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平
如果你不喜歡動漫,不了解Cosplay,許芊在你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鄰家女孩。但是在北京的動漫圈,許芊的團隊和她的“囧囧有神”動漫交流展無人不知。2013年,在許芊她們舉辦的動漫展上,僅一天就有2萬人涌進動漫現場“打望”,其中以中學生和大學生為主,而Cosplay最為火熱。
魅一般的彩妝、炫彩的假發、夸張的服飾、古靈精怪的道具、擺著各種Pose——其實這就是Cosplay。在所有的漫展中Cosplay必不可少,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游戲文化,并且由此衍生出了種類繁多的產業鏈。
Play游戲
Cosplay其實就是英文costume(服裝道具)-play(玩)的縮寫,即“動漫真人秀”或“角色扮演”。 這種拷貝動畫、漫畫、游戲的行為起源于日本,目前在亞洲和歐美的年輕人中非常流行,扮演者通常被叫做“Coser”。Coser通常無一例外都是動漫迷,因為有了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就想盡一切辦法搜羅他(她)的穿著、假發、道具,然后在Cosplay圈里扮演。
具體說,就是把自己打扮成ACG(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作品中的角色,擺pose拍照或演戲。《仙劍奇俠傳》系列就被很多國內Coser模仿。國外的知名動漫以及游戲,比如《火影忍者》《死神》《犬夜叉》《反叛的魯魯修》《網球王子》等都是重點模仿的對象。
許芊在北京服裝大學上學的時候就是一個Coser,和她同在一個學校的楊爽也是一個狂熱的動漫迷。“我們學校的動漫社團很知名的。一個20多人的組織,喜歡動漫,更喜歡創作。大家給喜歡的動漫人物故事二次創作,或者給動漫故事配歌曲,很多人在這個社團自己創作漫畫。”
由于她和楊爽的專業學的都是設計,許芊擅長手工,而楊爽喜歡插畫。“那時候,北京的這種圈子之間已經開始有了交流,大家把自己做好的服飾道具穿戴好,拍成照片放到網上,找到同樣喜歡動漫的人互相交流。”
許芊最喜歡“美少女戰士”。“ Cosplay的世界雖然虛擬,但是特別美好,我在漫畫人物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扮她們很快樂。”大學的時候,許芊第一次接觸到了Cosplay。在她看來,Cosplay就像是一座夢想與現實的橋梁。“通過Cosplay,我仿佛被帶入了夢想中的二次元世界。”玩Cosplay那么多年,她一直堅持親自畫、親自做道具服裝。
“那時候,我們就組織過社團之間的動漫展,在漫展上大家都把自己的創作展示出來,有自己創作的漫畫、小說、插畫,也有視頻、音樂,但是大家最熱衷的還是Cosplay。Cosplay本身并不限定角色,所以一般在參展前,先要從各類ACG雜志中挑選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然后便開始收集有關此角色各式各樣的情報與資料,例如關于角色的服裝、道具、形象特征等等都是需要調查的事情。然后就可以準備服飾了,這樣直到開展那天,穿著辛苦準備的裝備去會場,參與到漫展、Cosplay活動中與同好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和開心的事。”
Cosplay社團就是一個小集體,在這里許芊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大家因為愛好走到一起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有的會畫畫、有的會縫紉、有的會化妝、有的還會攝影,他們在一起互相學習。“其實比起在臺上表演時的快樂,這種整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更讓我享受。”
Cos夢想
“如果說動漫有一種魔力,還不如說興趣愛好更讓人傾心。”
2008年是動漫動畫的一個鼎盛期,日本、歐美動畫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入中國,中國的年輕一族無一不愛動漫。而相應的,動漫族急切尋找市場和出口。“我們就發現,喜歡動漫的人對漫展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他們急切地想尋找一個交流的平臺。”在這種情況下,許芊和漫畫社的死黨,也是多年的搭檔付煜、楊爽開始琢磨把以前的校園漫展延伸到社會上來,并嘗試在漫展中放入更多愛好者喜歡的元素。“第一次漫展是在2008年,我們三個找了一個不大的商場空地,奔走相告、網上發帖、聯系朋友,還算成功,投入了3000元,最后賠了1000元。”
她們最開始辦的像個跳蚤市場,大家把自己的手工、插畫、漫畫、動漫拿來交流,互通有無。來參觀的動漫迷和Coser非常熱情,不僅賣自己心儀的東西,甚至還購買和租借Cosplay需要的各種服裝和道具等,價格也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還有很多穿著自己Cos的服裝和道具來秀一把的。“現場像個大Party,非常地歡樂。”
她們真正意義上的組織商業漫展是在2009年。那一次,光是場地、保安、安檢和會場的布置就投入了五六萬元之多。“可以說是傾其所有,離開展還有兩天,我們幾個女孩身上的錢加起來不到600塊了,而且不知道能不能辦成功,那真叫一個忐忑。”所幸,那次的會展辦得相當成功,參展的游戲公司就有300多家,現場也來了5000多名參觀的觀眾。在這次會展中除了Cosplay團體引人注目,很多年輕的Coser盛裝打扮來參加會展,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我們當時給場館的負責人說我們大概使用一天,現場會來6000人。可是這位叔叔顯然是低估了我們的能力,他報備的是舉辦半天,來150人。展會上,喜歡日本動漫的很多小伙伴穿著和服,所以警察懷疑是不是和涉日活動有關,活動結束以后就把我們帶到警察局詢問情況,最后事情也講明白了。那位場館的負責人也承認,‘她們幾個小姑娘辦的活動能有這么多人來,真不簡單。所以通過那件事情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就去注冊了公司,所有的東西也就正規化了。”
基于日本、臺灣、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陸的Cosplay也得以迅速穩定的成長。許芊說,直到1998年,國內開辦的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沒有幾個有規模的展會。即使有Cosplay,數量也極奇稀少。“我們現在做的事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再苦再累也不覺得,雖然壓力很大但也很快樂。”
許芊認為,真正的Cosplay并非只是裝扮其外在,更主要的是對心靈的互換。在競爭激烈的都市社會,每個人都會承受各式各樣的壓力與困惑,如果在此時能夠拋開這些,Cos出另一個自己,那豈不是壓力的釋放?
三個囧娘小時候的夢想無一例外是想做漫畫家,現在雖然沒有成為漫畫家,但工作還是圍繞著自己喜歡的動漫。
“為了我們喜歡的事業,沒有什么能成為阻礙——盡情去Cos一下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