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宏偉,馬曉慧*
(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遼寧 盤錦 124010)
稻飛虱俗稱蠓蟲、天蚊等,其成、若蟲群集在稻叢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進水稻莖稈組織內吸食汁液,在水稻不同生育時期均能造成危害。同時,稻飛虱還能傳播條紋葉枯病病毒等,給水稻造成很大的危害。
盤錦稻區主要有灰飛虱、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這3種飛虱在北方稻區經常混合發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產量損失,一般損失5%左右,發生重的年份損失超過10%。
灰飛虱在盤錦稻區以若蟲越冬,而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從南方遷入,遷入時期和遷入量各年份差異很大,需要對稻飛虱進行預測預報,才能有效控制稻飛虱,避免其爆發性發生而造成嚴重后果。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室,具有幾十年稻飛虱發生調查經驗,積累了寶貴的科研成果;2015年,該研究室在新建基地水稻田進行了稻飛虱發生量調查和預測預報,以期為生產提供防治依據。
盤錦地區冬季氣溫低,僅有灰飛虱在當地越冬,秧田期灰飛虱即可為害;到本田插秧后,7月中旬可最早見白背飛虱出現,月底可見褐飛虱。調查主要分為越冬蟲量調查、秧田蟲量調查和本田蟲量調查。水稻品種為鹽豐47。
1.1.1 越冬蟲量調查 3月初至4月底,在稻區周邊選10處調查點,一般選擇低洼向陽濕潤草叢較厚的下水溝邊或稻田附近的低洼地,每個調查點拔去或鋤掉0.5 m2或1.0 m2雜草,露出地面,撥動周圍雜草,調查若蟲數量,7 d調查1次,計入調查表。
1.1.2 秧田蟲量調查 5月的育苗期,每7 d調查1次,選代表性秧田5塊,每塊地調查3床,用直徑20 cm的捕蟲網,每次掃網約1 m距離,掃5次,觀察蟲量,計入調查表。
1.1.3 本田蟲量調查 插秧后開始調查,直至9月底,每7 d調查1次,調查時選擇插秧早、緩苗好、長勢好地塊3塊,每塊調查5點,每點5~10穴,用木桿或手拍打稻株,稻飛虱受驚后跳落水面,目測落水稻飛虱種類、數量,計入調查表。若稻飛虱數量激增或到水稻分蘗盛期,改用白盆查蟲法,3 d調查1次。
防治策略為以治蟲保穗為目標,狠治大發生代。3種稻飛虱發生的時期稍有差異,結合各個時期各種稻飛虱的不同調查方法,制定壓低害蟲種群密度的指標,指導生產。
根據田間調查發生量和防治指標,及時發出防治預報,確定防治地塊和防治時間,并明確發生程度分級標準。
盤錦地區僅灰飛虱在當地越冬,2015年3月至4月,筆者等人在盤錦新建基地進行了越冬代灰飛虱蟲量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灰飛虱越冬蟲量調查結果
2015年初,稻飛虱越冬蟲量發生輕,至4月底,若蟲量不高于150頭/m2。盤錦地區一般越冬代灰飛虱蟲量發生均不重,可不用防治。
2015年新建育苗時間為4月22日前后,地點在溫室內,出苗后即開始了灰飛虱發生量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秧田灰飛虱蟲量調查結果
可見,在盤錦地區,由于氣溫低等原因,灰飛虱對苗期水稻的危害不大,近插秧時,平均5網能捕蟲2頭,不用防治。
2015年水稻緩苗后開始對本田水稻的稻飛虱種類、蟲態和數量進行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盤錦稻區本田稻飛虱發生情況調查
2015年對本田水稻稻飛虱調查結果顯示,百穴蟲量超過百頭的時期主要是7月中旬至8月底。這個時期,稻飛虱混發,成、若蟲均有,世代不整齊,防治有一定困難,但只要根據防治指標,進行科學防治,即可有效降低稻飛虱的危害。
根據多年調查和防治經驗,防治指標為:6月中旬和下旬,凡是調查到百穴的蟲量中,灰飛虱蟲量達到50頭時;7月中旬和下旬,百穴蟲量中,灰飛虱蟲量達到1 000頭或白背飛虱蟲量達到50頭時;8月中旬和下旬,百穴白背飛虱或褐飛虱蟲量各達到1 000頭時(此時由于溫度高,灰飛虱壽命縮短,發生較輕),必須進行防治。但當地僅灰飛虱能越冬,白背飛虱和褐飛虱的遷入時間和遷入量各年度均有差異,3種稻飛虱普遍存在世代不整齊現象,使得在調查中經常能見到成蟲和各齡期若蟲,此時,筆者等人的經驗是:百穴總蟲量達到1 300頭時,就要進行防治。
以百穴蟲量為衡量稻飛虱發生程度輕重的指標。在稻飛虱發生盛期,百穴蟲量500頭以下的水稻面積占85%以上,為稻飛虱輕發生;百穴蟲量達到1 000頭的水稻面積占20%以上,為中等發生;百穴蟲量達到2 000頭的水稻面積占20%以上,為中等偏重發生;百穴蟲量達到3 000頭的水稻面積占20%以上,為大發生;百穴蟲量達到5 000頭的水稻面積占20%以上,為特大發生。應及時準確把握害蟲發生情況,并將蟲害情況消息上報相關部門,及時發出預警,指導水稻生產。
因地制宜選育抗(耐)稻飛虱品種;加強肥水等管理。施肥要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在施用方法上,基肥可適當加重,要早施巧施肥;合理灌溉,適時烤田曬田,防止倒伏;冬春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消滅越冬蟲源。
盤錦地區多年防治稻飛虱的經驗表明,稻飛虱發生盛期主要在7月中下旬和8月,藥劑防治主要選擇敵敵畏、撲虱靈和三唑磷,用藥200 g/667 m2兌水50 kg/667 m2,噴霧即可。
可人工飼養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蜘蛛是稻田防控稻飛虱的優勢天敵種類,當地優勢蜘蛛有粽管巢蛛、草間小黑蛛和橫紋金蛛。建立蜘蛛飼養車間,采集卵囊冷藏,結合預測預報,釋放蜘蛛控制稻飛虱種群密度。
預測預報是害蟲防治重要手段,做好預測預報,能夠使防治效果發揮得最好;而缺少調查和預測預報,在防治害蟲的工作中,可能因受多種未確定因素的作用而使防效降低。多年來,藥劑防治是稻飛虱防治的主要措施,而高毒的菊酯類藥劑對天敵的殺傷力巨大,在選擇藥劑時應避免高毒藥劑,減少施藥次數。稻飛虱發生受天敵、氣候、農藥、遷飛時間、遷入量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天敵生物包括農田蜘蛛、青蛙、草蛉以及鴨、鳥等很多種類。天敵生物防控稻田害蟲具有持續、穩定、無污染、成本低等多種優勢,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更好地應用天敵生物防治稻田害蟲成為科研工作的重點。
[1]馬曉慧,桑海旭,劉 郁.遼寧盤錦稻區雜草地與稻田中蜘蛛動態[J].植物保護,2015,41(3):165-168.
[2]王井士,馬曉慧,桑海旭.遼河三角洲稻區優勢天敵種類調查分析[J].植物保護,2015,41(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