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昌利
對建立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的思考
裴昌利
運用信息化工具建立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有助于掌握官兵思想狀況、提高思想工作效率、形成思想工作合力。應優先依托移動終端建立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系統,在營連信息庫建設中確保原始信息“真”、適時錄入信息“準”,不斷提高政工干部的信息素質,用好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
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
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工作,將官兵的思想動態集聚成政治工作信息庫的重要部分,并借助網絡有效利用,既是政工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在深化軍隊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設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不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現實可行性。
一是豐富官兵信息登記內容,有助于全面掌握官兵思想狀況。當前,部隊數據庫的基本信息采集表大都包含官兵姓名、性別、部職別、籍貫、民族、學歷層次等內容,但是,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掌握官兵的靜態信息,更要關注官兵的動態信息,因為它更直接地反映官兵思想與工作的實際,而這一部分內容恰恰在現有數據庫中沒有體現,現有的德才表現、組織鑒定等內容也不夠完整、詳實。相應記錄的完善,能使官兵思想情況的數據得到豐富、質量得到提升,同時又不增加紙質檔案的容量。
二是記錄官兵成長過程信息,有助于提高思想工作效率。從時間角度看,每名官兵的經歷都伴隨著思想活動,這些經歷串聯起來形成了官兵自己的思想活動軌跡。以筆者為例,在連隊工作7年,歷經3任指導員、5任教導員變動,現在進入院校學習,學員隊政委如何了解我的思想活動軌跡?通過查閱檔案、電話咨詢原單位、談心了解等方式,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難以實現、效率不高。借助思想動態信息庫,政工干部只需打開頁面,就能像瀏覽朋友圈信息那樣,輕松獲取相關的思想狀況。這樣,一方面能大大縮短了解官兵時間,另一方面在進入面對面談心時,也使得心里更有底,能提高思想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三是實現官兵信息快速共享,有助于形成思想工作合力。一名戰士一般要經歷征兵政審、新兵連、老兵連,有的還有學習、培訓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負責思想工作的政工干部。在該戰士出現思想問題的時候,他不同服役階段的政工干部對其思想問題及其解決的歷史記錄,便能提供有用的參考,幫助現任政工干部圍繞該戰士的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形成“綜合診治”、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地域限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瓶頸。在基層實際中,依靠短信、電話等方式,可以了解該戰士的相關情況,但是無法在解決層面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開發利用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能有效突破地域限制,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各個不同時期的政工干部,能像醫療專家會診一樣,共同為該戰士“把脈會診”,政工干部在開展思想工作過程中,好比接觸到雖未謀面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良師益友。這樣既破除了以往分段式解決官兵思想問題的限制,也借助信息化手段產生1+1>2的教育效果。
當前軍隊政工網建設比較快,各戰區、軍兵種,都建有自己的政工網,與全軍政工網相鏈接,應該說利用現有網絡完全可以建立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系統,但結合基層實際,依托移動終端更有利于信息庫發揮相應作用。就像互聯網應用程序兼有“手機版”和“電腦版”一樣,在堅持一體化建設的前提下,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手機版”更需要優先建設。
一是簡單便利,易于上手。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使用非常簡捷,只要熟悉QQ、微信的聊天、發送狀態功能,都能快速上手,不需要特別培訓。從成本角度來看,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增加一個APP應用程序,也比購買臺式電腦、筆記本的投入更小。
二是使用靈活,便于維護。當前部隊訓練越來越正規,強度也有了明顯提高,在不影響官兵休息的前提下,使用移動終端可以不受場地的限制,不必固定在網絡室或者班排宿舍內,更容易滿足官兵的私密性需要。同時部隊外訓、演習時間普遍在三個月以上,野外條件下移動終端的使用不存在空檔期,更加有利于信息庫的運行與維護。
三是安全管控,利于保密。一些單位已經采取了定時開放wifi熱點等措施,既能滿足官兵的用網需求,又能有效監控涉軍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條件的單位也可以采取公用智能機、平板電腦等方式來增強保密的可靠性,采取實名認證的注冊方式,也能使原始數據采集的真實性得到保證。
四是維護更新,便于拓展。移動APP應用程序可以通過更新包來實現新功能的拓展以及自身漏洞的修補。就拿微信來說,從一種聊天軟件已經衍生出電子銀行、打車、電影購票等多種功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生活。采取移動APP應用的模式,在確保思想情況采集這一初始功能的前提下,開發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衍生功能,可以促進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面對的是基層營連,服務對象是政工干部,采集的就是一線官兵的詳實信息。在保護好官兵隱私的前提下,共享的范圍不應局限于旅團這一級,特別是針對官兵跨單位調動、進院校培訓等情況,首要考慮的就是互聯互通問題。同時,軟件、終端的投入以及官兵的規范使用,都是需要關注的方面。建議按軍委研發維護、戰區配套硬件、旅團培訓指導、營連使用反饋的原則來建設。在營連建設這個層面,需要把握好“真、準、用”三個要求。
一是采集原始信息,確保一個“真”字。每名官兵入伍前的經歷對其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影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關注官兵服役期內的表現,要從源頭上尋找著力點。官兵原始信息的采集,應該追溯到入伍前至大學乃至中學期間,通常應從征兵工作展開后開始。對于一些對象的特殊情況,比如家庭變故、婚戀問題等重要信息,負責政審的干部應認真掌握,確保入伍前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在官兵服役過程中,思想骨干、黨團小組長、班排長等人員負責掌握官兵現實思想反映,包括官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原始信息的采集以記錄一人一事為主,力求客觀采集官兵思想活動信息,確保不失真。
二是適時錄入信息,確保一個“準”字。談心是行之有效的了解官兵思想情況的方法,但是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通過談心準確地掌握官兵的思想動態。政工干部尤其政工主官要在充分掌握官兵原始信息后,進入核實、處置、提煉階段,并認真負責地錄入系統。政工干部在處理過程中,不能簡單就事論事,應該從官兵思想狀態發展變化的角度著手,突出處置方式與官兵反饋這個重點,準確記錄思想政治教育互動過程。只有連貫地反映官兵思想狀況,信息庫才能成為準確反映官兵思想的“動態數據”平臺。
三是提升信息素養,確保一個“用”字。首先政工干部要認清信息庫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它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代替不了實實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政工干部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基本功,只有借助信息庫把教育搞活搞透,才能提升所屬人員對信息庫的信任,更好地提升教育的信服力。最后政工干部要主動創新,研究信息庫的拓展功能,而不是簡單把信息庫當成電子化的談心記錄本。同時旅團政治機關要從創新發展的高度,引導政工干部之間的信息流動,通過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的“會診”功能來共享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政工干部的信息素養,確保營連會用、能用、活用基層官兵思想動態信息庫。
【作者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