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臺州市立醫院 高壓氧治療科 浙江 臺州 318000)
舒適護理對提升高壓氧治療患者依從性的作用觀察
張曉霞
(臺州市立醫院 高壓氧治療科浙江臺州318000)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高壓氧治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采用舒適護理前后高壓氧治療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醫囑依從性。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依從性高,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密切護患關系。
關鍵詞舒適護理;高壓氧;依從性
近年來我國高壓氧治療發展迅速,臨床上運用高壓氧治療的病種多達百種以上,其中有些病種已成為常規治療手段,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不過,高壓氧治療效果除與適應癥選擇、原發病治療緊密相關外,還與療程密切相關,即需要一定次數和連續性才能達到較好療效,而臨床上經常有患者不遵醫囑中斷治療,嚴重影響療效[1]。患者依從性差有多方面多層次原因,對治療認識的不足及治療中產生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適均為不依從性影響因素[2]。對此,我科嘗試將舒適護理應用于高壓氧治療中,最大程度弱化患者在治療中的不適,改善其精神和軀體狀態,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9月~2014年12月采用舒適護理接受高壓氧治療患者360例(試驗組),其中男192例,女168例,年齡9~65歲,包括腦梗死、一氧化碳中毒、顱腦外傷、脊髓損傷、頸椎術后、骨折術后、面癱、突發性耳聾、耳鳴等多類病患,另有東風化工廠硫化氫中毒6例,其中2例呈昏迷狀態。
另以2014年6月-2004年9月采用常規護理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3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7例,年齡14~7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教育背景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我院使用的是山東煙臺生產的多人空氣加壓艙,治療壓力0.2MPa(2個絕對大氣壓),使用微阻力面罩供氧,加壓時間15-20分,減壓時間25分,穩壓70分鐘,其中吸氧時間20 分鐘× 3次,中間休息5分鐘×2次,總共時間約115分。每天1次,(特殊病歷除外)10次為1療程。
1.3 護理
常規護理:根據醫囑安排患者,進艙前告知患者治療時間、禁帶物品等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正確吸氧方法,特別強調加壓時運用咽鼓管調壓以減輕耳部不適感,減壓時不要屏氣或用力咳嗽,以免造成肺氣壓傷,并告知注意保暖。出艙后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通知安排下次治療時間等。
舒適護理: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3]。據此核心理念,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如下三個層次實施:
①舒適化護理
硬件:與普通治療環境相比,笨重密閉的高壓氧治療艙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既帶來神秘感也易使人產生壓抑感,所以首先是盡量給患者營造一個整潔舒適的治療環境,輕松愉快的治療氛圍。艙內做到整潔干凈,溫濕度適宜,無任何不良氣味。醫療物品擺放有序呈備用狀態,艙壁內安置電視機,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或畫面。
軟件:護理人員業務技術水平過硬。對待患者態度溫和,熱情周到,一視同仁,以愉快的心情與患者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并給出合理解答。
操作:合理安排每批治療人數,熱情接待。每位患者一本高壓氧治療宣傳手冊,由護士詳細宣教,耐心講解,親自示范,使患者充分了解高壓氧治療過程可能出現的不適,掌握正確咽鼓管調壓動作,即咀嚼、吞咽、和捏鼻閉口鼓氣,無禁忌證者首次治療滴1%呋嘛滴鼻劑,防止因鼻塞而影響鼻咽管通暢情況。同時為患者提供1杯熱水做吞咽用。交代進艙前排盡大小便,還應避免攝入易產氣食物或含碳酸較多的飲料,比如牛奶、豆類、洋蔥、大蒜、可樂、汽水等。每次治療前進行安全教育,普及高壓氧治療安全知識,嚴查帶火帶電物品或易燃易爆材料,如打火機,香煙、火柴、手機、手表、車鑰匙、電動玩具、酒精、汽油等。教會治療患者中至少一人掌握清水滅火器使用方法,讓患者增加安全感。
治療開始時,通過監視屏及對講系統與艙內患者聯系,特別是第一次入艙治療的患者,及時溝通,消除緊張的情緒,并為艙內患者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減輕緊張、憂慮、恐懼心理,分散注意力[4]。加壓時通知并提醒患者不斷做吞咽、咀嚼和捏鼻閉口鼓氣動作,防止耳部不適。嚴格掌握升壓速率,特別是壓力在0.04(表壓)下,認真觀察患者,一旦出現耳痛,立即停止加壓,根據情況適當減壓,協助患者調整,好轉后再繼續加壓。
