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文研究中知識性的發掘與梳理之研究方法管窺

2016-01-11 13:00:55袁晶
貴州文史叢刊 2015年4期

袁晶

摘 要:知識性的發掘與梳理是人文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路向,是追問真相的一種形態,主要涉及知識性和基礎性的研究工作,本文以錢穆、閻若璩、康有為等人的考據實踐為例,分析了此種研究路向的特點,旨在強調其基礎作用。此外,也需要認識到它以知識為研究對象,但卻不見得一定會受到知識的束縛。在人文研究中,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各有其作用,而不存在價值上的高下之分。

關鍵詞:知識 考據學 閻若璩 錢穆

中圖分類號:K1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5)04-76-81

知識性的發掘與梳理這一研究路向,中國古已有之,如目錄、版本、校勘、輯佚、鉤沉、傳注、訓詁、成書時代考證和作者考證等。而這些學問大體又可歸入廣義的考據學之中。“‘考據作為一種綿延中國近三千年的傳統學術思想與方法,自漢以來得到學者的廣泛采用。魏晉時代,形成一種重要的學術理論體系,考據學正式建立。兩宋以來,充實了考據的內容與方法。到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時期,由于考據從專為經學服務拓展到史學、文學領域,有關考據和考據學的名與實,學術界眾說紛紜。”〔1〕基于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理解需要,各家所論考據學的范圍自然不同,有的認為概括學問之全體,無所不包;而有的則將其視為學問之一端,專事名物典制等考辨。在此,筆者討論的重點不在考據、考據學之名實以及二者之區別,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求取真相和解決疑難的治學方法來看待的。顧頡剛在《古籍考辨叢刊·序》中對考據學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

“考據學”是一門中國土生土長的學問,它的工作范圍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包括音韻、文字、訓詁、版本、校勘諸學;狹義的是專指考訂歷史事實的然否和書籍記載的真偽和時代。總之,它以書籍為主體,要徹底弄明白許多書籍的文字意義和社會意義,來幫助人們瞭望歷史。考據學這個名詞應當改稱為“史料學”。史料學的目的,是從資料的來源和它的真確性以及作者的時代和它的環境等問題來揭示出每一件資料的本質,認定它是一定的社會環境下的產物,以便人們根據了這樣的分析,進一步綜合某一時代的資料而得著正確的歷史知識。〔2〕

顧氏的區分雖是一家之言,但不乏合理之處,他認為“考據學”應當被視為“史料學”,這一說法是很有見地的。因為這樣一來,考據便不再只局限于文本內部或研究對象本身,而是將書籍作為出發點,其目的不在于皓首窮經地弄清楚某個字詞被解釋的歷史,而是將資料的來源和真確性與作者的時代和所處環境結合起來,共同解釋資料的本質,進而在綜合某一時代的各方資料之基礎上求得正確的歷史知識。雖然此種思想在操作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也算是拓寬了考據的視域。錢穆也不贊同將考據學看得太過狹窄,其認為過分繁瑣的考據學“除非特殊環境以內的特殊人物,無法接近,亦無法研究”〔3〕。他在論及近百年來諸儒的讀書方法時,較為欣賞曾國藩,就是因其擺脫了傳統考據學的束縛,而又能恰當地吸取考據學之長處。

曾氏論考據學淵源,分杜馬、許鄭為兩派,以顧秦接杜馬,以二王接許鄭,將考據學范圍放大,更是一種絕大見識,為乾嘉諸儒所未逮。

當知乾嘉學之錮蔽,正為把考據范圍看狹了,專側重在許、鄭一邊。于是他們的學術路徑,便不期而然的趨向到校勘、訓詁方面去。極其所至,二王遂成為此一方面成績之最高表現。現在曾氏把考據范圍放寬了,又特為辟出杜、馬一路直到顧炎武與秦蕙田,那便在經學之外擴開了史學,于校勘、訓詁之外,辟出了典章、制度。至少這樣一來,更與陳澧所舉“于世有用”的一目標上,更易接近了。而陳澧《東塾讀書記》的價值,所以不免稍遜于顧炎武之《日知錄》者,其主要關鍵亦在此。所以曾氏在考據學路上特提杜、馬兩人,實在是深具意義的。〔4〕

