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辰
(鄭州市兒童醫院核醫學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兒童食物不耐受與過敏性紫癜相關性分析
王旭辰
(鄭州市兒童醫院核醫學科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兒童食物不耐受與過敏性紫癜病發的關聯,進而尋找預防和治療過敏性紫癜的有效途徑。方法:通過我院的過敏性紫癜患兒以及健康體檢兒童對十四項食物的食物不耐受檢測的對比分析,觀察不同食物特異性IgG的陽性變化。結果:觀察組的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病變患者食物特異性IgG的陽性明顯高于健康對比組,且雞蛋、鱈魚和牛奶的食物特異性反應最強烈。結論:通過對患兒食物不耐受檢測對某些特定食物存在的不耐受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為臨床實施個性化的健康飲食指導來預防和治療過敏性紫癜具有臨床實踐意義。
關鍵詞過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食物特異性IgG陽性率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以全身小血管炎癥為主要特征的變態慢性反應疾病,常病發于學齡前兒童,病因復雜,藥物、食物、疫苗接種、花粉以及預防接種等都可以成為誘發的病因,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過敏性紫癜與食物的不耐受關系更加緊密。對血清食物特異性IgG抗體水平的檢測找出不耐受食物,進行采取忌食及其他控制飲食措施,為臨床對兒童的過敏性紫癜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提供依據。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兒科初步確診為過敏性紫癜的患兒55例為觀察組,排除入院前一周內使用過抗組胺藥和糖皮質激素以及患有濕疹等過敏性疾病和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兒,且要求為初次發病。男女比例為3:2,年齡3-14歲,平均8歲;并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健康兒童30例為對比組,且要求無過敏性疾病史、陽性家族史、無明顯感染史及特殊藥物服用史,男女比例2:1,年齡3-13歲,平均8歲。兩組在年齡和性別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當出現皮疹大部分消退、關節疼痛基本消失、腹痛基本消失、無便血癥狀時,即可認為臨床癥狀緩解。
1.3 研究方法
采集患兒靜脈血2ml,加入抗凝劑15分鐘后,以3000r/min分離血清并保存在-20度的冰箱內,集中進行IgG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同時設置空白對照孔,標準曲線孔和陽性質控孔,在酶標儀上讀取數值,對照說明書進行IgG水平的劃分,分為無過敏(0U/L)、輕度過敏(0.05-0.10U/L)、中度過敏(大于0.10-0.20U/L)和重度過敏(大于0.20U/L)。
1.4 檢測儀器
我國白洋離心機廠生產的b320型普通離心機;芬蘭SANTQ公司生產的WellscanMK3標準規格酶標儀;美國Biomerica公司生產的食物不耐受檢測過敏源IgG試劑盒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資料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 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觀察組過敏性紫癜患兒食物特異性IgG陽性率明顯高于健康對比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2.食物不耐受的總體檢測結果(詳見表一):
觀察組的食物特異性IgG抗體總陽性率為89.9%,引起不耐受的食物依次為雞蛋、鱈魚、牛奶、蟹、大米、大豆、小麥、西紅柿、牛肉、蝦、雞肉、玉米、豬肉、蘑菇;
對比組食物食物特異性IgG抗體呈陽性的引起不耐受食物的依次為雞蛋4例,牛奶,大豆;小麥;大米;蝦;蟹;剩余檢測食物引起陽性變化很小。
所有患兒的食物不耐受檢測中,陽性率達89.9%,其中,1種食物特異性IgG升高者89例90%,兩種食物特異性IgG升高者89例90%,三種食物特異性IgG升高者89例90%,四種及以上食物特異性IgG升高者89例90%。

表1 過敏性紫癜患兒食物特異性IgG檢測結果
3.討論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態反應性疾病,研究認為它是IgA和IgG免疫復合物在人體毛細血管壁的沉積引發的III型變態反應免疫復合物疾病,一般情況下,患兒皮疹能自然消退,然而大部分患兒容易反復發作,進而引起腎臟及腸胃的損害,生活中的藥物服用、食物攝取、疫苗接種、蚊蟲叮咬以及花粉過敏等都能誘發患兒的過敏性紫癜,導致人體發生復雜的免疫反應,產生慢性免疫損傷,但其發病滯后,缺乏特異性的癥狀,加上兒童無法準確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必要時借助借助實驗室檢查,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特異性 IgG 抗體進行查找,這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現階段尋找食物變應原的有效途徑之一,使得病情被忽視,通過食物不耐受檢測,尋找引發人體慢性免疫損傷的食物變應原十分有效[1]。
本文研究表明過敏性紫癜患兒多存在食物不耐受現象,而且食物不耐受率高達77%。在檢測的十四項食物中,大豆、西紅柿和小麥為主的植物性過敏性紫癜原的致敏性最高,玉米、大米和蘑菇最低;在動物類中,按照高低依次為雞蛋、牛奶、鱈魚、蟹和蝦,牛肉、豬肉和雞肉的致敏性較低。如果繼續攝食不耐受食物會導致人體內繼續產生免疫復合物,加重機體免疫負擔,最終會超出機體免疫負荷,給人體帶來不可挽救的疾病,現實中,很多家長會對此產生疑惑,因為很多孩子食用過很久的一些食物不耐受型食物,例如雞蛋、牛奶等,但并未發生過敏性現象,這主要由于食物不耐受對人體的影響是慢性積累的過程,可能由某種或者多種食物引起,這也導致了過敏性紫癜食物不耐受原發現的困難。因此通過食物不耐受的檢測,了解會患兒產生不耐受的食物,找出引發過敏性紫癜的病因,避免使用不耐受食物,并通過有效的飲食控制以及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不僅能夠有效地預防兒童過敏性紫癜病癥的發生,還能有效地緩解已發生的病情,具有重要意義[2]。
綜上所述,通過對患兒進行食物不耐受檢測,能有效的找出誘發疾病的食物原,對其預防和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代汝俊. 兒童過敏性紫癜與食物不耐受的相關性研究及意義.河北醫科大學,2013.
[2]許飏,廖勇梅,黎昌強,熊霞. 兒童單純型過敏性紫癜與食物不耐受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2010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2010:3.
【中圖分類號】R55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