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振建圖/陳雙維
精神與生命的精彩亮相
———火箭軍“礪劍征程”美術書法攝影展覽側記
文/郭振建圖/陳雙維
50載崢嶸歲月藝術形象的集中綻放,200件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的精彩亮相。
近日,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81美術館門庭熱鬧、人頭攢動。軍內外許多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競相前來觀看紀念戰略導彈部隊組建5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展,給予廣泛好評、贊譽不絕。有的說,這是戰略導彈部隊更名火箭軍后的第一次集美術書法攝影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呈現,堪稱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一曲忠誠頌歌;這是戰略導彈部隊半個世紀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的縮影,堪稱波瀾壯闊、蔚為大觀一部歷史畫卷;這是火箭軍方陣扎根導彈陣地、矢志烈焰騰飛的真情表達,堪稱為國鑄劍、敢打必勝的一腔戰斗誓言;這是火箭軍部隊強化“核心力量”“戰略支撐”“重要基石”地位作用的時代壯歌,堪稱壯我國威、振我軍威的一次集團沖鋒;這是火箭軍官兵以文化人、以藝養心的重要方式,堪稱昂揚奮進、抒情浪漫的一首戰地凱歌……還有人說,整個展覽不僅創作水準好、設計表現新、視覺沖擊力強、藝術品位高,而且將火箭軍部隊以“三愛”“五講”為核心內容的礪劍精神,以及各個時期部隊官兵的精神品格、戰斗情懷凸顯得生動感人,無疑是一個形象化的藝術殿堂、生動化的教育平臺。某通信團政治處主任權威深情地說:“看到火箭軍部隊老一輩創業者、拓荒人宵衣旰食、艱苦卓絕的奮斗場景時,我的眼睛不禁潤濕了,前輩為國礪劍的大無畏犧牲奉獻精神,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在霸權主義、帝國主義面前挺直脊梁的錚錚傲骨和不屈意志。”參加書法創作的退休老將軍董慶福等,拉著工作人員手在展覽廳合影留念,激動地說:“用我們老兵的歷史情、報國情書寫戰略導彈部隊的奮斗史,這是對歷史的敬重和創業者的厚愛,意義格外特殊、令人欣慰。”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的有關同志,以及社會各界觀展人員,紛紛暢談體會、留言嘉勉。北京華油鑫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思源說:“看了展覽我有兩個突出感受,一個是火箭軍真厲害,能夠打勝仗,我們老百姓心里有底了;另一個是心底涌現出了由衷的自信與自豪,我們的軍隊人才濟濟、文化如天,有了厚重如山的文化支撐、綿綿如水的文化傳承,人民軍隊一定會永遠向著太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這次展覽的深情歷史回顧,不僅是一種文化表達、情感釋放、戰斗形象和士氣的展現,也是火箭軍文化策劃、藝術創意、觀念創新的一次內在表達。我有幸參與了展覽活動的全過程,作為一名組織者、實施者,與部隊廣大藝術家們特別是展覽活動的總負責人、創作室副主任(兼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密切配合、攻堅克難,在強化戰略軍種意識、講述戰略軍種故事、打造戰略軍種品牌的思維觀念、方式手段、推陳出新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尋找著成功的基因和密碼。
戰略導彈部隊50年煌煌戰斗歷程,放在什么樣的藝術殿堂展示,形成相得益彰的軍事與社會效益?顯得尤為重要而關鍵。早在一年前,戰略導彈部隊黨委首長決策組織紀念50周年展覽活動時,劉洪彪副主任就將目光鎖定于新建的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81美術館,圍繞場館3個展廳、一個長廊的數千平方米藝術空間,按照籌劃一個碩大作品的宏觀思路進行策劃。在作品內容上,緊緊圍繞戰略導彈部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向強的戰斗足跡,本著厚古薄今的原則,重在展現艱苦創業的風雨歷程、重在表現部隊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重在展現官兵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嶄新精神風貌、重在突出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確保展覽主題集中、內涵厚重、思想深邃,成為一次回顧輝煌歷史歲月、展現革命優良傳統的主題思想教育。