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進軍營面面觀
文/魯波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工作的日常必備。這種科技與人類生活結合最緊密的電子產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已越來越無所不能,但如不加自控無節制的沉迷使用,就會變成潘多拉的魔盒,成為萬惡的根源,讓人心生恐懼,甚者產生手機依賴癥,發現手機不在身邊就心神不寧。軍隊作為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有條件的放開智能手機使用后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最近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分赴不同類型單位,就部隊當前智能手機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總的感到,各單位能夠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原四總部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堅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持順應形勢、有效管理,堅持維護權益、正規秩序,通過抓教育統思想,抓規范促落實,抓整治除隱患,不斷提高智能手機使用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從當前情況看,調研單位官兵基本上人人都有手機,空降兵某部統計,目前手機數量已經超過人員編制數量。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5%以上官兵長期使用智能手機,68%以上擁有2部及以上手機或卡號,100%使用手機上過網。可以看出,官兵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需求與普通百姓一樣強烈,在相對封閉的內部環境下甚至更加強烈。基層部隊智能手機使用管理,已經實現“從地下到地上、從偷偷到公開、從摔手機到管手機”的轉變。
去年原四總部下發《規定》明確基層部隊手機使用政策后,基層官兵歡欣鼓舞,應該說這是眾望所歸,是全軍上下期盼已久的好政策。大家在座談時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滲透到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化生存已經成為常態,放開智能手機使用是大勢所趨、不可逆擋。空降兵某部保衛處副處長講,手機作為交流的基本工具,成為人體功能的延伸,使用它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空降引導隊班長談道:“十部手機被砸爛了,僅僅意味著十部手機的更新換代,只不過同時也砸碎了上級與下級之間的感情而已,從當年對手機的嚴刑峻法到今天的開門放行,這是制度的讓步嗎?我想不是!新《規定》頒布是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解決的是與官兵生活休戚相關的大事,是不畏傳統束縛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我們繞不開也躲不過,只有熟悉網絡才能搶占陣地,只有占領網絡才能贏得話語權,放開智能手機使用,更是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優化官兵關系、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的有力舉措。
同時,也有一線干部反映,對智能手機使用管理是既愛又恨,既想又怕,既擁護又糾結,主要是在日常管理和安全保密上存在顧慮。空降兵某部軍務處長談道:“有的士兵違規使用受處理造成官兵關系緊張、有的手機被集中管控為了上網而私自外出、有的因為手機使用受限不愿選取留隊、不想當兵服役等。有的單位在一人得病、大家吃藥壓力下,戰士怕通報,干部怕擔責,一些單位就簡單一禁了之,導致好政策得不到好的執行。”
調研了解,雖然部隊對智能手機使用管理存在一些顧慮,但普遍認為利大于弊。空降兵某部計劃財務處副處長談道:以往用“堵”的辦法禁用智能手機,但收效甚微,你不讓用,他就偷著用;你集中管,他就買兩三部,上交一部偷用一部;你不讓在單位用,他就想辦法請假出去用。實際上,手機使用在部隊從來就沒有杜絕過,區別僅在于,大家是在監管之外悄悄用,還是在有效監管之下公開用。保衛處副處長講道:雖然智能手機在實際使用管理中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正如我們在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樣,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部隊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也需要一個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時間。手機說到底就是一個工具,保密出了問題,不是手機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它的人出了問題,如果人出了問題,和禁不禁止用手機、網絡進不進軍營關系不大。發展中的問題還需要發展來解決。
