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瑾 俞教華 郁丁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 浙江 杭州 310000)
紅外線照射護理在預防PICC穿刺處紅腫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梁瑾俞教華郁丁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院區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討紅外線照射護理在預防PICC穿刺紅腫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間收治的需擇期進行PICC穿刺的患者共10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52)術后僅給予常規護理,而觀察組(n=55)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早期的紅外線照射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受試者術后一周穿刺口紅腫滲血以及靜脈炎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一周穿刺處發生紅腫4例,滲血1例,無紅腫滲血并發例子,穿刺紅腫滲血發生率為9.09%(5/55),靜脈炎并發癥發生率為1.82%(1/55),而對照組患者術后一周穿刺處發生紅腫6例,滲血3例,紅腫滲血并發2例,穿刺紅腫滲血發生率為21.15%(11/52),靜脈炎并發癥發生率為15.38%(8/52),兩組紅腫滲血以及靜脈炎發生率差異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紅外線照射護理應用于PICC穿刺的輔助預防中,可顯著降低術后穿刺處紅腫滲血以及靜脈炎的發生率,其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紅外線照射;PICC穿刺;紅腫;滲血;靜脈炎
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腫瘤的治療中其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法主要是指采用引導針經外周靜脈穿刺,以將中心靜脈導管插入并使其頂端位于上或下腔靜脈內的深靜脈導管置入術,是長期進行靜脈輸液和化療最理想的安全管道,操作簡捷、使用安全,目前已經得到臨床的普遍認可。但近年來相關研究表示[1],PICC穿刺后的并發癥發生較為嚴重,而適當的臨床護理措施對預防PICC穿刺紅腫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將對紅外線照射護理在預防PICC穿刺紅腫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擇我院107例需擇期進行PICC穿刺的患者展開研究,所選對象來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住院患者,并且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在醫師的告知下自愿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2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30例,年齡介于17-72歲,平均年齡(48.76±5.67)歲,其原發病為急性白血病22例,霍奇金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多發性骨髓瘤6例,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癥3例。置管位置在貴要靜脈者36例,肘正中靜脈者14例,頭靜脈者5例;而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齡介于18-70歲,平均年齡(49.17±5.21)歲,其原發病為急性白血病21例,霍奇金淋巴瘤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多發性骨髓瘤7例,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癥2例。置管位置在貴要靜脈者35例,肘正中靜脈者 13 例,頭靜脈者4例。兩組患者在相關資料、穿刺環境、穿刺程序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由我院護士根據醫囑進行病情觀察、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措施。術后予以加壓止血,囑咐患者勤做松握拳動作,抬高患肢,避免穿刺側手臂劇烈活動,定期更換敷料,觀察穿刺處有無紅腫疼痛等;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早期的紅外線照射護理[2]。所用儀器為上海躍進醫用光學器械廠生產的YSHD-I 型遠紅外線理療器,電源:220V/50Hz,功率:120W/80W,溫度:40℃-70℃(可調),患者于術后24小時采用紅外線照射穿刺局部,照射距離約20cm,15min/次,2次/d。觀察并比較兩組受試者術后一周穿刺口紅腫滲血以及靜脈炎的發生情況。其中,靜脈炎評定按WHO標準分為四個等級,0 級表示無痛,I 級表示無痛,但局部發紅,Ⅱ級表示中度疼痛,局部輕度腫脹、灼熱,而Ⅲ級則表示重度頑固性疼痛,中重度腫脹[3]。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則采用X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0.05,則表示其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穿刺紅腫滲血發生率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口紅腫滲血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67,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穿刺紅腫滲血發生率對比
2.2 兩組靜脈炎發生情況率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炎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比較也具有統計學意義(X2=12.35,P<0.05)。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穿刺靜脈炎發生率對比
3.討論
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因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簡便安全、效率高、患者痛苦時間短等優點而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尤其在長期靜脈輸液及腫瘤化療中的應用最為廣泛。但該法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也存在者一些并發癥,一般在PICC穿刺后,置入的導管對靜脈容易造成一定的物理性損傷,加之疾病本身的影響以及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損傷,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逐漸降低,侵入性操作極易引起感染,因而非常容易導致穿刺點紅腫出血、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為有效降低 PICC 所致穿刺點紅腫出血、靜脈炎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其有效的術后護理是關鍵所在。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紅外線照射早期護理,利用人體對紅外線波長光能量照射具有選擇性吸收的特性,采用紅外線輻射作用于局部病變組織,使其有效吸收并產生固化黏膜效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體細胞的活力,增加了機體的生物免疫功能,對預防穿刺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證實,紅外線照射護理應用于PICC穿刺的輔助預防中,可顯著降低術后穿刺處紅腫滲血以及靜脈炎的發生率,其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潘怡梅.留置PICC管穿刺點出血的因素及預防[J].實用全科醫學,2007,5(8):717.
[2]張睿,張輝,孫艷麗.紅外光照射預防留置針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09,30(18):2105-2106.
[3]馮國琴,肖紅.紅外線局部照射聯合百多邦治療PICC穿刺點出血紅腫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8):1022-1028.
[4]王厚梅,李瑞芳,李海燕.紅外線照射預防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后無菌性靜脈炎的研究[J]. 新醫學學刊,2009,6(2):200.
[5]田吉美,劉鳳琴,王淑英,等.遠紅外線照射預防乳癌患者PICC致機械性靜脈炎50例臨床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2):124.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