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超
?
供給側改革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質效的啟示
耿超
供給側改革的原理對增強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質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為此,教育就要瞄準需求抓供給,努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提高認識強素質,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性;立足發展求創新,著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解決問題謀轉化,努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供給側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質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觀點。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企業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這一原理對于正確處理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與供給的關系,增強教育質效,具有重要的啟示。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給。專家認為,當前我國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變化了,但供給的產品、質量、服務的變化卻沒有跟上,帶來大量“需求外溢”的現象。反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同樣也存在著教育“供給”與官兵“需求”錯位,影響教育成效的問題。習主席強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年年搞,但打下烙印的不是很多,主要問題是有的教育接地氣不夠,聯系實際不夠緊密,說不到官兵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鳴,沒有找準穴位,打鼓沒有打到點子上。”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緊貼官兵活思想、對接官兵思想需求上下功夫。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人制宜。近年來,部隊官兵來源趨于多樣化,每名官兵因年齡、經歷、學歷、家庭教育等不同,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思維方式。增強教育針對性就必須堅持區分層次、分類指導。對干部、士官、新兵等各類別官兵的不同思想問題,分類編寫教育提綱,開展針對性教育引導,使教育與官兵現實思想相銜接,進一步增強教育的親和力、吸引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制宜。青年官兵出現思想問題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只有把好部隊和官兵的思想脈搏,抓住官兵心中守望的東西,才能“正中靶心”“點石成金”。當前,要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集中組織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四會”優秀政治教員的力量,圍繞官兵關注的話題,整合優化教育內容,讓教育真正滿足官兵的理論需求,解答官兵的現實困惑,解決好“真正有用”的問題。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時制宜。部隊在各個階段工作任務和面臨的形勢特點各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緊跟任務要求和形勢發展,堅持官兵關注什么問題就重點回答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對癥下藥。特別是當下,我軍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官兵的思想波動較大,需要我們主動靠上去釋疑解惑做工作,幫助官兵提高認識,將官兵的思想統一到聚焦中心和服務打贏上來,緊緊圍繞使命任務搞教育抓發動,切實使官兵搞清楚為誰當兵、為誰打仗、怎樣打勝仗這一根本問題,確保部隊思想穩定和集中統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從生產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由此聯想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供給側”的水平不高、能力不足,嚴重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質效。一要提高黨委領導重視程度。黨委和政治領導要切實強化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思想,把思想政治教育擺上位置,抓緊抓好。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加強調查研究,切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律,精心籌劃、嚴密組織,高標準抓好落實,當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揮員”。二要提升政治機關策劃水平。調查了解發現,部分政治機關對教育統得過死,上級怎么布置,就要求基層怎么照著辦。檢查督促時,因為缺少對基層官兵現實思想情況的調查分析,導致布置開展的教育與官兵需求脫節,吸引力不強。政治機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只有深入基層正確分析把握部隊官兵思想特點,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教育實施和考評方案,才能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三要增強基層干部施教能力。新形勢下,青年官兵的文化素質高、認知能力強、興趣愛好廣泛,加上部隊在信息化建設中呈現出新情況、新問題,如果基層干部不注重加強學習和提高綜合素質,就很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因此,一方面要加大送學培訓力度,充分發揮院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擴大短期培訓的數量和規模;另一方面要加強在職培養鍛煉力度,把扎實開展爭做“四會”優秀政治教員活動,作為增強一線帶兵人施教能力素質的有效途徑,長期堅持并常抓不懈。
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突出特點,就是供給側一旦實現了飛躍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因此,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讓科技的飛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同樣,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官兵的呼喚。我們必須以思想的敏銳性和更大的開放度,推動教育理念、方法手段、制度機制創新,對接官兵“口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機和活力。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切實端正對官兵的根本態度,樹立“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思維理念,真正相信官兵、依靠官兵;大力推廣“主體式”教育方式,多采取討論式、對話式、情景式以及寓教于樂等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引導官兵自覺自愿地接受科學理論和先進思想,努力形成人人參與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生動局面。二要創新教育手段。要加強謀劃指導,整合力量資源,進一步加強網絡教育基礎建設,大力推進網絡教育不斷發展;跟上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4G時代的步伐,豐富拓展網絡教育功能,努力提高網絡教育的質量水平;研究網絡教育的特點規律,挖掘網絡資源,通過建立微信群、設立公眾號、開設論壇博客等大眾傳媒,主動傳播正能量,發出時代最強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三要開拓教育陣地。既要重視軍營課堂這個主陣地,又要開闊視野,努力構建大教育格局,把部隊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思想教育、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典型引導和崗位實踐統一起來,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氛圍。樹立新的教育時空觀,不把教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和規定的時間內,做到問題產生在哪里就把教育延伸到哪里,形成課堂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大教育格局。
供給側改革的直接目標是滿足人民需要,長遠目標則是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福祉。因此,供給側改革不能只顧眼前,而是要立足長遠,解決根本問題,增強經濟發展的生機活力。同理,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如何增強實效性的問題。新形勢下青年官兵成長經歷、思維模式和行為特征更加多樣,只有緊貼官兵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抓住思想根源,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一要敢于直面難題。一些單位開展教育時不注重實事求是,不了解官兵思想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只知道用“高音喇叭”唱“贊歌”,不抓住實際問題開展教育,結果很難讓官兵口服心服。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不能有意回避矛盾、遇到難題繞道走,要敢于正視棘手難題和“老大難”問題,主動從深層次上擺短揭丑,積極承擔起思想引領和教育疏導的職責。不僅要具體詳實地了解掌握官兵存在哪些思想問題,還要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把思想問題根源搞清楚,從而確定教育的最佳內容、形式和方法。二要密切聯系實際。當前,要教育引導官兵充分認清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大意義、歷史必然、實踐要求,積極樹立與改革相適應的思維理念,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和號令意識,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決策指示上來,在堅定擁護、積極支持和主動參與改革中檢驗教育成效。三要嚴防問題回流。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課上了、人到了、理講了、活動開展了,實踐證明,官兵思想的轉變和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必須以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為目標,從細微之處著手,從日常點滴用力,持之以恒抓教育,落細落小抓養成,著力培育官兵高尚的道德情操、純正的思想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向上的價值追求,真正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威力。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