從上述兩則引文可以看出,顧、錢二人對于考據學之廣、狹的界定并不相同,但都承認了考據學可以包含豐富的內容和方法。錢先生認為經學上之問題,同時即為史學上之問題〔5〕,并認為漢代博士經生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爭并非學術之爭,而實則“爭利祿,爭立官與博士弟子”,其實質仍“在于政治之權勢,在上者之意旨,不脫秦人政學合一之遺毒,非學術思想本身之進化”〔6〕。錢先生還從學問的類別與學問的成分兩方面探討了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和辭章之學三者不可偏廢的觀點。從學問的類別來說,此三種分屬三類學問,不能專事一類而偏廢其它;從學問成分來說,任何一項學問中都存在義理、考據和辭章三個成分,三者“合則成美,偏則成病”。他認為中國人講義理之學主要都推尊孔孟,而先秦各思想家也都自有其一套考據的學問,“他們的思想言論,也各有來歷,各有根據,都不是憑空而來。那亦即是考據”,這便是義理與考據之結合。而辭章之學與前二者也是相通的,所表達之義理即包含了思想,而思想需通過語言來表達,“中國古人說:‘有德必有言,言就該是辭章”。而在他看來,“義理之學似乎所占地位最高”。〔7〕考據以知識性的挖掘與梳理為重,這點毋庸置疑,但只將其視為一種埋首故紙堆的實證性學問是不恰當的,古人常言述而不作,而事實上,如孔子、鄭玄、馬融等人之“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算“作”。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廣義考據之學其實也是一種闡釋學,〔8〕并將中國的闡釋學與西方闡釋學進行比較,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雖然在對經典和方法的重視等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內涵和外延、研究的對象和所處之語境等皆有很大差別,不可不加辨析地、泛泛地拿到一起作比。

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與錢穆《劉向歆父子年譜》皆為針對經學之今、古文問題而發的考據類文章。兩漢經學有今文經和古文經的區分。按照皮錫瑞的說法,之所以分今文和古文,首先是因為文字的差異:即今文經用隸書寫成,古文經由籀書(大篆)寫成〔9〕。隸書通行于漢代,人人皆識得,故謂之“今文”;籀書在當時已非通行文字,故而稱之為“古文”。通行的文字應當是人人盡識的,如此方能教初學。許慎《說文·序》中有:“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那么孔子與伏生所藏之書也應當是古文。漢初發現藏書并將之用于教學,必須改為通行的今文,便于傳習。故而漢代所立博士皆為今文家。但是古文與今文是相互依存的,即在古文未興之前,沒有另立今文之名。《史記·儒林傳》所謂之“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也只是就《尚書》的古今文字而言,到了劉歆才開始增置了古文《尚書》、《毛詩》、《周禮》、《左氏春秋》,立為學官。東漢時衛宏、賈逵、馬融又遞為增補,通行于世,形成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今文經與古文經“非惟文字不同,而說解亦異矣”〔10〕。皮錫瑞認為“治經必宗漢學,而漢學亦有辨。前漢今文說,專明大義微言;后漢雜古文,多詳章句訓詁。章句訓詁不能盡厭學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義理。此漢、宋之經學所以分也。惟前漢今文學能兼義理訓詁之長”〔11〕。

清代樸學興起,士人多潛心于文獻考據,繼承了漢代求實的作風,“解經由文字入手,以音韻通訓詁,以訓詁通義理”〔12〕。考據學的方法得到了豐富,文字、音韻、校勘、目錄和輯佚等學問也逐漸發展壯大,且在西學東漸、中西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學科群體。作為文獻學重要分支的辨偽之學也在清代達到高潮,并與考據學相互支撐,“辨偽學與科學的考據學相結合,學者們在疑古辨偽中提出問題、論證問題上更為慎重,在辨偽方法上更加細密,考辨深度也大大超過前代,確認了一批長期爭論不休的典籍真偽”〔13〕,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閻若璩是清初學者,梁啟超將其歸為清初崇尚復古之啟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其辨偽經,旨在“求真”,而治學直接求之于古經,講求實證,有利于掃除宋學和晚明王學極端化之蔽。梁先生認為,梅賾所獻《古文尚書》是否為《尚書》真本,歷來有人懷疑,〔14〕但其流傳時間較久,范圍較廣,且被奉為儒家經典,得到歷代帝王的崇尚,學子人人必習,“自漢武帝表章六藝、罷黜百家以來,國人之對于六經,只許征引,只許解釋,不許批評研究”,所以在此種情況下,一切經文和經義是不可作為學術問題加以討論的。閻氏的辨偽“以舊學家眼光觀之,直可指為人心世道之憂。以吾儕今日之眼光觀之,則誠思想界之一大解放。后此今古文經對待研究,成為問題;六經諸子對待研究,成為問題;中國經典與外國宗教哲學諸書對待研究,成為問題;其最初之動機,實發于此”。〔15〕不只是梁啟超,姜藩、黃宗羲、紀昀和胡適等學者都對閻氏甚為推崇。