一是政策和需求的矛盾。雖然《規定》下發后使用智能手機有了政策依據,但基層部隊類型千差萬別,官兵需求不盡相同,現有政策無法適應所有類型單位的管理需求。幾個單位在座談時都有人談到,現行的手機管理規定把權限下放到師旅級,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是很迷茫,一些問題不知該如何把握。比如,微信群名和內容都不涉軍,單位可不可以建微信群?要求大家不能暴露軍人身份,為啥《解放軍報》等宣傳媒體上就能暴露?還有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軍艦艇照片,為啥戰士們一發就成了泄密?某部通信連連長談道:有的已婚士官需要和家里聯系,老婆白天上班還要接孩子沒時間,只能在熄燈后和她打電話發微信說說家里事;有的戰士正在熱戀中,只能晚上熄燈后在被窩里偷偷發短信聊天。拿我們連隊來講,三期以上士官占連隊總人數的63.6%,結婚士官占總人數54.5%,官兵們結婚后長期兩地分居,家屬單獨和老人生活經常出現矛盾,孩子生病或學習上照顧不到、幫不上忙,容易出現感情問題,離婚率不斷上升,面對這些困難,說實在的作為基層父母官我們非常為難,是比較頭疼的事。如何真正幫助官兵解決家庭實際困難合情合理用手機,又能落實政策要求杜絕違規使用,應是我們當前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是保密和使用的矛盾。習主席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調研單位很多干部談到,目前使用手機的最大壓力就是安全的壓力。手機使用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有可能出現政治性問題、失泄密問題、亂交往問題、透支消費問題、勾連賣密問題等,只要有存在的可能,管理者就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來教育和預防,增加了工作難度。海軍某驅逐艦支隊反映,為了防止官兵利用微信亂交往,他們定期采取逐人過、逐條看的方式檢查戰士手機信息,粗略檢查一次就要五六個小時,看到可疑的好友還要詢問驗證,要求刪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疲憊不堪。空降兵某部保衛處副處長談道:人人都知道智能手機是個好東西,以前學習找資料翻箱倒柜找不到,現在手機搜索一下,三五分鐘解決問題。智能手機給官兵工作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絕大部分同志想把它用好,但總有極個別人不守規矩,暴露軍人身份、亂交往。某部戰勤處副處長談道:智能手機的使用具有雙面性,有利也有弊。如果管理不當,便利也會造成危害,容易成為軍營失密泄密的“幫兇”,個別戰士也容易沉浸在游戲娛樂之中,網上的負面信息和社交軟件也容易造成不良危害,甚至引誘官兵違法犯罪,從而影響部隊的工作和建設。
三是嚴兵和松官的矛盾。很多一線帶兵干部講到,平時一說抓管理,眼睛就習慣于盯著基層,一到基層就習慣于從戰士身上找問題,極少有人查機關干部甚至基層干部的手機,導致“官兵一致”在智能手機使用管理上掉鏈子,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官兵矛盾。大家普遍反映,機關和基層、干部和戰士在智能手機使用管理上存在雙重標準,基層官兵掌握不了什么重要機密,沒必要死盯著基層分隊戰士提要求、設門檻;有的感到領導機關、分隊干部、公勤人員等工作性質特殊,使用手機是工作需要,不該管的太死;有的感到已婚士官工作忙照顧不上家,自己管理使用手機是正常需要,不能跟未婚士兵一樣去管。調查問卷統計,官兵使用智能手機92.13%用于與家人聯系溝通;84.83%用于上網學知識;82.58%用于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由此可見,智能手機對于基層官兵來說主要用途是解決困難、學習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該給予基層更大的自主權支配權,做好教育引導,讓智能手機成為基層官兵緩解壓力、溝通親情、穩定思想、激發熱情的倍增器。
四是人防和技防的矛盾。高壓的政策、強有力的思想教育只能杜絕主動賣密行為,完善的技術才能有效防止無意失泄密。去年通報的12起手機失泄密問題,沒有一起是主動賣密,100%都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無意泄密的。當前各單位抓安全管控主要停留在制定措施辦法、加強人為監管層面,普遍缺少有效管用的技術手段。西部戰區陸軍某局領導指出,普通智能手機存在信號監聽、黑客入侵、被盜失控等泄密渠道,存在短信誘騙、惡意安裝APP、手機定位等失密手段,目前部隊在保密硬件設施投入、技術安全防范上與形勢和要求還有差距。空降兵某部機關同志在座談時講到,就智能手機管理,今年以來軍務、保衛下了5份文電指示,提了不少要求,在教育上“苦口婆心”,但在技術防范措施和技術檢測手段上幾乎為零,智能手機是個技術產品,沒有技術手段相配套的教育管理,是以“手動”管“自動”、以“有限”管“無限”,效果就是個笑話。海軍某部保衛科長談道:很多官兵都是通過網絡購買手機,也有官兵從非法渠道購買水貨手機,這些手機缺乏監督渠道,存在保密隱患,建議嚴格控制官兵手機的來源渠道,指定國產廠家生產專門供軍隊人員使用的智能手機。空降兵某部副部隊長建議:“打造軍隊專用智能機,開發軍隊內部手機網絡平臺,把信息網、政工網‘搬’到手機上。”
同樣是放開智能手機使用的武警天安門支隊,采取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定制專用智能手機、設置安全專用信道、預裝MDM(移動設備管理)和上網行為管理系統的模式,從技術上解決了困擾各單位的管理難題。通過四位一體的綜合技術管控手段,對智能手機攝像頭、WIFI、USB、藍牙、GPS等外設開放接口管控,設置唯一安全應用商店,實現了控制手機通話時段、控制上網時段、靜默安裝和卸載APP應用、設置黑白名單,遠程鎖屏解鎖、數據擦除、刷機報警、機卡分離鎖定,關鍵字過濾、上網行為分析管控等所有管理需求。干部和戰士們都覺得這種方式科學、人性、安全、有效,避免了面對面查看戰士手機的尷尬和人工檢查無法看到的安全漏洞,拓展了官兵學習教育渠道,豐富了文化生活,穩定了官兵思想,密切了官兵關系,保證了手機使用安全。