在作品數量上,不單純追求數量,重在攀登藝術高峰,按照50年的歷史進程,確定美術、老戰士書法、專業與業余人員書法、攝影各精心遴選50件作品展出。在展廳分配上,把面積最大的一個展廳分給50幅大畫,給美術創作提供可供發揮的藝術空間;把長廊留給攝影,因地制宜展現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規格的作品;將第一展廳設計為老戰士書法廳,統一規定書法創作尺寸標準,體現尊重歷史,尊重為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辛勞,尊重離退休老戰士藝術創造的情感追求。一些觀眾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看了41位老首長的書法作品,特別是年逾八旬的隋永舉、李云山等老首長的作品,感慨萬千,這不僅是單純藝術欣賞,更是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基因。在整體把握中,按照當代觀眾的藝術審美求新、求變、求美的特征,從外觀裝飾到展標設計、從展名題寫到前言撰寫、從展廳色調到畫冊印刷、從重點作品大小到一般作品裝幀,都體現當代美學意象,給人樸素大氣、精致典雅、美不勝收的感染。譬如,專業和業余人員的書法廳,既有8米長的超大作品,也有不到50厘米的小微作品,既有斗大如弘、氣勢磅礴的大字作品,也有細致如蠅的小字作品,讓藝術呈現更為豐富多樣,增強展覽有觀賞性沖擊力。
展覽組委會清醒意識到,每件作品的藝術精度和高度,決定了展覽的層次水平。打造具有戰略導彈部隊氣派和形象的精品力作是關鍵、要害,必須貫穿于展覽的謀劃準備和創作的各個階段。火箭軍和政治工作部首長堅持標準質量,親自把關審查,親自指導創作。全體創作人員抱定攀登藝術高峰、打造經典精品的初心不放松,務求“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此,專門成立了美術、書法、攝影創作隊伍,薈萃專業和業余100多名骨干參加,選定劉洪彪、竇鴻、馮根鎖等藝術帶頭人分工負責,組織美術骨干陳芳桂、馬未定、苑鳴鑫、王雙梅,以及書法骨干周劍初、徐健、周海闊等,來到戰略導彈部隊起步的長辛店、發射場尋根溯源,走進導彈部隊第一代創業者、拓荒者的精神世界學習感悟,沉到戰略導彈部隊半個世紀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的艱苦歲月中汲取營養,挖掘一代代火箭兵隱姓埋名、鐵血鑄劍的思想之根,讓那些讓人為之自豪和熠熠生輝的精神品格逐漸清晰鮮活起來。還組織一些攝影骨干來到火箭軍軍史館,蹲到龍騰虎躍的演訓第一線,虛心向部隊學習、向官兵學習,深刻領悟黨的領袖、軍隊統帥對戰略導彈部隊的囑托期望和特殊關懷,將戰略導彈部隊的信仰、傳統、歷史、擔當,融入精神血脈,迸發出用火箭軍“三愛”“四有”為核心內容的礪劍精神,創作具有戰略導彈部隊特色文藝精品的自信自覺,使創作活動始終保持“語不驚人誓不休、情不感人夜不寐”的高標準高狀態。
在書法作品創作中,堅持全國全軍一流標準不動搖,負責人認真把關,指導專業與業余書法骨干遵循書法規范、不斷探索創新,苦苦尋找具有自身特點的藝術符號。有的作品反復創作數十次,直到滿意才罷休。8米長的巨幅書法《火箭兵的夢》,創作骨干周劍初認真揣摩這段歌詞的內涵意義,虛心向20多年前創作此歌的晨楓、楚興元請教,對歌曲產生的歷史環境、背景和現實意義有了更為準確的理解把握,還設計多種創作思路,選擇最優方案創作,使得這幅草書作品遠看氣勢磅礴、酣暢淋漓,近觀遵循古法、字體舒朗、遒勁有力,字里行間跳躍著靈動的樂符,時而緩緩流淌、時而高亢激越,仿佛如同歌曲音樂一般跌宕起伏、婉約舒暢,給人溫馨抒情、豪情萬丈的藝術體驗,嘆為觀止。巨幅油畫《決策》數易其稿、精雕細刻,將50多年前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決策成立戰略導彈部隊時的獨特心情刻畫的深入骨髓,整個藝術畫面極其簡單,毛主席身著灰色中山裝,端坐在一個陳舊的沙發上,左手挾著一支燃著的香煙陷入沉思,面前茶幾上擺放著一個茶杯、一紙批示公文、一支鋼筆。主席冷峻的目光中蘊藏著豐富的政治內涵和深邃意象,好似在回想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積貧積弱的苦痛歷史,好似在思索中國戰略核力量走上世界舞臺后的國際戰略格局,好似在謀劃戰略導彈部隊建設面臨的艱難困苦……觀者在此畫前無不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歷史的波瀾在眼前云卷云舒!出自陳芳桂之手、長10米、寬5米、高4米的大型綜合材料《基石頌》,將國畫、雕塑、裝置等藝術融為一體,把導彈工程兵奮戰地層深處,用青春與生命譜寫陣地建設的英雄史話呼之欲出,令人熱血澎湃、激動不已。再譬如苑鳴鑫的國畫《軍營拍客》,黃力生的國畫《雪拌飯》、王雙梅的油畫《經天緯地》、牛茂欽的工筆畫《國之利刃》等,在創作技法運用和筆墨運用手法上,均有一定的探索與突破,為軍旅美術藝術畫廊增添了一抹絢麗。