《古文尚書》主要有孔壁中發現的十六篇和東晉梅賾所獻的二十五篇兩種。梅賾的《古文尚書》逐漸成為較具權威的本子,但歷代都有學者質疑其真假,只是沒有充足的證據。清初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一書對此本古文《尚書》進行了考證,列出一百二十八條證據斷定二十五篇及孔安國《尚書傳》為偽作。《尚書古文疏證》是偽古文《尚書》的“定案”之作,雖說其后來也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但基本被認為是清代乾嘉學派考據學的成功典范。該書所列各條基本各自獨立,相互之間無甚關聯,編次先后也看不出條理性,但各條皆有較為具體的證據。黃宗羲稱其“取材富,折中當”,“中間辨析三代以上之時日、禮儀、地理、刑法、官制、名諱、祀事、句讀、字義,因《尚書》以證他經史者,皆足以祛儒之蔽,如此方可謂之窮經”〔16〕。閻氏之考據綜合運用了比較、歸納、分析和推理等方法,面對所謂之學術公理,大量閱讀史料,歸納其中之異同,通過比較分析和對某些觀點的演繹推理得出結論。以其對比較之法的運用為例:如第一條“言兩《漢書》載古文篇數與今異”,是通過篇數的比較來證偽;第三條“言鄭康成注古文篇名與今異”,是根據篇名的比較來證偽;第五條“言古文《武成》見劉歆《三統歷》者今異”,是以典籍中之引文與所考之文相比較,以證其偽;第八條“言《左傳》載夏日食之禮今誤作季秋”,是通過典禮之比較,以證其偽;第三十一條“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純出荀子所引《道經》”,是從文句等方面進行比較,以證其偽。〔17〕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雖說閻氏對古文《尚書》之考辨,后來學者多有意見,(古文《尚書》之真偽至今仍是中國學術史的一大訟案)其治學之精神與方法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

前文已經提到,錢穆所提倡的考據學是合考據、義理、辭章為一體的,具有宏通之學術視野的考據學。他所著《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一書中共收文四篇:《劉向歆父子年譜》《兩漢博士家法考》《孔子與春秋》和《周官著作時代考》皆以兩漢經學之今、古文問題為研究對象。他認為每一時代之學術皆為此一時代之共同精神與學術思潮的反映;學術不只是純粹的學問,而皆出于時代的需求,是時代之需求決定了新舊學術的興衰與交替。漢儒治經學,無論治今文經的還是治古文經的,皆與其所處時代相應和,共同融入到該時代之學術整體中去。他指出,清儒自號為“漢學”,并不見得體現了時代的需求,也實少發現漢學的精神,大多只算門戶之號召罷了。尤其到了晚清,經今古文學之門戶偏見甚為嚴重。錢賓四先生作《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目的就在于“撤藩籬而破壁壘”,“于史學立場,而為經學顯真是” 〔18〕,發現古文學術之真相。與以往大多經學專家相比,通史以治經便是他治學之另辟蹊徑之處。其在《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自序》中提到作《劉向歆父子年譜》的出發點:

蓋清儒治學,始終未脫一門戶之見。其先則爭朱、王,其后則爭漢、宋。其于漢人,先則爭鄭玄、王肅,次復爭西漢、東漢,而今、古之分疆,乃由此而起。其治今文經學者,其先則爭左氏與公羊,其次復爭三家與毛、鄭。其于推尋家法,紬繹墜緒,未為無功。而縋之愈幽,鑿之益深,流遁而忘反,遂謂前漢古文諸經,盡出劉歆偽造,此則斷斷必無之事也。本書第一篇《劉向歆父子年譜》,即對此而發。〔19〕

康有為是今文學家,著有《新學偽經考》一書,提出由劉歆在整理秘閣藏書時發布的古文經傳皆非孔門“足本”,都是劉歆為輔助王莽篡政而作的“偽經”,〔20〕清儒推崇的漢學,也是劉歆替王莽之統治尋求輿論支持和合法依據、變亂孔子之道的‘新學。他認為“始作偽,亂圣制者,自劉歆,布行偽經,篡孔統者,成于鄭玄”〔21〕。康有為對經學歷史的研究是附著于其政治訴求之上的,目的先行的跡象較為明顯。他認為六經由孔子所作,而孔子之教義的中心在于改制,此種說法顯然依據不足,他有此一說是想為維新變法做好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康有為的意向,在于借用原始圣經的權威,以打擊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權威。這本是龔自珍、魏源至戴望、廖平那些經今文學家的一貫戰術”〔22〕。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也提到:

