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明
對推進文職人員制度建設的思考
王國明
習主席指出,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是軍隊政策制度改革的重頭戲。文職人員制度作為我國軍事人力資源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民人力資源融合發展的重要實現形式,當前仍面臨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多重制約,需要抓住改革強軍戰略契機,積極推進創新發展。
適應我軍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的大趨勢,要充分發揮文職人員制度的杠桿作用,引導社會人力資源向軍隊合理有序流動,實現軍隊瘦身健體、優化重組。
一是發揮文職人員在部隊建設領域的“生力軍”作用,強化一線現役力量投入。軍事領域本質上是社會分工的一個分支,涵蓋大量軍地通用專業,如醫療、營房、教學、網絡技術等,完全由現役軍人承擔,會分散戰斗部隊現役力量,特別是在軍隊精簡裁員的形勢下很難實現;完全交給社會承擔,又難以滿足軍隊的特殊要求。要通過實施文職人員制度,將地方人力資源引入軍隊建設領域,作為一支新生力量承擔服務性、輔助性工作任務,從源頭上解決現役力量供求矛盾和滿足軍隊專業化要求,從而將有限的現役力量投向備戰打仗一線,把精鋼用在刀刃上。
二是發揮文職人員在軍事行動領域的“助推器”作用,促進軍事任務有效完成。從世界軍事實踐看,外軍裝備維護、后勤保障等工作基本由文職人員承擔,為軍事任務順利完成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戰爭是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聯合作戰,主要特點是信息主導、體系對抗、聯合制勝,對多元化、專業化人才提出了很大需求。要統籌發揮現役和非現役力量各自優勢,從備戰打仗視角審視和設計文職人員制度,將文職人員隊伍投入作戰保障體系,緊貼備戰打仗需求引進社會成熟人才、圍繞作戰緊缺專業夯實人才儲備、緊跟作戰進程快速高效補充人才,以人力資源合理分工、有效協作提高部隊體系作戰能力。
三是發揮文職人員在高尖端技術領域的“突擊隊”作用,支撐軍事能力升級轉型。當前,我軍正處在轉型發展的節骨眼上,信息、生物、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尖端技術領域越來越成為戰斗力生成的重要增長極,這些領域人才培養難度大、成才周期長,軍隊既需求量大又無力自給自足。要摒除封閉僵化的人才觀,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將用人視野投向廣闊的社會人才資源,以實施文職人員制度為支點,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切實在高尖端技術領域打造龐大的精英人才群體,在重大軍事科研項目攻關上形成人才集聚效應,突破軍事能力升級轉型的戰略瓶頸。
引進大批地方優秀人才為軍隊服務,既是我軍建
文職人員制度是我國軍事人力資源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體現。要在改革強軍進程中,積極推進文職人員制度建設,不斷優化我軍軍事力量構成,采取有力措施吸收引進大批地方優秀人才,通過科學管理把文職人員隊伍用活用好。
文職人員;制度;國防和軍隊改革
一是在社會地位上提高職業榮譽。明確界定文職人員身份屬性,將文職人員定位為在軍隊服務的國家工作人員,享受地方相應人員同等甚至更高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加強文職人員制度宣傳普及,納入軍地政策制度學習、國防教育和就業培訓體系,大力宣揚我軍文職人員制度的巨大優勢和文職人員職業的發展前景;結合軍人職業榮譽政策體系建設,出臺文職人員榮譽政策規定,增強社會對文職人員制度的政治認同心理認同,提高文職人員職業榮譽感獲得感。
二是在職業規劃上構設良好前景。針對軍隊特點需求,合理劃分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等崗位類別,讓社會人才能夠廣泛融入、盡展其長。合理調控高、中、初各層級崗位分布,總體呈塔形結構,初、中級崗位比例大致相當,形成適度晉升空間。突出任職資格、招考聘用、能力培訓、考核評價等系統設計成長路徑,構建清晰順暢的進、訓、升、管、用、出職業發展通道,保證大部分適崗稱職的文職人員能干到退休,德才優秀的有充足發展空間。
三是在待遇保障上形成比較優勢。針對文職人員軍地雙重屬性,構建以崗位工資為基礎、以績效工資為主導、以軍隊津(補)貼為補充的工資體系,使文職人員實際收入水平高于地方同類人員,與相應現役軍官大致相當。加強軍地在文職人員社會保障立法中的溝通協調,開展常態化聯合督導,下大力解決政策不配套不接軌和執行不落地質量差等問題。建立緊缺專業和高層次人才優待政策,通過給予服務軍隊獎勵、安家補助、科研啟動資金等,以超常措施“筑巢引鳳”,提高軍事核心領域的人才競爭力。
文職人員作為在軍隊工作的地方人員,需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把我軍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為更好集聚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通過教育管理強化姓軍意識。堅持權責統一、權責對等,科學界定文職人員權力和責任,在參建議建、工作協調、內外交往上,享受現役軍人同等的自主權和話語權;在學習教育、行政管理、組織生活上,與現役軍人統一組織、同樣要求;在著裝、禮節、履職以及戰時管理上,參照現役軍人標準制定具體規范,形成剛性約束。特別要加強對文職人員思想政治、履職盡責、遵章守紀的考核,與晉職晉級、競聘解聘、待遇保障緊密掛鉤,驅動文職人員強化軍隊屬性、立起職業標準。
二是通過計劃調控提高隊伍效能。加強能力培訓,將文職人員培養融入軍隊“三位一體”培養體系,鼓勵和組織文職人員入軍地高校、科研院所、裝備生產廠家深造,安排文職人員參加聯演聯訓和執行重大任務,推動隊伍能力升級。堅實人才儲備,突出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通過院校補充、組織委派、特招特聘等加大引進力度,通過超配留用、延期解聘等加大儲備力度,通過兼職、預聘和項目合作等加大預置力度,保持一批規模適中、專業齊全、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隊伍。搞好應急補充,建立戰時文職人員調配預案體系,健全軍地平戰一體協作機制,并結合首長機關訓練、實兵演習演練、執行重大任務等檢驗完善,實現與實戰的對接。
三是通過關心愛護增強歸屬認同。核心是解決部隊各級黨委領導思想觀念問題,切實從政治和戰略高度認識文職人員制度,從用賢無類、唯才是用的視角審視文職人員工作,從內心深處、思想根子接納文職人員、賞識文職人員、關愛文職人員,摒除“外來戶”“臨時工”“二等公民”等偏見。真正帶著感情做好文職人員工作,放手使用發揮文職人員作用,虛懷若谷聽取文職人員意見,傾心盡力解決文職人員住房、醫療和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積極挖掘宣傳文職人員隊伍中的先進典型,以上率下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激勵廣大文職人員把個人發展融入軍隊建設、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實踐,安心穩神奮發進取。
【作者系西部戰區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局副局長】
E263
A設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實施文職人員制度的根本指向。當前,地方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穩定難、保留難問題,已成為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的軟肋。文職人員制度建設,必須遵循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市場法則,以打造職業優勢謀求人才優勢,在人才市場化全球化大趨勢中搶占先機、掌握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