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枝
人教版高中英語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我校經過多方實地考察與研究,創新性地實施“學思互動”的教法,即每節課至少設計10分鐘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學習過程。互動模式為“激發動機—自主學習—反饋檢測—評價反思”。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研討,我們的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教師的一言堂變成了學生爭搶回答問題、熱烈討論、大膽質疑的課堂。學生在愉快、和諧、自主協作的學習過程中體味到獲取知識的快樂,鍛煉了思維,培養了能力,提升了自信,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一、強化學生的責任感、競爭和合作意識
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單打獨斗的競爭方式已經落伍,取而代之的是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并做到雙贏。學思互動的實施恰恰培養了學生的這種意識。學思互動的前提是班級分小組互相競爭,每個學生的得分都會影響到小組整體的分數,每個組員都會意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責任和重要性,為了使小組更加突出,他們在活動中更加積極投入,做事非常認真努力。因此,強烈的責任感逐漸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而為了戰勝其它小組,他們會全力以赴幫助小組其它成員,齊心協力精誠合作去提升自己小組的競爭力,這強化了他們的競爭和合作意識,為他們今后更好更快適應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活躍課堂,
提升學生自信心
學思互動的過程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設計便于實施、科學高效的活動,學生投入積極活動,最后給予合理的評價和反思,學生的發展是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思互動的精髓是教師設計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他們之間有相互抑制相互影響的作用并能達到師生心理和行為的改變。只有當教師設計符合學生思維和行為特點的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一方面,教學中要創設一種愉快的氛圍,因為良好的師生情感氛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聯系已有經驗,設計一些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兩難情境”或者看似與現實生活和已有經驗相矛盾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另外,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創設鼓勵學生質疑的課堂教學情景并對學生的提問持積極態度,即喜歡、支持、鼓勵、引導學生提問,這些形式都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活躍的思維。為了保證互動活動高效順利地實施,活動的設計要基于生活實際,接近真實情境,緊扣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適合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只要以上兩點安排得科學合理,學生就能有效活動起來,我們常看見學生在課堂上激烈地辯論,深入地探討問題,自信地發言和大膽地質疑。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現了目標,體會到成就感,獲得了繼續探索知識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新單詞的用法時,常用的方法是配以圖片,讓學生根據情景猜出單詞的意思并挑選個別段落和句子翻譯成漢語,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學生既能知道故事的發展又能用已知的知識去解決一個新的問題,都樂于參與;同時,其邏輯、判斷、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發展。讀單詞時,先帶領大家根據音標拼出相對難讀的單詞,重點強調音節的劃分、重音的落點和元音的發音,在聽錄音后留給學生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小組練讀單詞,期間小組成員互相糾錯,確保每個單詞的發音正確。以前不懂音標或經常讀錯的學生由于膽怯而不敢發言,但在與小組成員互相切磋,研究的氛圍中,也大膽,自信起來,為了為組里爭得一分積極參與,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一個階段是評價,教師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檢查。往往每個小組都會爭搶著舉手。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參與的態度、效果和準確性給小組賦分。結果發現,學生參與的熱情超出我們的預料,他們常常為了爭得一個機會投入很大的努力。只要有了參與的熱情,他們就會有學到更多的知識的動力,才會更加享受校園生活,進而為學生發展的良性循環提供條件。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增強各方面的能力
在知識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培養學生能力的突破口,只有思維品質得到很好發展,能力才得以形成。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獨創性,鍛煉這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習題教學中,主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鼓勵提出質疑,鼓勵學生對答案和教師對客觀世界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質疑,發表不同的見解,客觀地分析正反兩方面的論據,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加強抽象與概括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和推理的嚴密性。另外,還要抓住知識、方法間的“滲透”與“遷移”,引導學生發散式思維、立體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多題歸一的能力,狠抓學生自編習題。讓學生根據根據所學內容自編題,體現出獨特性(每個學生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編題)、新穎性(每個學生均對新的情景提出新的方案)和發散性(每個學生編的題幾乎都有差異)三個獨創性品質的特點。
在反復出題和做題的過程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風格,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和思考問題,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拓寬了思維方式,能力得到發展。所有設計的這些活動,都是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滿懷激情地去體驗、感知、實踐知識學習的過程。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各種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能力逐漸形成。
四、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促進健全人格發展
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把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通過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學生間多了包容、理解、支持和幫助,懂得了責任與付出,自信心增強,每個人的獨特個性得以展示。顯而易見,他們樂于接受知識,熱愛生活,勇于挑戰,這樣的品質才是他們一生發展所需要的,是教改的意圖也是我校課改達到的效果。
自我校實施教改以來,教師的教法變了,課堂效率高了,學生進步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聲譽越來越好。是學思互動的教改讓老師們理解了新教材的教學理念,走進了學生的心里,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找到了當老師的快感。然而,教無止境,我們需要做的是繼續優化課堂設計,為學生的發展探索更好的道路。
(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