調整好艙內的溫、濕度及光線;升壓、減壓過程中溫度變化大,及時根據艙內溫度調整,并提醒患者注意保暖。治療期間,艙內空氣容易出現異味,定時進行通風換氣,以保證艙內的空氣質量新鮮。
②個性化護理
評估:評估患者對疾病和高壓氧治療的認知程度。
了解:高壓氧治療患者病種多樣,年齡段不一,個體差異較大。
制定:根據對患者的評估和了解,因人而異,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標準,一般可依據病種特點加以操作把握,如:
呼吸功能不良、身體虛弱的患者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頭暈,甚至大汗淋漓。對于該類患者可選擇帶有球囊的吸氧管道和大小合適的呼吸面罩,以減輕呼吸阻力的影響,使其得到更好的吸氧;
顱腦外傷患者意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往往出現吸氧中斷,一般安排家屬陪同,使其能更好的治療;
突發性耳聾如聲阻抗報告顯示低頻患者,容易發生鼓膜內陷,產生耳悶、堵脹感,引發耳痛,需要頻繁與患者做好溝通,以便吸氧治療。
另,低齡患者相比于成年患者對疼痛承受能力差,更易產生孤獨恐懼心理,重點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鼓勵,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勇氣。
③溫馨式護理
多人空氣加壓艙多為集體治療,一次治療人數可達十幾人,而和諧友愛的氛圍,能解除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放松心情。初次治療的患者先帶其熟悉周圍環境和高壓氧艙環境,并安排在有過高壓氧治療經歷的患者旁邊,做好介紹,以便在艙內互相關照。
陪艙家屬也是舒適護理參與者,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講解高壓氧治療有關知識,讓他們經常鼓勵安慰患者,以良好的情緒完成治療。
治療前與患者進行一定溝通,獲取相關有用信息,以便安排護理工作,同時使患者更加放心。一次治療結束后告知下一次治療時間,或根據患者要求調整安排。未如約治療的患者及時電話提醒詢問。對治療結束的患者進行一次電話回訪。
2.結果
采用舒適護理后樂于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明顯增加,患者普遍反映不存在恐懼不安心理,加壓引起的耳部不適感亦不突出,基本沒有因治療不適或心理問題而放棄治療的現象,患者依從性明顯提高。例如,常規護理組中曾有一例14歲突發性耳聾患者和一例16歲癲癇術后患者,均因加壓時耳朵疼痛,產生哭鬧等激烈情緒,最終因害怕而中斷治療。在采用舒適護理后,2例年齡最小(9歲)的突發性耳聾患者,均配合良好,無不良情緒,接受共30次治療(每10次治療后休息2天),治療效果佳。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采用舒適護理前后高壓氧治療例數及構成比例(%)
(P<0.05)
3.討論
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技術操作,更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過程,而舒適護理就是這樣一種充滿人本色彩,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是整體化護理內涵的延伸,是護理追求完美的結果[5]。將舒適護理貫穿于高壓氧治療的始終,不僅要求護士掌握多方面知識,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求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高壓氧治療環境特殊,首次治療患者更易產生恐懼孤獨焦慮等不良情緒。治療過程中,密閉的環境,加壓時產生的耳部不適甚至疼痛,患者易產生怕病未治好,耳朵又出毛病的顧慮或排斥心理[6],因此中斷治療的現象較突出。應用舒適護理,讓患者消除顧慮,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同時又提高患者對高壓氧的認識,使其主動遵從醫囑完成療程,利于早日康復。此外,舒適護理使患者感受到護士的關愛,患者滿意度提高,對于密切護患關系也是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趙玉,陳淑媛,王希柱.護理干預對高壓氧治療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64.
[2][6]鐘運露.高壓氧治療患者不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70-71.
[3]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5.
[4]黃建萍,魏冰,黃葉,等.我國高壓氧專科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27.
[5]李亞靜.舒適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98.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71-02
作者簡介:張曉霞(1981.05-),女,浙江臺州,大專,自2002年至今就職于臺州市立醫院,現為該院高壓氧治療科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