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璟
淺論軍隊基層法治教育訓練的創新之路
潘璟
加強軍隊法治教育訓練是依法治軍的必然要求。法治教育要注重樹立法律權威,推動法律主治,制約領導權力和保障官兵權益。針對當前基層存在的一些與法治教育訓練不相符的問題,要注重創新教育訓練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以增強法治教育訓練效果,培育基層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
軍隊基層;法治教育訓練
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逐步推進,法治教育訓練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它關系到法治軍隊的建成,關系到部隊戰斗力的提升,關系到部隊的安全穩定發展。不同于基層以往進行的法制教育和條令條例教育訓練,在新的歷史時期,法治教育訓練展現出新的時代內涵。
1986年以來,隨著全國普法教育的持續推進,到現在為止,“六五”普法已進尾聲,“七五”普法即將展開。法治教育作為基層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和長期任務,對基層官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但隨著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深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全面展開,法治教育訓練現狀還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局限于法律知識的灌輸,缺乏法律思維的培養。基層官兵入伍前幾乎沒有系統學習過法律知識,學校所開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涉及法律方面問題時往往涉及不深,更多是原則性政策性的內容。而到基層后,法治教育雖然納入經常性教育之中,但“填鴨式”“灌輸式”授課依然盛行,組織者自身法律知識功底淺,法治教育時有應付交差思想,案例陳舊或者虛假編造,一些案例因為涉及軍事秘密一直未予公開,而且案例多為泄密類和私自開車釀禍居多,案例覆蓋面不足。學習過于注重形式,重書本輕實用,領導機關檢查也是走過場,只看記沒記,導致一些官兵聽不進去,興趣不高,筆記本記完了事,上課習慣聽故事,而年年都是那些案例,沒有新意,最終導致對法治意識的培養效果非常不理想。
局限于犯罪案件的預防,缺乏戰時軍法的運用。基層當前法治教育訓練過程中,往往重點在于刑法的學習,目的是防止犯罪案件的發生,再就是加大事故預防方面的學習,總之一點就是確保部隊安全穩定。領導干部往往認為安全穩定壓倒一切,法治教育就是保證安全穩定的,所以法治教育的全面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法治教育不僅僅是確保人員不違法,基層官兵還要學習用法律保護自身權利,在戰時還要會用軍事法律尤其是武裝沖突法來保衛自己、消滅敵人,學習處置戰場各類涉法事件。
局限于基層士兵的教育,缺乏干部骨干的教育。重士兵輕軍官一直是基層法治教育一大特點,領導干部認為只要士兵命令意識增強,就達到教育目的了,實則不然,這還是老思路老看法。要不就是官兵一致一把抓,不管什么內容不作區分一起上,這是部隊長期以權代法的思想來源。法治教育訓練不單是講服從講遵守,還應注重培養官兵用法意識,執法公正,干部與士兵應有區分。
局限于服從意識的培塑,缺乏官兵權利的保障。以往的法治教育重義務輕權利,強調命令與服從,法律援助做得少,重學不重用,尊法學法守法做得好,用法較弱。加之教育形式不靈活,缺乏創新力和吸引力、感染力,相關的訓練也較少,往往局限于授課教學,互動性弱,不利于法治教育訓練效果的長效持續。
在基層法治教育訓練方面離不開創新,不僅要創新各種資源和人才的投入,還要創新各種方法途徑,并學以致用,以增強法治教育訓練的時代感和感召力。
從頂層設計入手,樹立全新的法治教育訓練理念。強化官兵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首先要強化法治教育訓練的理念。從頂層設計入手,制定相應的《基層法治教育訓練大綱》等法規,明確基層法治教育訓練的目標、定位、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實施路徑、職責分工等,從根本上扭轉對法治教育不夠重視的態度,形成全新的法治教育訓練理念。這其中包括以下內容:建立起立體的、連續性、廣泛的法治教育訓練體系,整合軍隊與社會各類法治資源,建設獨立的法治教育訓練資源庫,組成專業化、專職化法治教育訓練教官隊伍,推廣以官兵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突出強化包括自覺的規則意識、一定的權利意識在內的法治意識的培養,將集體教育訓練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建設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搞好法律咨詢與援助工程建設,通過專門的法治教育訓練質量評估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確保法治教育訓練始終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并取得實效。
