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瑜彥
他關心悠藏于江南水鄉的私房菜館,也關心香榭麗舍大街上每一扇獨特的櫥窗。他在意能否給世界帶來更具文化意蘊的作品,也在意異國的設計師能否走進中國來。動手搭建一個溝通平臺,接生孕育成熟的靈感,讓國際創意設計“落地”中國,是方峻先生從一個設計師,轉變成為設計師服務的珍貴人生選擇。
與方峻先生初會面,遙遙一見便知曉是他。一頂紅色的鴨舌帽下是一派朝氣洋溢的設計師范兒,實在難以讓人相信,他已經從事設計行業20年。從香港本土來到“設計之都”深圳,方峻帶著滿腦子的創意涌泉,開辟一條藝術專線,從二維到三維,從單一到多元,永遠都在嘗新、探險的驚喜旅途。
談起設計師,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私人并充滿個人意識的工作,可是方峻偏要在這個行業之上,讓藝術與藝術之間構建出互通的橋梁。他的理想,是把全球各地的創意設計,都裝載到一節節的車廂里,并通過一條特定的專線軌道,排除一切障礙與損耗,抵達中國并成就終端的目標藝術。
設計 讓人驚奇的魔術
如果非要給設計下一個定義,方峻認為,設計就是變魔術,是一個讓普通的事物產生驚奇的神奇過程。但從基礎建筑學起步的他,也清晰知道設計不是單純的天馬行空,在橫七豎八的框架桁梁之中,設計是以它內在的邏輯做支柱的。“設計的基本,是其科學性。”
的確,在玄乎其玄的設計表象背后,方先生更追求的,是設計本身實實在在的文化底蘊。他曾為比利時皇家御用珠寶品牌WOLFERS的上海金茂旗艦店進行特色設計,賦予這個帶著濃郁皇室血脈的珠寶名館一連串紛然交織的葡萄藤,以19世紀綺麗流暢的藤蔓印跡,烘托出其品牌近500年的悠長歷史及深厚的藝術淵源,步入其中,能帶給人新藝術主義的時空穿越之感。
除了設計,方峻先生也修讀哲學,他感激哲學所饋贈他的新穎邏輯思維,讓他在設計上的時候,不再囿于表面的美感或單一的風格,他認為一切的個性、偏好、定義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仿佛在他眼中,變化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且,他會優先考慮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性,十分注意融合每一個項目在當地的風土人情,用心開發每個地方獨特的原材料。他欣賞那些“在大海之沿,則悉心搜集有雪白紋理的貝殼,在山丘之上,則把起伏的山地翻轉以覆頂”的好設計,甚至直接啟用當地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本土理念去創作。“要讓一個設計,擁有它當地的唯一性,這樣才能賦予它靈魂。”方峻先生言道。
平臺 讓國際創意“落地”中國
構建一個國際化的互聯網創意平臺,是源于方峻先生每年不少于兩次的環球旅行與游歷。因為設計上的交流,他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同行,發現他們都想到中國這個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的設計勝地一展才藝,可惜受阻于語言溝通、文化理念等障礙,一直難以打通渠道。方峻大受觸動,他堅信藝術本來就該有流動的本質,若他國的精彩作品找不到輸送的窗口,就會無奈止步于疆域,結果就只能暴殄天物。
“設計無國界,中西方文化藝術都別有洞天。”因此,方峻希望以設計為橋梁,讓中西文化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融合,讓好故事上演,讓創意“落地”,這在他看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設計是包羅萬象的藝術創作,而方峻手下這個國際化平臺就像是一個安卓系統,各式各樣的APP都可以在里面盡情發揮;也像是Uber,為設計師提供一種直接和私人的渠道方式;這個平臺還是個好管家,會幫設計師們計劃成本,規避浪費與風險。
方先生笑稱自己是接生的,專門幫廣大設計師接生他們的創意。“這樣一來,更多優秀異國設計師能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華,并通過我們嚴謹的管理體系,將其設計落地變為客戶所需要的作品。”方峻自2003年起便相繼出版了《“悟”設計》、《設計有約Ⅰ》、《設計有約Ⅱ》……《設計有約V》設計專集,因其名“設計有約”而延展的國際創意合作發展平臺的創建也已經醞釀了2年多,我們期待能盡快看見此項獨特的創舉,想必會為未來的設計市場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以國際化的視野,帶來眾多煥然一新、更上檔次的多元設計方案。

對話方峻
P:為什么選擇從香港來到深圳?
方峻:深圳是一個以包容為特色的城市,資源眾多,適合設計行業。
P:如今是否仍堅持手稿設計?
方峻:每個設計師的起步都是手稿,我依然在堅持。但現在會嘗試用iPad Pro畫圖,新的制圖方式,會帶來新的靈感。
P:你認為,怎樣才算得上是一位好的設計師?
方峻:反復研究客戶想表達的情感,給予空間更豐富的表達,而非完成簡單的設計任務。
P:為什么會選擇啟用當地的勞動人民去完成設計?
方峻:本土人民的手工也是唯一的,他們對該地氣候、環境的多年理解,也是我們設計中重要的一點。
P:為設計賦予文化意蘊的意義是?
方峻:未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將越來越脫離物質的簡單堆砌,反而追求一種共鳴情感的表達,要讓大家在設計面前,觸摸到它內在的靈魂。

P:個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方峻:我希望永遠是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