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捷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溯源
胡捷
法治思維是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辨是非、破難題,推動工作必備的思維素養與思維方法。然而,領導干部頭腦中的法治思維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源流主要包括對科學理論的清楚認知、遵循規律的科學實踐、重大任務和現實誘惑的直接考驗、敬法畏民的自覺自律等四個方面。關鍵詞: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依法治軍
法治思維作為以依法治理為價值訴求,以成文法規為基本準則的邏輯性推導能力與過程,既是習主席依法治國兩個“三位一體”思想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黨員干部特別是對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提出的基本且重大要求。2015年2月,習主席批準印發的《關于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要求,“全軍用強軍目標引領軍事法治建設,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按照法治要求轉變治軍方式”。法治思維作為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辨是非、破難題,推動工作所必備的思維素養與思維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領導干部頭腦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維,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生成來源。
先進的行動源于先進的思維,先進的思維基于對科學理論的清楚認知。科學理論是人們對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諸現象與事實的本質規律所進行的系統化、邏輯化的界說與闡釋。它為人們認識世界、思考問題提供了豐厚的知識背景、話語體系、分析路徑與現實成果。人們在思維過程中可以倚重于科學理論,借助科學理論所提供的知識與手段,在科學精神的引導下取得對世界真實的認知。而對于科學理論模糊或錯誤的認識,則有可能導致思維過程的無序或紊亂,干擾認識事物的進程,嚴重的甚至走上思維的誤區或歧途。對于軍隊各級領導干部而言,頭腦中法治思維的形成,首要的是在根本與重大理論問題上的清楚、清醒、不迷茫。也只有在根本理論問題上搞清楚、弄明白、析透徹,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說有依據、干有信心。試想,一級領導干部在關乎理想信念的根本問題上心存疑慮,在關乎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上認識不清,那么就很難在落實命令指示時心無旁騖、不受干擾,遵守法規制度時也很難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因而,從這個角度講,軍隊領導干部頭腦中法治思維的形成,有賴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大科學理論的認真學習,有賴于對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等根本原則的清醒認知,有賴于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等重大決定的深刻理解,有賴于從貫徹落實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的高度去看待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與制度安排。各級領導干部需要真切認識到各項法規制度是從源頭調節軍隊內外關系的有效手段,是部隊長期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是凝聚官兵智慧力量的制度結晶,是確保部隊持續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在認清法規制度本身科學性與學深悟透核心要義的基礎上,增強依法管理的理論與行動自覺。
物質決定意識,思維來源于實踐。法治思維作為一種現代科學管理思維模式,從本質上講來源于人們遵循客觀規律辦事的科學實踐。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摸爬滾打,嘗試體驗,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自覺向科學真理靠攏,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將其中的有益成分固定下來,外化為規章制度,內化為思維模式,用于指導未來的實踐。法規制度以及法治思維就是這樣在“實踐——思維——形成制度(模式)——再實踐”的過程中產生的。從這個角度講,依據法規制度辦事,就是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反之,脫離法規制度指導,違背客觀規律行事,就難免在實踐中碰釘子、栽跟頭。此外,法規制度本身以及舊有的思維模式是否科學合理,也還要通過也只有通過進一步的實踐才能檢驗。順民心、合規律的制度將被保留,不合時宜、不被群眾接受的規定,則被淘汰。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主席圍繞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當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體現在系統完備的軍隊法規制度之中。對于軍隊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而言,貫徹落實習主席強軍戰略,重要的是依據法規制度管理建設部隊,增強法規制度的執行力和嚴肅性,在遵循客觀規律辦事的帶兵實踐過程中加深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理解深度,并以創新有為的精神,不斷轉變治軍帶兵的方式,努力推動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部隊依法行動、官兵依法履職良好局面的形成。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平時遵章守紀相對容易,面對重大任務挑戰和金錢、權力、美色等各類誘惑時,共產黨員、革命軍人能否做到初心不改、本色如一,則是對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樹立是否牢固的真正考驗。明代廉吏于謙在《石灰吟》一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古人吟詠稱頌石灰的氣質高潔,同時也警示人們美德氣節的來之不易。人生在世,七情六欲,名利、權力、金錢、美色、親情、生死,關關艱險,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喪失名節,為欲望吞噬。新的歷史時期,絕大多數軍隊領導干部經受住了急難險重任務和各種誘惑的挑戰,不為名所惑,不為利所迫,廉潔奉公,按規用權,但也有一些同志法治觀念淡薄、紀律意識弱化,在落實制度規定時打折扣、搞變通,甚至置黨紀國法于不顧,徇私枉法,因權廢法,終招滅頂之災。正如習主席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說:“和平建設時期,生死考驗有,但畢竟不多,檢驗一個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確實比較難,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沒有辦法。當然,也不是不能檢驗。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樹立牢固的宗旨意識,是否能對工作極端負責,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勇挑重擔,是否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前車之覆,后車鑒之。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急需懷有憂患之心,尤其是當面對重大政治考驗時,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絕不能當“騎墻派”;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于較真,勇于亮劍,絕不能聽之任之;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必須沉著冷靜,迎難而上,絕不能畏縮不前,在不斷經受砥礪中增長本領,磨礪性格,錘煉品德。
事物的內因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趨勢。法治思維作為一種思維素養與思維方法,其形成的深層次原因也只能從人的思想意識當中去尋找。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認可法律,尊重法律,才能在行動中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反之,如果一個人私欲膨脹,自我至上,視法規于無物,那么即使有再多的法律規章也無法管束他。習主席反復告誡各級官員要“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這里所說的“敬”即尊敬,“畏”則是懼服的意思。明代方孝孺也說過:“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有了敬畏之心,官員才懂得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才能真正把百姓冷暖安危掛在心上。因而,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形成,關鍵是要在內心深處搞清楚法為何物、權從何來,如何看待官兵在部隊建設中所處的地位等根本性問題,切實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所擔任的官職、取得的成績,都源于人民的賦予、組織的培養和官兵的支持。“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失去了這些幫助支持,單憑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而,軍隊各級領導干部應不斷加強自我管理,服從組織約束,政治體檢常做,思想灰塵常掃,落后思維常破,對法律始終保有一份尊崇之心,對官兵始終保持一份敬畏之心,為官用權多一份謹慎小心,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克己奉公,盡職履責。
【作者系西安通信學院教員】
C93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