探索新形式新途徑,為基層法治教育訓練注入新活力。探求新形式新途徑是基層法治教育訓練創新的突破口,是提升法治教育訓練時代感、激發新活力的重要舉措。一是從單一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相對真實的場景才會有效增強官兵對法治的信心、信仰。要在傳統案例教學的基礎上加入情景教學、案例研究、模擬法庭,展開互動,以更多的模擬訓練代替課堂授課,增強官兵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開展好上級法治教育宣講、旅團領導定期上大課、特定時期法治教育課、法律咨詢活動,有條件的還可組織官兵到駐地法庭參觀、旁聽、陪審,深入社區進行調研,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二是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網絡、自媒體,將法治滲透到官兵生活各個角落,進一步加大“法律在線”網絡建設,吸引更多官兵積極參與,開設“法治強軍”專欄,動員官兵跟帖學習。借鑒“微課”等流行的教學手段,以生動的形式、靈活的課堂設置、新的教學模式吸引官兵,讓官兵主動參與其中,而不是被動聽記。也可利用手機媒介,如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推送法治信息資源,進一步拓展教育途徑。三是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在軍營營造豐富多彩的法治氛圍,利用建筑、雕塑、宣傳欄、標語、板報等宣揚法律精神,標示法律名言標語。印發《基層常用法規》《官兵學用法規手冊》等口袋書、宣傳卡片,幫助官兵更好理解。開展豐富多彩的軍營法治文化活動,如法律知識競賽、DV拍攝、動漫制作、小品演出等,以進一步強化官兵的法治思維。
緊跟時代發展,著力搭建完善的法治教學保障體系。法治教學保障體系的建設,直接決定著法治教育訓練將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影響著法治理念能否真正進入基層官兵頭腦之中。一是整合獨立的法治教學資源。組織法律專業和軍隊基層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法律知識材料的編纂,通過整合現有法律教案,合理分類為軍人必須掌握的共同法規、開展工作所需的專業法規以及戰時運用的相關法規等;通過充分調研獲取基層官兵最關切的法律問題,善于將官兵身邊的事例變成現實教材,并將法律上的專業術語以令人熟悉的方式直觀地表達出來,使之程序簡明,邏輯清晰,增進親和力。同時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制作課件、視頻,建立網上法治數據資源庫,隨用隨調,內容涵蓋各類法律,和官兵工作、生活結合性強,有針對性。最后通過互通交流,優化教學資源,形成精品課程,最終形成一套規范的法治教學資源體系。二是組建由專業教員、軍官士官及士兵骨干組成的綜合性法治教育人才隊伍。可以設立專門法治教員,也可以通過集中培訓、依托院校和教導機構進行專業輔導,培養一批教學骨干。定期邀請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法律顧問處人員和駐地政法部門、律師事務所人員,進行授課教學,互相借鑒采納,以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法治教育骨干的整體素質。同時建立專門的法治教育訓練質量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適時對法治教育訓練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對先進典型進行獎勵和宣傳,引導法治教育組織者向典型學習,強化法治教育者責任心榮譽感,提高開展法治教育訓練的積極性。
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由“法制學習”向“法治運用”轉變。法律的生命在于適用。基層官兵不僅要學法守法還要執法用法。一是提升官兵的維權意識。基層官兵涉法問題逐年增多,法治教育訓練就是要使其掌握法律這門武器,讓官兵現身說法,談身邊涉法事,最終學會捍衛權利,學會用法律途徑解決糾紛矛盾,防止暴力事件和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二是適應戰時需要。法治教育訓練的一個重點是為打仗服務。一方面,干部是用法執法的主體,必須強化軍事審判知識的學習,勝任戰時軍法官這一職務。另一方面,戰時也需要使用法律武器。只有充分掌握國際法相關知識、武裝沖突法具體規定,才能更好地開展法律戰,必須讓基層官兵樹立法律武器這一觀念,做好軍事斗爭準備的法律知識儲備。三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法治教育訓練機制,使法治教育訓練經常化、制度化。這也是《基層建設綱要》將其歸于經常性管理的應有之義。要將課堂教育與課后教育相結合,努力提高法治教育訓練的針對性實用性,促進基層官兵各類涉法問題的有效解決。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
E1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