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龍飛++王歡++杜紅娟

11月7日下午,第四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出席論壇并發表了題為“拓展金融支農廣度和深度,構筑農民收入安全保障網”的講話。
屈冬玉對本屆論壇高度評價,他在致辭中表示,證監會、農業部依托農交會舉行第四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是難得的好事,也是難得的創新。
屈冬玉指出,金融服務農業,農業要攀金融這個高枝,這是農業增長的希望。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類金融服務“三農”的改革措施逐步落實,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金融服務創新不斷涌現,農民群眾所享受的金融服務水平逐步形成,有利地推進了農業、農村形勢穩定持續向好發展。特別是各類金融服務的產品越來越豐富,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金融服務應該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要求,更好地創新,更好地協調,更好地開放,更好地讓廣大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屈冬玉表示,我國農業、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面臨著資源、環境、人口等重要挑戰,農業還是一個弱勢產業,相對農業的弱勢來說,金融業應該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力度。2015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并要求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開發農產品期貨交易新品種。同時,金融也面臨著體制內、體制外、市場內、市場外的全面競爭,廣大農民歡迎這種競爭,也期待這種競爭,因為這樣有利于農業得到更好的優質服務。
屈冬玉強調,要繼續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業傾斜,積極探索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要繼續拓展金融支農的深度,推進重點領域的創新,構建農民收入的安全保障網。解決很多農業的現實問題需要采取創新的方式,要創新就要有金融支持。
屈冬玉認為,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為金融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群體,最大的消費市場,全世界都希望把產品出口到中國,這是重大利好。從產業發展來說,國家在大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種政策的創新為金融的創新提供了制度性的基礎。從農業市場化來說,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最終趨向于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農業走出去、進一步開放市場,都更需要金融部門的支持。
屈冬玉最后說,金融與農業經濟領域的專家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問題,謀劃未來,定能尋找到新的契合點和雜交點,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