”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動鮮活、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近年來,軍營網絡快速發展,上聯領導機關、下通基層班排的各級政治工作網,成為官兵工作、生活、娛樂的得力助手。但由于軍營網絡建設相比互聯網發展較為緩慢,對軍營網絡的應用至今仍然停留在看新聞、傳文件、逛論壇的淺層次上,軍營網絡想要“+”入其他領域,總是障礙重重。
一是理念更新難。有的人把軍營網絡建設和信息安全保密對立起來,建網用網積極性不高。有的看不到網絡對部隊政治工作的“倍增器”作用,講客觀困難多、講主觀努力少,在網絡功能的開發運用上不作為、慢作為。還有的陳舊觀念和傳統思維根深蒂固,習慣“面對面”言傳身教,不愿意“鍵對鍵”拓展深化。
二是人才保留難。政工網維護管理人才沒有編制,為臨時抽調或兼職,多屬自學成才,業務能力低,發展受限。部分單位只有少數干部參加過信息化知識培訓,一些政工干部不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備課講課,甚至連DV、數碼相機都不會正確使用。
三是協調關系難。軍營網絡建設涉及通信、機要、
營房、財務、宣傳、保密委員會等多個部門,建用管不一致,而且每個部門都有一套自己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規定。比如,重裝系統、加裝水印、開通網端、注冊登記等本是經常遇到的問題,但報批程序繁瑣、費時,甚至一份報告需要好幾個部門和領導審批,需要三至四名相關業務人員協調辦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軍營網絡的發展運用。
四是監控約束難。在網絡的監督使用和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比如,上網登記、發布審查、安全檢查、責任追究等相關規定,目前執行得還不夠嚴格,對于官兵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等教育引導不夠經常,對于官兵正確上網用網的監管還缺少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致使一些因網絡帶來的問題時有發生,對單位和個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五是管理使用難。保密問題始終是困擾軍營網絡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各級在執行和落實網絡安全保密規定上存在著一定差異。有的部門要求加強網絡建設,而有的部門卻把網絡視為主要泄密渠道,不僅禁止官兵登錄互聯網,對軍營網絡也進行了一定限制,甚至為保安全制定一些土規定土政策,致使網絡資源使用率不高。比如,規定“上網電腦不辦公、辦公電腦不上網”,這對機要、財務等保密等級高的崗位比較適用,但像基層營連、一般股室等涉密程度不高的也是“一刀切”,對政工網普及應用帶來阻礙。
六是效益提升難。設施建設不均衡,個別單位線路老化網速過慢,硬件設備落后不兼容,連接方式不統一,配套設施不完善,使用管理成效差距較大。軟件開發不配套,沒有政治工作日常辦公系統平臺,大部分計算機只限用于處理文檔、擬制表格等簡單功能上。手段運用不科學,辦公是人跑夾子傳,自動化辦公開展不起來;搞教育是一塊黑板講到底,多媒體教學不經常;思想調查是筆答人統計,網上思想調查不會搞。
七是數據存儲缺。主要是數據不成體系。當前,政治工作還沒有建立相應的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基本是誰干誰知道,存在辦公電腦里年底就刪,甚至是現用現統計。演習時作業箱里裝得最多的,就是政策法規書籍,完全沒有實現數據化。數據陳舊滯后。不能很好地根據形勢任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對數據進行更新、完善、補充,導致過時不管用。數據精確性差。沒有對數據獲取的背景、時機、場合和手段等進行描述,定性多,定量少,缺乏精確性和唯一性。
習主席強調指出:要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政治工作主動性和實效性。這為政治工作固本開新指明了方向。調研感到,把“互聯網+”中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日常管理、政治教育、軍事訓練等融合創新催生出的“軍營網絡+”,一定會帶來1+1>2的效果。
一要拓展網上教育廳。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功能,把網絡作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大舞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頻道、汲取文化知識的營養庫,開發出通用的網上思想調查、網上備課授課、網上宣傳引導、網上自主學習、網上文化熏陶、網上咨詢服務、網上建言獻策等模塊。滿足基層官兵知識換代和學歷升級訴求,協調聯系有關院校和教學機構,采取網絡遠程培訓的模式函授辦學。突出寓教于樂,將基本理論觀點制作成漫畫、Flash,開發成知識闖關游戲,通過擂臺攻守等形式,發動官兵互問互答,營造人人爭學創新理論的濃厚氛圍。
二要擴建網上訓練場。積極適應軍事訓練向信息化轉變的新要求,利用網絡拓展科技練兵空間,為戰斗力生成提供新抓手。研發主戰裝備模擬訓練系統,制作裝備3D模型,通過網上操作,熟練掌握武器裝備結構、性能和操作流程。加大軍事網絡游戲的研發與推廣普及力度,通過人機對抗、網絡對抗等方式,提高團隊配合意識。大力開展網上戰時政治工作研究研練,研發心理戰模擬訓練系統,不斷提高指揮控制、應急處置等能力,建立完善戰時政治工作數據庫,及時補充更新信息,為遂行作戰任務打好基礎。
三要開辟網上辦公室。樹立網上施政的理念,健全網絡群眾工作機制,規范辦事流程、辦理時限,細化網上網下對接等制度規定,切實做好網上受理、辦理、反饋工作,確保官兵網上提交的辦事服務申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借助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留言板等網絡通信手段,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廣泛傾聽官兵呼聲,積極采納合理建議,認真答復解決問題,做到每條必復;針對官兵提出的訴求,按照工作程序及時辦理,作出回應。
四要架起網上連心橋。針對官兵關注的焦點問題,分類設立網絡直通車,為首長機關聯系基層、問計官兵開辟新窗口。設置“廉政監督臺”,對部隊建設的重大事
項、官兵關心關注的敏感問題進行網上公示,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中進一步純正部隊風氣。拓展建言獻策的渠道,充分利用“首長信箱”“建言專欄”等交流途徑,切實把推動部隊建設科學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聚集起來。完善網上心理服務、法律咨詢、思想調查等功能,建立相關政策、常識專欄,定期組織人員網上輔導、回復留言,為官兵消除心理陰影和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幫助。
五要充實網上資料庫。針對軍營環境相對封閉的實際,充分挖掘利用網絡的知識和文化傳播功能,為青年官兵求知益智打開智慧大門。要精心打造網上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用大量期刊典籍、珍貴文物、尖端科技、先鋒作品,幫助官兵開闊視野、提高品位、完善知識結構,做到“不出營門、看遍世界,輕點鼠標、遨游學海”。要突出搞好搜索引擎研發,技術上適應軍營網絡結構特點,功能上與當前流行的搜索引擎搞好對接,使官兵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快捷高效地搜索使用資源。
六要打造網上娛樂城。著眼解決基層部隊業余生活單調枯燥的問題,依托網絡為軍營生活增添格調高雅、緊跟潮流的娛樂元素。要在不斷充實更新影視、音樂、游戲等欄目基礎上,引導官兵撰寫影評、創作歌曲、制作動漫,使軍營休閑娛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與人才培養同步合拍。要借鑒優酷網等視頻共享網站模式,發動軍營“拍客”將訓練場上的精彩瞬間、日常生活的幽默片段、戰友之間的感人故事、軍旅生涯的重要時刻拍攝發布上網,滿足官兵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互動需求。
【作者系68252部隊政治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