自閻若璩攻《偽古文尚書》得勝,漸開學者疑經之風。于是劉逢祿大疑《春秋左氏傳》,魏源大疑《詩毛氏傳》。若《周官》,則宋以來固多疑之矣。康有為乃綜集諸家說,嚴畫今古文分野,謂凡東漢晚出之古文經傳,皆劉歆所偽造。正統派所尊崇之許、鄭,皆在所排擊。則所謂復古者,由東漢以復于西漢。有為又宗公羊,立“孔子改制”說,謂六經皆孔子所作,堯舜皆孔子依托,而先秦諸子,亦罔不“托古改制”。〔23〕

康有為此論一出,影響甚大,但自晚清到民國,引起爭議頗多,“盡管當時即有章太炎、劉師培等人大力反駁,但雙方的爭論顯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直到錢穆登上學術舞臺之時,這仍是學界普遍關心的事情”〔24〕,錢穆之《劉向歆父子年譜》則有力地證明了《新學偽經考》的觀點不能成立,基本結束了晚清以來的經今古文之爭。《劉向歆父子年譜》主要以《漢書》為材料,以史證經,列出了證明康氏之說不可通的二十八條內容,推翻了其在《新學偽經考》中所提出的古文經由劉歆偽造的觀點。他疏通證明的方法即是詳細列出昭帝元鳳二年劉向出生到地皇四年劉歆、王莽死亡這百余年間的經學歷史,將政治法度之因革、學術風尚之趨變、各家各派之家法、經學的焦點問題和意見分歧等內容一一呈現,從偽造時間、偽造目的和經書內容等多個方面入手推翻了劉歆偽造諸經的觀點。

當代文論界也有不少學者致力于知識性的梳理與發掘工作,如蔣寅的《清詩話考》和李壯鷹的《詩式校注》。蔣寅的《清詩話考》是一本以清詩話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學著作。蔣寅清醒地認識到,批評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在整個學術研究中之重要地位,而選擇清代詩話為考察對象是因為盡管清代的文學批評在文學批評通史中較為重要,且研究清代文論的專著已有多部出版,但“總體上看,有關清代文學理論和批評的研究仍是很薄弱的,尤其是文獻的涉獵相當有限,清詩話被閱讀和引用的不到三百種,從資料挖掘的角度來說非但不能說已很充分,甚至連基礎性的工作也還欠缺”〔25〕。該書分上、下兩篇,主要由目錄和提要兩部分內容構成。上篇為“清詩話見存書目”與“清詩話待訪書目”,前者將其已知的清詩話九百六十七種分為了五類:即以詩話為名之書、不以詩話為名之論詩筆記、專講詩格詩律之詩法、專門題材之詩話和叢刊、匯纂詩話;后者則收錄了五百零四種亡佚不傳之書,略存其可尋信息。下篇“清詩話經眼錄”模仿《四庫提要》體例,錄述了筆者所見清詩話四百六十四種之版本、卷數、作者生平、寫作時間、主要觀點及相關評論等內容。此書為清代詩學和文學批評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文獻資料和專題索引,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文獻基礎。而李壯鷹《詩式校注》一書對《詩式》進行了校勘,其以十萬卷樓叢書收錄的五卷本《詩式》為底本,校之以明崇禎抄本、《格致叢書》《唐宋叢書》《續百川學海》《吟窗雜錄》明抄本、《說邪》《歷代詩話》《詩學指南》《學海類編》等書,以及宋代以來諸多著作中對《詩式》的稱引或撏撦,取材豐富,校勘細致,“《詩式》中所列舉的近五百條例句,也分別查閱有關詩集進行了校勘。在校勘過程中,如確證他本為是而底本為誤者,依他本改,下出校記;如底本與他本文意皆可通,不改原文,下出校記;如底本不誤而他本誤者,一般不出校記;雖無他本依據,而能確證底本為誤者,依文意逕改原文,下出校記”。〔26〕李先生的校勘為《詩式》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用以研讀和參照的原始材料。此類研究尚有諸多成功之案例,在此便不再一一列舉,總之純知識的梳理與發掘工作對文獻進行了歸納整理,是學術研究的基礎性工作,為義理和辭章等學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