作為視覺藝術的一次大型展覽,有了好的作品后,布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整個展覽的布展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編年敘事體結構,而是綜合考慮歷史脈絡、事件影響、藝術形式、顏色格調等因素,運用辯證思維謀篇布展。展覽形象的主體顏色是紅色,主標識是藝術化的“50”,主標題是劉洪彪題寫的“礪劍征程”。在那碩大主標識映襯下,“礪劍征程”四個大字格外醒目、直擊眼簾,將戰略導彈部隊50年的崢嶸歲月、50年的信仰如磐、50年的披荊斬棘、50年的熱血礪劍突出出來,給人直抵心靈的藝術感懷與暢想。3個展廳、1個長廊,展標分別采用紅、黃、灰、綠四種顏色,紅色為美術廳的主顏色,黃色為老戰士書法廳的主顏色,灰色、綠色分別是專業與業余人員書法廳、攝影長廊的顏色,并且與四部畫冊相對應,形成統一的藝術風格。
其次,布展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向往,不拘一格、別出心裁。美術廳的布展采取歷史脈絡與藝術風格相結合的方式布局,開局的第一幅作品油畫《決策》,既是戰略導彈部隊光榮誕生、橫空出世的前奏,也是一代偉人氣吞山河的戰略膽識,將戰略導彈部隊黨締造、永遠聽從黨指揮的軍魂突出出來,給觀眾打下鮮明烙印。隨后,美術廳以導彈武器裝備形象與油畫、國畫、宣傳畫等畫種相穿插,形成豐富多樣的藝術呈現。老戰士書法廳的布展,以老兵級別和年齡順序排列布展,既尊重職務級別高低,又考慮年齡實際,顯示出了尊重歷史與人文關懷的統一。專業與業余書法廳的布局,則以反映第二炮兵更名火箭軍的歷史性大事件開局,劉洪彪創作的《巨龍長卷句》草書作品,用“巨龍長劍神奇旅、支柱基石火箭軍”14個字,以極具草書個性的藝術形象,表達了火箭軍的使命地位,開啟了書法展覽的序幕,隨后關于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的詩詞歌賦作品,按照篆、楷、行、草、隸的藝術類別穿插展開,形成規范有序、別致精彩的藝術形象。另外,攝影長廊則以戰略導彈部隊組建發射第一枚國產“爭氣彈”為序,按照東風系列武裝裝備,以及重大歷史事件、各個時期英模代表等依次展開,金戈鐵馬、浩浩蕩蕩、奔來眼底,形成蔚為壯觀的歷史之美、藝術之美、創新之美,讓觀眾流連其中感懷光影藝術、享受典雅品位。
魯迅曾說,振奮國人士氣,首推文藝。那么,作為軍事文藝百花園中最為瑰麗風景的戰略導彈部隊文藝,注定是壯我國威軍威、武裝人民群眾精神的重要力量。
舉辦展覽的81美術館,雖說地處京城一隅,社會知名度不夠高,客觀上造成宣傳推廣的難度,但火箭軍機關以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視野和胸襟,采取多渠道、多途徑、多樣式的結合與融合,注重提升展覽的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利用《火箭兵報》和政工網等軍內媒介,向部隊發布展覽消息,開設網絡展廳,讓200幅作品搭上信息化的快車,傳遞到深山導彈陣地、戈壁發射現場,使數以萬計的官兵在網上一睹風采,感受到翰墨芳香、光影神奇,體悟戰略導彈部隊的光榮與夢想。許多官兵興奮地說,看到一張張照片的流光溢彩、一幅幅美術作品的雄渾壯美、一件件書作的深厚功底,我們的光榮感自豪感油然迸發,建設強大現代化火箭軍的決心意志更加熱切了。注重借助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中國書畫》報等行業傳媒,及時向社會發布展覽狀況、作品精華以及作者簡介,吸引廣大美術書法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競相觀展,暢談收獲感受,交流藝術創新。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翔說:“火箭軍是首個在81美術館舉辦藝術大展的軍種單位,也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必將引發社會的關注,在軍隊形成引領效益,推動促進軍事文藝走向社會、服務大眾。”同時,還發動廣大作者利用微信平臺,向親朋好友發布展覽信息,100多名作者人人都是信息員、個個都是宣傳者,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渠道,迅速將展覽情況傳播到軍內外。社會各界人士或在微信上,或在展覽現場,走近一件件作品、體味一個個故事,談藝術論國防,講體會悟精神,通過作品透視戰略導彈部隊的建設成就,理解火箭兵的忠誠之美、雄渾之美、崇高之美,對我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北京市昌平區工商聯合會副會長謝秉灶說,整個展覽求真務實、樸素真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連印刷的作品集,材質普通,裝飾簡潔,但卻顯得不平常、不一般,其根本是因為匠心獨具的設計、豐富精彩的作品,讓其達到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甚至還會衍生或演繹出一個又一個新的藝術傳奇……★
責任編輯:邢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