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記者 曾詩淇) 11月22日,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在山東東阿縣成立。這是第一次將驢業作為一個產業召開的大會,標志著以驢業為原點、以阿膠行業為主導的“全產業鏈”的形成。來自山東、河南、新疆、青海、內蒙古等毛驢養殖、生產相關企業參會,“抱團”整合資源,共促產業規模發展。會上推選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成為協會的第一屆理事長。
據了解,目前我國擁有毛驢品種24個,其中關中驢、德州驢、新疆驢、廣陵驢等已經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產保護名錄,山東、新疆、內蒙古、河南、貴州等地均有毛驢養殖業。而我國毛驢每年存欄量為580萬頭,產出186萬噸驢肉。驢業協會是中國畜牧業協會繼牛業、羊業、鹿業、駱駝、兔業分會后建立的另一個草畜類分會。山東已建立了中國首家“種凍驢站”,已把德州驢的種驢及凍精推廣到全國10多個省(市、區)。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何新天介紹,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普及,使得毛驢的役用價值沒落。據統計,我國驢的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近600萬頭,而且還在以每年3.5%的速度下降,這跟日益增長的阿膠藥用需求量構成了矛盾。驢業分會的成立在擴大驢養殖規模、加強疫病化防控、加速三大產業間融合、扭轉驢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重要作用。
應邀參會的農業部總畜牧師王智才表示,養驢業是中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聚中國傳統的地方特色養殖業,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美譽。隨著中國人民對驢肉、驢奶、阿膠等需求量的增加,驢業發展市場前景廣闊。成立驢業協會是為了堅持產學研結合,突出毛驢良種繁殖、標準化養殖、產業化開放,給毛驢更高的待遇。
作為本次驢業發展大會的重要成果,由東阿阿膠牽手全國26家企業和科研單位發起成立了“國家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據悉,該聯盟將致力于開展全世界首個“毛驢全基因測序”研究,為我國傳統阿膠生產設立令消費者放心的質量門檻,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給未來的每一張驢皮原料、每一份阿膠產品一張“基因身份證”,可追溯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
“作為驢業分會的第一屆理事長,我將以毛驢產業快速發展為第一目標,繼續努力為毛驢爭取同豬、牛、羊同樣的養殖補貼待遇,協調多方資源,推動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高效驢產業運作模式,從而推動中國驢業和阿膠產業的健康發展。”秦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