總的來看,知識性的挖掘與梳理是應該受到重視的,它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為其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一方面我們應該對此種博大精深的學問與孜孜以求的學者們致以敬意,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認識到它以知識為研究對象,但卻不見得一定會受到知識的束縛,且它與闡釋等不直接以知識為目的的研究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各有各的價值,而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此外,對考據等學問來說,雖然對材料的把握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只局限于材料本身,應該提倡一種較為宏通的學術視野,“這也正是錢穆、徐復觀等現代學術名家輕視乾嘉之學的主要原因。錢、徐二人都擅長考據,但他們的考據常常能夠將文獻材料與對古代政治文化演變大勢的把握相印證,故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值得注意的是,純粹知識性的研究或實證的研究中也存在著對話關系,“關鍵看研究者是否自覺意識到這一點。如果研究者不把材料看成是毫無生氣的客觀存在物,而是把它們理解為包含著人的情感與體驗的生命存在,那么對話就形成了。這種態度大約就是陳寅恪先生所說的‘了解之同情了”。

參考文獻:

〔1〕汪啟明.考據學論稿〔M〕.成都:巴蜀書社,2010:4.

〔2〕顧頡剛.古籍考辨叢刊·序〔D〕.見古籍考辨叢刊〔M〕.北京:中華書局,1955:1.

〔3〕錢穆. 學籥·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曾國藩〔D〕.見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二十四卷,臺北:聯經出版,1998:100.

〔4〕錢穆. 學籥·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曾國藩〔D〕.見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二十四卷,臺北:聯經出版,1998:101.

〔5〕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第八卷·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M〕.臺北:聯經出版,1998:6.

〔6〕錢穆.國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1.

〔7〕錢穆.中國史學發微〔M〕.臺北:東大出版,民78:39、40.

〔8〕方漢文.中國傳統考據學與西方闡釋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7.

〔9〕《經學歷史》第83頁注釋③有:籀書,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造,故名;或稱大篆,以別于秦時之小篆。《漢書·藝文志》:“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說文·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按依此二說,古文當在籀書之前;且與籀書異體,與皮說不合,不知皮式何所依據。張岱年在《漢代的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中稱古文經學所講的經典是由戰國時代六國的文字寫成的。

〔10〕皮錫瑞.經學歷史〔M〕.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83.

〔11〕皮錫瑞.經學歷史〔M〕.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85.

〔12〕汪啟明.考據學論稿〔M〕.成都:巴蜀書社,2010: 449.

〔13〕汪啟明.考據學論稿〔M〕.成都:巴蜀書社,2010: 363.

〔14〕《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十二有:“自吳棫始有異議,朱子亦稍稍疑之。吳澄諸人,本朱子之說,相繼抉摘,其偽益彰。然亦未能條分縷析,以抉其罅漏。明梅鷟始參考諸書,證其剽剟,而見聞較狹,蒐採未周,至若璩乃引經據古,一一陳其矛盾之故,古文之偽乃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條,毛奇齡作《古文尚書冤詞》,百計相軋,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

〔15〕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

〔16〕黃宗羲.尚書古文疏證原序〔D〕.見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

〔17〕參見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自序〔D〕.見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6.

〔19〕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自序〔D〕.見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4.

〔20〕王莽篤信《周禮》,而《周禮》便是劉歆于西漢末年發布的古文經之一,王莽正是根據古文經的精神來建立政權的。

〔21〕康有為.新學偽經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2.

〔22〕朱維錚.中國經學史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02.

〔23〕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

〔24〕李帆.從《劉向歆父子年譜》看錢穆的史學思想〔J〕.史學研究,2005:2.

〔25〕蔣寅.清詩話考·自序〔D〕.見清詩話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5:2.

〔26〕皎然著,李壯鷹校注.詩式校注·前言〔D〕.見詩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17.

Knowledges Excavation and Arrangement i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Humanistic Studies: take the Textology of Yan Ruoqu and Qian mu as an example

Yuan 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 of Literary Theor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Knowledges excavation and arrangement, an important research way in humanistic studies, is a detailed inquiry and basic work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method, which takes knowledge as a direct object of study, to emphasize its fundamental role. In humanistic Studies, questions closely tell the truth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are equal, without distinguish of value.

Keywords: knowledge; textology; Yan ruo-qu; Qian mu

責任編輯:張 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1福利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一级黄色片网|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成在线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欧美色伊人| 国产在线第二页| 成人午夜天| 伊人久久婷婷|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亚洲一级色| 久久综合成人| 久久九九热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黑丝一区|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成人免费一级片| 91亚瑟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伊人成色综合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区|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色哟哟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性影院|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