無論是落實黨中央習主席指示精神,還是順應兵心民意解決基層官兵的實際困難;無論是對比外軍做法,還是走在時代前列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無論是順應時代發展歷史潮流,還是實事求是敢于擔當,都需要以堅定不移的政治覺悟面對和解決智能手機使用中的矛盾問題,堅定不移的落實軍委的決策部署。《規定》出臺一年多來,部隊各級積極探索實踐,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為下步完善智能手機使用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結合調研情況,對智能手機使用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在思想引領上體現實事求是精神和科學性。針對手機使用管理問題,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工會上指出:有的戰士因為用智能手機問題和干部打游擊戰,干部收一個戰士再買一個,反映出我們的工作存在被動滯后問題;在今年“4·19”講話中指出,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很復雜很難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關了之,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多次就實施網絡強國、強軍戰略作出重要指示,行為示范帶頭觸網用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榜樣。對于智能手機進軍營問題,首先要準確領會黨中央習主席的戰略意圖,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發展大勢,自上而下、持續發起頭腦風暴,解決好“脖子以上”的問題,增強信息化意識和互聯網思維,以科學的保密管理理念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智能手機使用問題。
二是在法規修訂上要突出可行性。建議軍委機關抓緊修訂條令條例,把智能手機使用管理問題一并納入,力求做到規定具體不籠統,比如關于網上暴露軍人身份問題,是不是只要出現穿軍裝的照片就算泄密,涉密的標準誰來界定、如何把握。單位開設的公眾號、微信群問題,不涉密的情況下具體誰來監管、如何管理。標準一致不雙重,比如使用智能手機品牌型號、審批權限、保管方式、攜帶時機使用場合,領導機關、基層干部、士官士兵等不同對象如何區分。順應兵心不倒退,對現行的《軍用手機使用管理規定》《手機使用保密管理規定》《3G手機使用保密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嚴肅手機使用保密紀律的通知》等法規政策,進行修訂完善,整合成一個細化明確、操作性強的規范文件。
三是發布軍營專用智能手機生態系統技術標準。制定統一的軍營智能手機技術標準、VPN加密移動信號傳輸網絡,建立安全可靠的手機生態系統,是從根源上解決被動泄密、保證手機使用基本安全的最有效手段。調查問卷顯示,戰士有24%、帶兵干部60%、團以上領導干部87%希望深度定制安全手機。從武警天安門支隊對定制手機加管控措施的管理實踐看,這一做法是當前保證軍營智能手機安全使用、有效管控的最佳途徑。建議由軍委機關有關部門研究發布軍營智能手機使用需求和技術標準,請中央國家機關協調國內手機生產企業研發生產,由裝備發展部對參評手機進行測評,符合要求的款型列入采購目錄,申請專項經費直接撥付至旅團級單位,由各單位結合實際需求組織集中采購配發給官兵,與現有的軍用指揮機互補覆蓋,保障基層官兵安全使用。統一技術標準注冊準入的軍營智能手機,依托軍隊長城互聯網獨立運行,保障數據傳輸安全;把GPS等國外控制的敏感硬件,用北斗導航系統進行國產化替代,保障硬件使用安全;從底層加固手機操作系統,消除軟件后門漏洞控制ROOT權限,預裝信息內容過濾管控平臺,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建設專用軟件倉庫,設置網站黑白名單,保障官兵用網安全。準入的智能手機完全引入市場化運作和競爭機制,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持續更新升級,確保官兵在使用時具有與普通智能手機無差別的用戶體驗。對于管理者“一切盡在掌握”,對于使用者“我的地盤我做主”。
四是推動互聯網和政工網集約建設、一體運用。將政工網“搬”到手機上,是貫徹落實軍委領導指示要求的實際舉措,也是廣大基層官兵的真誠訴求,更是加強政治建軍、思想引領、積極占領網絡輿論陣地的有效手段。去年11月4日,軍委領導在全軍政工網十年發展建設情況上批示:要抓好政工網與互聯網一體建設運用,推動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推動“生命線”在信息網絡時代煥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建議采取“雙域”技術標準準入軍營智能手機,外域空間用于上互聯網,內域空間運行脫密后的移動政工網、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學術論文、教育課程、健康問診等軍內應用,在日常訓練管理、后裝保障和戰時通聯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雙域”技術標準準入既避免了平臺和終端的重復建設,又方便部隊管理和官兵使用,最大限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中央網信辦已將移動政工網和“雙域”手機建設列為軍民融合十大重點工程,計劃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協調手機廠商和電信運營商,在購機費用和通信資費上予以優惠和補貼,官兵實際使用開銷反而比購買普通手機要低。★
(本文作者系軍委政治工作部輿論局文網中心處長)
責任編輯: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