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懷信,張紅葉,崔 嶺,錢素菊,于 磊
(1響水縣糧油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 江蘇 鹽城 224600;2響水縣七套社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623;3響水縣蔬菜技術指導站,江蘇 鹽城 224600)
由于水稻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響水縣機插秧的面積逐年擴大,栽培技術體系不斷趨于成熟,不同播期對水稻產量結構的影響雖然得到共識,但產量差異的程度有待進一步探討,本試驗旨在探討和研究不同播期對水稻產量結構影響的差異性,為以后機插秧適期播(栽)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設在響水縣陳家港鎮立禮村7組殷開發家承包田里,土壤質地屬粘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肥力較好,前茬作物為小麥,6月11日收獲。
連粳7號。
A 處理為不同播(栽)期,A1、A2、A3 分別為第1、2、3期播(栽),不同處理均設 3次重復,共設9 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 12 m2(3 m×4 m),各個區組采取隨機排列,小區四周設保護行,區組與區組間、區組與保護行間均留50 cm操作行。
分3期浸種,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浸種,浸足48 h,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種,防治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
試驗共設3個不同播期,分別為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對應的三個不同栽插期,分別為6月21日、6月26日、7月1日,栽插秧齡為20 d。
各個小區隨機排列,人工模擬機插秧栽插,按照重復拉線定點栽插,行距30 cm,株距為11 cm,每小區栽11行,2.021 2萬穴/667 m2,3~4苗/穴,基本苗 6~8 萬/667 m2。
前茬小麥收獲后,開始上水泡田,7月17日,用75馬力以上的拖拉機進行旋耕第一遍后,每667 m2撒施40%有機-無機 (有機、無機各占20%,有機成分中氮、磷、鉀分別占13%、4%、3%)復混肥料50 kg加尿素12.5 kg作基肥,然后再用拖拉機進行旋耙整平;栽后7 d,撒施尿素10 kg/667 m2作分蘗肥,栽后12 d,撒施尿素10 kg/667 m2作壯蘗兼平衡肥;7月19日排水擱田,采用多次輕擱的方法,直至達到擱田標準;8月2日施促花肥,撒施40%復合肥15 kg/667 m2、尿素5.0 kg/667 m2,8月10日施保花肥,撒施尿素5 kg/667 m2。總施純N量為27.3 kg/667 m2。水漿管理:薄水分蘗,適期擱田,孕穗與揚花期建立淺水層,后期干濕交替,濕潤灌溉,成熟7 d前斷水。水稻各期病蟲害防治,按照當地縣植保部門意見,進行綜合統一防治。
栽后及時對不同小區進行定點定期進行系統考苗,重點考查不同小區的群體發育動態和生長發育特征特性,成熟期對不同小區植株性狀及穗部結構進行具體考查。
對響水縣氣象臺的氣象預報資料進行分析,2014年響水縣在水稻生長期間的總體氣象條件為低溫寡照,總積溫3 600℃,較上年同期3 771℃少171℃,較常年同期3 728.6℃少128.6℃,屬于偏少年份;日照時數883.8 h,較上年同期1 070 h減少186.2 h,較常年同期1 127.1 h少243.3 h。≥0.1 mm的雨日天數計61 d,比上年多17 d,分蘗期氣候條件較好,利于水稻分蘗;拔節孕穗期日平均溫度低于常年,可能延長了幼穗分化時間,利于水稻形成大穗,2014年8月旬平均氣溫為24.7℃,比上年少4.2℃,比常年少1.7℃,旬日照時數為135.5 h,分別比上年和常年減少137 h、101.2 h;抽穗結實期氣候總體偏差,影響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由于2014年特殊的氣候條件,對千粒重和結實率影響明顯,生育期較上年推遲5~7 d。
表1可見,不同播(栽)期的各個生育時期表現均不一致,第一期栽插的小區水稻全生育期為153 d,分別比第二期、第三期栽插的生育期長2 d、4 d,各個生育時期也均較第二期、第三期栽插的提前。遲栽的各個生育時間推遲,生育期縮短。

表1 不同小區生育期表現(月·日)
由表2可以看出,對于同一品種水稻不同的栽插期,其總葉片數是不一致的,第一期栽插的水稻總葉片數為15張,分別比第二、第三期栽插的水稻總葉片數多1、2張。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播(栽)期的水稻,隨著播(栽)期的推遲,產量構成因素每穴穗數、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均呈下降趨勢;理論單產、單位面積內小區實收產量和實收單產亦呈逐漸減產。栽插期早的產量結構和單產表現較好,第一期栽插的水稻平均實收單產為716.9 kg/667 m2,第三期栽插的水稻平均實收單產為586.5 kg/667 m2。

表2 不同小區葉齡動態(張)

表3 水稻不同播期產量結構考察

表4 不同播(栽)期小區實收產量統計

表5 不同播(栽)期小區實產差異顯著性
表5可見,第一期栽插的水稻實收單產為716.9 kg/667 m2,第二期栽插的水稻實收單產為651.9 kg/667 m2,第三期栽插的水稻實收單產為586.5 kg/667 m2。對于同一株行距不同播(栽)期而言,從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性表看出,第一期栽插的水稻產量極顯著高于第三期栽插的水稻產量、顯著高于第二期栽插的水稻產量;第二期栽插的水稻產量顯著高于第三期栽插的水稻產量。
稻麥連作兩熟季的地區,前茬小麥收獲后要及時搶播(栽),對于同一栽培管理措施,播(栽)越早,產量表現就越好,播(栽)越晚,產量表現就越差,及時搶栽是水稻奪得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水稻栽插早能夠適期收獲,有利于下茬小麥及時播種,夏熟也能獲得高產,可以實現稻麥周年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